王才贵[公元1907年-197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像 河南信阳市新县人物 王才贵(1907年7月—1978年5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河南省新县人。1928年春投身革命,参加了光山县游击队。1930年春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8年5月5日在郑州逝世,享年71岁。 王才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他从贫苦农民家庭走出,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 投身革命,崭露头角 1907年7月,王才贵出生于新县陈店乡王湾村金家湾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幼时他曾读过两年私塾,后因家境贫寒而辍学。1928年春,怀揣着对革命的向往和改变命运的渴望,王才贵投身革命,参加了光山县游击队。 1930年春,他正式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成为红十一军手枪队队员。此后,王才贵跟随部队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二次反“围剿”斗争,在战斗中逐渐积累经验,展现出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1931年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红安七里坪成立,王才贵被编入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手枪团,又参与了第三、四次反“围剿”斗争。 1932年秋,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王才贵随部队西进川陕地区,于12月抵近汉水。1933年7月,他所在的七十三师扩编为第三十一军,王才贵任九十一师二七一团连政治指导员。由于他在战斗中有勇有谋,战绩突出,很快便从营政治教导员、副团长升任为团长。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英勇奋战 1934年,已担任二七一团团长的王才贵,在战斗中表现极为出色。在仪陇城南五里墩,他带领全团战士以夜袭手段向敌第三路的4个团发起反击,并组织赤卫军和群众在两翼佯攻助战,成功重创敌军。 同年,在著名的万源保卫战中,王才贵率二七一团从平溪坝以北暗渡小通江河,直插敌人后方牛角岭,一举将当地敌军团部消灭,为万源保卫战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11月,红四方面军总部表彰反“六路围攻”功绩突出的部队,二七一团受到大会通报表扬。此后,王才贵还担任过二七四团政治委员等职,继续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浴血奋战,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随部队参加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 抗日战争时期的烽火岁月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部队改编,王才贵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随营学校副校长,负责培养抗日军事人才,为部队输送了大批骨干力量。1939年9月,他调任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团长。不久后,王才贵率七七二团在打击正太铁路西犯日军时,巧妙设伏,一举击毙日军3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及大批军用物资,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之后,王才贵升任师直政治部主任,积极开展政治工作,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提高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1940年,他参加了榆辽战役和冀鲁豫边区的反“扫荡”斗争,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他始终坚定信念,与日军展开顽强作战。 1944年,王才贵受师长刘伯承之命,担任一二九师轮训大队长,对全师官兵进行系统轮训。他认真负责,精心组织培训工作,为提升部队整体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年年底,王才贵调任豫西抗日义勇军副司令员,在王树声率领下开展游击战争,致力于创建豫西抗日根据地。经过半年的艰苦斗争,豫西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拥有3个专区、20个县,人口达300万,部队也发展到一万多人,胜利完成了中央赋予的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的任务。 ### 解放战争时期的卓越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才贵任江汉军区独立第一旅旅长,率部投入到解放战争中。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内战,王才贵参加了中原突围。7月初,他任新四军第五师干部旅(亦称中原军区干部旅)第二团团长,在突围过程中,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他沉着冷静,指挥部队多次突破敌人防线。 突围到达陕南后,王才贵任陕南元台山游击司令部司令员,奉命在该地区收拢中原突围中失散的干部战士五六百余人,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中,坚持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不久后,他率部到丹江与当地游击队汇合,之后又奉命赴川陕边区,组建成一支游击支队,担任支队长兼政治委员,继续与敌人周旋,有力地牵制了敌军兵力。 1947年6月,王才贵率部渡过黄河,到达太岳地区。8月,他任冀鲁豫军区第五(鲁西南)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运城战役、白毛战役、东平州战役和陇海路阻击战等,在这些战役中,他充分发挥军事指挥才能,组织指挥部队英勇作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 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王才贵历任山西省军区汾阳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高射炮兵第一〇八师师长,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在担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期间,我国正在修建焦作至枝城铁路,河南省委任命他为副总指挥,带领部队官兵参与焦枝铁路河南段的建设。王才贵深知任务艰巨,他亲临铁路工程第一线,与官兵们并肩作战,日夜奋战。面对施工中的种种困难,他积极协调各方力量,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最终按期完成了焦枝铁路的建设任务,为国家的交通建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战争年代,王才贵曾三次负伤,被评为三等甲级残疾,但他始终坚守岗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以表彰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1978年5月5日,王才贵在郑州病逝,终年71岁。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