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作芳[公元1913年-199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像 河南信阳市新县人物 熊作坊(1913年—1994年1月6日),真实姓名为熊作芳,河南省新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四军第十师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干事、少共万源县委书记、少共金川省委组织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第四支队七里坪留守处党支部书记、新四军游击第六大队政治委员,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一团队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五师第一军分区司令员,鄂南指挥部指挥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鄂东独立第二旅副政治委员,第二纵队第十三旅政治委员,鄂东军区副政治委员,豫鄂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潢川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潢川军分区司令员兼大别山剿匪指挥部豫南指挥长,第六十八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1月6日在济南病逝。 # 熊作芳:从大别山走出的铁血少将 在河南信阳新县的红色沃土上,孕育了无数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建立而奋斗的英雄儿女,熊作芳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位从大别山区贫苦农家走出的少年,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烽火洗礼,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指挥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用一生践行了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 一、大别山的红色火种(1913-1932) 1913年,熊作芳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今属新县)陡山河乡白马山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时的大别山地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苛捐杂税压得底层百姓喘不过气。熊作芳自幼目睹社会不公,心中早早埋下了反抗的种子。 1927年,黄麻起义的烽火燃遍大别山区,革命浪潮席卷熊作芳的家乡。年仅14岁的他受到进步思想的感召,毅然加入了当地的少年先锋队,开始参与站岗放哨、传递情报等革命工作。在斗争实践中,他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反动统治,才能让贫苦大众过上好日子。 1929年,16岁的熊作芳正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他最初在红一军第一师当战士,凭借机智勇敢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快脱颖而出,先后担任班长、排长。在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中,他作战勇猛,多次负伤仍坚持战斗,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1931年,熊作芳调任红四军第十二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从此与政治工作结下不解之缘。他利用自己在斗争中学会的文化知识,向战士们宣传革命道理,鼓舞部队士气。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他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军事指挥能力,为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2年10月,由于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熊作芳因伤未能随主力转移,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斗争。这一时期,他经历了革命生涯中最艰难的岁月,在敌人的重兵围剿下,与战友们依靠群众支持,在深山密林中与敌周旋,多次化险为夷。 ## 二、游击战争的磨砺(1932-1937) 主力红军转移后,鄂豫皖苏区陷入白色恐怖,国民党军队对根据地进行了疯狂"清剿",推行"移民并村"、"保甲连坐"等残酷政策,妄图消灭留守的红军游击队。熊作芳与高敬亭等同志一起,重新组建武装,坚持游击斗争。 1933年,熊作芳任红二十八军第八十二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他不仅负责部队的政治宣传工作,还直接参与作战指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利用山区地形优势,组织群众建立秘密交通线,为部队传递情报、运送物资、安置伤员,形成了军民一体的游击战争格局。 1934年至1937年,是鄂豫皖边区游击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国民党军队调集重兵对苏区进行反复"清剿",实行"三光"政策,红军游击队的活动空间被严重压缩。熊作芳与战友们以"山为家、林为屋,野菜充饥、篝火御寒",在绝境中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一次突围中,熊作芳带领的小分队被敌人包围在一座山坳里,弹药所剩无几。他沉着冷静,利用夜色和熟悉的地形,兵分三路从敌人的结合部突围,不仅成功摆脱了追兵,还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这次突围战展现了他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 多年的游击战争经历,使熊作芳积累了丰富的敌后斗争经验,养成了坚韧不拔、灵活机动的作战风格,为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 三、抗日烽火中的敌后先锋(1937-1945)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鄂豫皖边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熊作芳任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38年春,他随部队开赴皖中抗日前线,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中。 到达皖中后,熊作芳主动请缨到敌后开展工作。他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组织抗日武装。在他的努力下,皖中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开展起来,一批抗日游击队相继成立,为新四军在皖中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9年,熊作芳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七团政治委员。他与团长一起,率领部队在皖东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多次袭击日军据点,破坏敌人的交通线,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在一次袭击日军运输队的战斗中,他根据情报准确判断敌人的行动路线,设下埋伏,一举歼灭日军3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群众的抗日信心。 1940年,熊作芳调任新四军第二师第六旅政治部主任。