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周[公元1902年-1980年] 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人物 何绍周(1902年—1980年11月6日),贵州兴义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正则班第10期毕业。中国远征军总预备队新编第八军军长、云南警备总司令、第五集团军副总司令、第六编练司令部司令官兼第四十九军军长,贵州省绥靖公署副主任、川黔边绥靖公署主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在第八军军长任内,指挥松山战役获胜,获青天白日勋章。何绍周系何应钦二哥何应禄之子,人称“侄帅”。 何绍周(1902年—1980年11月6日),贵州兴义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人称“侄帅”。以下是他的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 1902年,何绍周出生于贵州省兴义县泥凼乡,父亲是当地地主,叔父是何应钦。他早年在贵阳南明中学就读,毕业后因反对父母安排的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24年,何绍周辗转到广州,投奔时任黄埔军校教练部副主任的叔父何应钦,随后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 军事生涯早期 东征与北伐: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何绍周被分配到何应钦担任团长的教导一团任排长,参加了第一、二次东征以及惠州争夺战。1926年,他调至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担任团长,随军长李宗仁出师湖南参加北伐。 受排挤与留学:1927年,蒋介石与何应钦之间产生矛盾,何绍周作为何应钦的侄子受到排挤。1928年,他考入日本步兵学校学习,中途转至自动车学校学习战车专业。留学期间,何绍周结识早稻田大学女学生黄宁馨,回国后两人结婚,育有三子一女。 抗战时期 税警总团与淞沪抗战:何绍周回国后进入军政部帮忙,后在何应钦建议下进入中国陆军大学第一期特别班学习。毕业后到国民政府财政部担任税警总团副总队长。“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策划上海军事入侵,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时任财政部税警总团第2团长的何绍周率部投身抗战。淞沪抗战结束后,他进入中国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期做旁听生,1935年学习期满后回到军中任职。1936年6月,何绍周升任财务税警总团副团长兼第一支队司令,授陆军少将军衔。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税警总团配属第九集团军参加抗战,何绍周担任第一支队队长。但在战斗中,他指挥的防线被日军突破,后因作战不力被撤职调离。 武汉会战与其他战役:1938年,何绍周调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六军第一零三师师长,参加武汉会战,指挥一零三师阻击向田家镇进攻的日军,取得一定战果。田家镇要塞陷落后,第八十六军取消,一零三师拨归第二军统属。1939年,何绍周率一零三师参加宜昌西岸会战,击退渡江进攻的日军。1940年春,枣宜会战爆发,何绍周率部承担迎击北方进攻日军的任务,后转入江防军防务系统。宜昌沦陷后,他率部多次反攻无果,转入枝江一线防守。1941年,何绍周率部参加豫南会战和鄂西战斗,在鄂西战斗中指挥部队协同友军击退日军。1942年,何绍周任第八十八军军长,下辖第六十二师、六十三师、新二十一师。5月,浙赣战役爆发,何绍周部在浙赣线作战,后按第三战区安排作敌后游击工作。 松山战役:1943年1月,何绍周调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军长。1944年,他被委任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兼中国远征军总预备队第8军军长。5月,中国远征军反攻滇西,松山成为滇西会战的关键。6月,松山战役打响,前期进攻部队受挫后,何绍周率第八军接替围攻松山。他在阴登山设指挥部,经多次进攻后,采纳“坑道爆破法”,于8月20日成功炸毁日军主峰碉堡,夺取松山高地。9月7日,第八军将松山上的日军尽数歼灭。松山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滇西战役的僵局,为后续收复龙陵、芒市、遮放、畹町等地奠定了基础。1945年,何绍周因收复松山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解放战争时期及后期 抗战胜利后,何绍周担任云南警备副司令、总司令。1948年,他一手策划了逮捕游行学生的“七·一五事件”,遭到各界人士谴责。1949年11月18日,何绍周离开部队前往香港定居,后因经商不善破产,前往巴西靠橡胶种植园私产收入维持生计,20世纪70年代携妻女移居美国。1980年9月6日,何绍周因高血压发作摔下楼梯,送入医院后病逝。 何绍周在军事生涯中,前期在东征、北伐及抗战初期有一定表现,尤其是在松山战役中,指挥部队取得关键胜利,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站在国民党立场上,参与镇压学生运动等行为,使其历史形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