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之 贵州黔西南州贞丰县人物 牧之(1964~)布依族。贵州贞丰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82—1991年任贵州省贞丰县者相中学教师,1991—2000年任贵州省贞丰县文体广电局干部,2000—2004年任贵州《兴义晚报》文学副刊编辑,2004年至今任贵州省兴义市新闻中心《今日兴义》文学副刊编辑。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诗集《山恋》,诗文集《心灵的河流》,诗集《依然如故》,诗歌《雨夜感悟》三首,《中国挺住》、《千岛湖之缘》(外四首),散文《高原风景线》。作品在全国性的文学大奖赛中24次获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等,另获贵州广播电视新闻三等奖。2000年开始从事报纸文学副刊编辑工作,至今编辑了10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所编作品曾在贵州省文学副刊评选中获奖。 牧之,本名韦光榜,1963年出生在贵州省贞丰县珉谷镇一个叫顶江的布依寨子,是一位著名的布依族诗人。以下是他的生平介绍: 成长与教育背景 牧之在贞丰县的布依寨子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家乡的山水、民俗文化等都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埋下了种子。上世纪80年代,牧之就读于兴义师专,在大二时,他在《鸭绿江》杂志发表了第一首短诗,从此踏上了诗歌之旅。 职业生涯 教育工作者:1982年至1991年,牧之担任贵州省贞丰县者相中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他依然坚持诗歌创作,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素材。 文化工作者:1991年至2000年,牧之成为贵州省贞丰县文体广电局干部。这段经历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广泛的文化领域,进一步拓宽了他的文化视野,也为他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媒体编辑:2000年,牧之开启了他的媒体编辑生涯,担任贵州《兴义晚报》文学副刊编辑。2004年起,他担任贵州省兴义市新闻中心《今日兴义》文学副刊编辑,几十年如一日,他在编辑岗位上默默耕耘,不仅致力于挖掘和培养黔西南地区的年轻作者,还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得以展示,同时也为自己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交流机会。 文学创作历程 早期创作:1996年,牧之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山恋》,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贵州诗坛的基础。此后,他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陆续出版了多部诗集,如《心灵的河流》《依然如故》等,这些早期作品多以家乡的山水、民俗为主题,展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成熟期创作:随着创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人生阅历的丰富,牧之的作品风格逐渐成熟。他开始关注更广泛的主题,如民族文化、历史传承、生命意义等。2022年1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抒情长诗《盘江魂》,这部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3500多行,围绕盘江之源、盘江之魂、盘江之美、盘江之韵、盘江之梦游目环顾,从历史的卷帙中寻找诗意,在高原俯瞰南、北盘江的前世今生,追寻蕴藏在南北盘江中的盘江之魂、生命之源,深情吟诵了盘江两岸的好风光、好故事,真挚地表达了对“盘江”的爱戴和感恩,也让流淌了千年万载的南北盘江有了第一部抒情长诗。 文学成就与荣誉 作品发表:牧之的文学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散文诗等多种体裁,在全国各地的报刊如《十月》《诗刊》《民族文学》《北京文学》《人民日报》等均有发表,其作品以清新、洒脱、轻灵、深邃和具有象征意味的风格受到读者的喜爱。 著作出版:除了上述提到的诗集外,他还著有《馨香依然》《魂系高原》《心灵的遥望》《纸上人间》《纳祥郎岱》(合著)、《风在拐弯处》《牧之诗歌选》等多部文学专著。 奖项获得:牧之的作品在全国性的文学大奖赛中24次获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等,还获得了贵州广播电视新闻三等奖、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贵州第二届专业文艺奖等。2024年,他凭借《盘江魂》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这是黔西南州作家首次获得的全国性文学奖项,也是少数民族文学的国家级文学奖,为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学理念与影响 创作理念:牧之认为,诗人是有根的,这个根就是生活的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高原、河流、树木、石头等。他强调诗人要有善心、爱心和家国情怀,只有真正热爱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和人民,才能有宽广的胸怀来写诗。他还认为诗歌已经融入到了他的血液里,深入到了他的骨髓中,只要生命存在,诗歌就永远在他的血液里流淌。 对当地文学的推动:作为贵州省诗人协会副主席、黔西南州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牧之不仅在自己的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还积极推动当地文学事业的发展。他通过编辑报纸文学副刊、组织文学活动等方式,为黔西南地区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年轻作家,为当地文学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牧之从一个布依寨子走出,在教育、文化、媒体等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经历,尤其是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以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执着,用诗歌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也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推动地方文学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