他重视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部队的正规化建设,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同时,他积极协调部队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 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进行整编,熊作芳任第二师第六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他协助旅首长指挥部队在淮南地区开展反"扫荡"斗争,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粉碎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扫荡"。在1942年的反"扫荡"中,他提出"分散游击、集中歼敌"的战术方针,率领部队在运动中打击敌人,先后取得了多次战斗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淮南抗日根据地。 1943年,熊作芳任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政治部主任。他注重发挥政治工作的优势,在部队中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激发官兵的战斗热情。在他的带领下,第五旅官兵士气高昂,在多次战斗中表现出色,成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一支劲旅。 1944年,熊作芳任新四军第二师特务团政治委员。他率领部队参加了津浦路西反顽战役,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英勇作战,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春,他任新四军第二师第六旅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对日军的大反攻,收复了多个县城,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抗日战争时期,熊作芳始终战斗在抗日第一线,他英勇无畏,指挥果断,为开辟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打击日本侵略者立下了赫赫战功,展现了出色的政治工作能力和军事指挥才能。 ## 四、解放战争中的沙场猛将(1945-1949)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全面内战,熊作芳毫不犹豫地投身到解放战争的洪流中。1945年10月,他任新四军第二师第六旅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津浦路阻击战,阻滞国民党军队北上,为我军争取了战略转移的时间。 1946年,熊作芳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旅政治委员。他与旅长一起,率领部队参加了朝阳集、泗县等战役,在战斗中表现出色,为巩固和发展山东解放区作出了贡献。 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熊作芳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师政治委员。他率领部队参加了莱芜、孟良崮等著名战役。在孟良崮战役中,他率部顽强阻击国民党军队的增援部队,为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8年,熊作芳任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三师师长。他率领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在战斗中指挥果断,英勇作战,为歼灭国民党军主力作出了贡献。在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中,他根据战场形势灵活调整战术,率部连续作战,突破敌人的防线,为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9年,熊作芳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他指挥第六十三师作为先头部队,在安徽芜湖一带强渡长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为后续部队的渡江开辟了道路。渡江后,他率部参加了解放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战斗,为解放江南地区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解放战争中,熊作芳转战南北,英勇善战,积累了丰富的大兵团作战经验,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 五、建设时期的忠诚卫士(1949-1994) 新中国成立后,熊作芳继续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国家的安全稳定贡献力量。1950年,他任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一军参谋长,参与指挥部队在浙东沿海地区清剿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952年,熊作芳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学员,系统学习军事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毕业后,他任军事学院装甲兵系副主任,致力于培养现代化军事人才。 1955年,熊作芳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这是对他为革命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高度肯定。 1957年,熊作芳任济南军区副参谋长。他协助军区首长抓好部队的战备训练和建设,注重提高部队的现代化作战能力。在他的推动下,济南军区的军事训练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 1960年,熊作芳任山东省军区司令员。他重视民兵建设,积极推动军民联防,加强边防、海防建设,为维护山东地区的安全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与基层官兵和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文化大革命"期间,熊作芳遭到迫害,但他始终坚持原则,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崇高气节。 1975年,熊作芳恢复工作后,任济南军区顾问。他不顾年老体弱,仍然关心军队建设,为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建言献策。他经常深入部队调研,了解部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1988年,熊作芳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这是对他为人民军队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再次肯定。 1994年1月6日,熊作芳因病在济南逝世,享年81岁。 ## 结语 熊作芳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从大别山的少年先锋到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少将,他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英勇善战,在和平建设时期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熊作芳将军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英名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他的事迹将永远流传在大别山的红色土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