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从顺[公元1949年-1994年] 云南临沧镇康县人物 张从顺(1949年2月-1994年9月1日),男,汉族,中共党员,曾任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公安局军弄派出所所长,革命烈士。 张从顺于1965年参加工作,196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参加公安工作。1994年9月1日,在侦办一起跨国贩毒案时壮烈牺牲,享年45岁。 1994年9月,被中共临沧地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同年12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战线二级英雄模范称号。2021年4月1日,云南省委宣传部追授张从顺“云岭楷模”称号;2021年12月,被追授全国“公安楷模”称号 。 张从顺生平事迹详细介绍 一、边陲成长:生于滇西的平凡与坚毅 张从顺,1949年出生于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镇康地处滇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山高林密、地形复杂,历史上曾是多民族杂居的边疆要地,也长期面临边境治安、毒品犯罪等问题的挑战。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年诞生的一代人,他的成长轨迹深深烙印着时代的印记——童年时期经历了边疆地区土地改革的社会变革,青年时代则在“屯垦戍边”的热潮中见证了边疆建设的艰辛与热血。 张从顺自幼性格朴实、坚韧,深受当地淳朴民风的影响。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早早承担起家庭责任,务农之余积极参与集体生产,凭借勤劳肯干在乡里树立了踏实的口碑。尽管受教育程度有限,但他对边疆的热爱、对正义的向往,以及在艰苦环境中磨砺出的果敢性格,为其后来投身公安事业埋下了伏笔。20世纪70年代,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基层党员,开始在镇康县木场乡担任村干部,负责村务管理与群众工作。在此期间,他走村串户、调解纠纷,始终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宗旨,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也让他深刻认识到边疆稳定对群众生活的重要性。 二、投身警营:边疆卫士的使命担当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缅边境的人员、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与此同时,跨境毒品犯罪活动也逐渐渗透蔓延。镇康县作为禁毒前沿阵地,面临的治安压力与日俱增。1983年,张从顺怀着“守护边疆安宁”的信念,毅然加入镇康县公安局,成为一名基层民警。从村干部到人民警察,身份的转变意味着责任的升级,他从零开始学习公安业务知识,钻研边境治安管理、案件侦查等技能,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快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在警营中,张从顺始终奋战在禁毒一线。镇康边境线绵长,地形复杂,毒贩常利用山林、小道进行走私活动,缉毒工作不仅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更要直面生死考验。他多次深入毒贩活动猖獗的区域摸排线索,与同事一道设卡堵截、蹲点守候,参与破获多起重大贩毒案件。据同事回忆,张从顺在工作中胆大心细,面对危险从不退缩。一次,他在执行堵卡任务时,发现一辆可疑货车试图冲卡,他毫不犹豫上前拦截,最终从车内查获大量毒品,而毒贩携带的刀具就藏在驾驶座下方。类似的惊险瞬间,在他的从警生涯中并非个例,但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准则,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除了缉毒工作,张从顺还肩负着维护边境治安、服务群众的重任。他熟悉辖区每一寸土地,与边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群众遇到困难总会第一时间想到“张警官”。他曾为迷路的边民连夜寻找回家的路,也曾为贫困家庭协调物资、解决生活难题。在他眼中,“人民警察”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守护边疆稳定、守护群众幸福的使命。1992年,因工作表现突出,张从顺被任命为镇康县公安局军弄乡派出所所长,他带领所里民警扎根基层,强化边境巡逻防控,推动“警民联防”机制,使辖区治安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三、血洒边疆:禁毒英烈的最后征程 1994年,中缅边境的毒品犯罪活动仍处于高发期,毒贩的作案手段愈发隐蔽和凶残。当年7月,镇康县公安局获取情报:一股毒贩可能携带大量毒品从边境小道潜入境内,计划通过内地转运至沿海地区。案情重大,县局迅速成立专案组,张从顺作为经验丰富的基层所长,被抽调参与此次抓捕行动。 7月12日,专案组根据线索在镇康县军弄乡某山林地带设伏。张从顺与同事们在湿热的丛林中潜伏了整整一夜,直至次日凌晨,终于发现两名携带可疑包裹的男子鬼鬼祟祟地向边境线移动。当毒贩进入抓捕范围时,张从顺一声令下,民警们迅速出击,当场控制住一名毒贩。另一名毒贩见状疯狂逃窜,张从顺立即带队追击,追至一处陡坡时,毒贩突然掏出随身携带的手榴弹,拉响导火索后扔向民警。千钧一发之际,张从顺大喊“快躲开!”并试图推开身边的战友,但爆炸瞬间已至,他与另外两名民警不幸被炸伤。 尽管身负重伤,张从顺仍强忍着剧痛叮嘱战友“抓住毒贩,别让毒品流入内地”。随后,他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由于爆炸威力巨大,弹片深入体内,加上边疆医疗条件有限,张从顺因伤势过重,于1994年7月13日壮烈牺牲,年仅45岁。他用生命践行了“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用热血捍卫了边疆的禁毒防线。 四、精神传承:英雄之光永不熄灭 张从顺牺牲后,云南省公安厅追授他“二级英雄模范”称号,临沧市人民政府批准其为革命烈士。他的遗体被安葬在镇康县烈士陵园,墓碑上“革命烈士张从顺之墓”的字样,见证着他为边疆禁毒事业献出的一生。 英雄的精神并未随生命的终结而消逝,而是在家人和战友中传承延续。张从顺的儿子张子权,受父亲影响,从小立志继承父亲的事业。2004年,张子权考入云南警官学院,毕业后加入临沧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同样投身禁毒一线。在父亲牺牲26年后的2020年12月,张子权在办理一起跨国贩毒案件时,因连续奋战、过度劳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36岁,被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这对“父子英烈”用生命诠释了人民警察的忠诚与担当,成为边疆禁毒史上的精神丰碑。 如今,在镇康县,张从顺的事迹被写入地方史志,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地学校会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祭扫,警队也常以他的事迹为教材开展忠诚教育。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英雄壮举,更是一代边疆民警为守护国门、打击犯罪而无私奉献的缩影。在滇西南的群山之间,张从顺用生命铸就的禁毒长城,仍在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前行,守护着边疆的安宁与人民的幸福。 张从顺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从边陲农家走出,在基层岗位上践行初心,在禁毒战场上冲锋在前,最终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的使命担当。他的事迹,如滇西的阳光,照亮了边疆禁毒之路,也让“英雄”二字在边陲大地有了最厚重的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