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显世[公元1870年-1927年、贵州原省长、川滇黔三省护国联军副总司令]+像 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人物 刘显世,贵州兴义人,字如周,亦作如舟,别号经硕。为刘官礼之子,刘显潜堂弟,历任贵州省长、川滇黔三省护国联军副总司令。 刘显世早年曾参加镇压广西会党起义。辛亥革命后,曾一度赞成共和,但随即拥戴袁世凯称帝,1916年,在王文华、王伯群的劝导下,通电全国,参与护国运动,讨袁护国,民国成立后,任贵州护军使。 1916年1月26日,刘显世等人在省议会旧址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公布袁世凯的叛国罪行,参会者一致要求宣布独立,出兵北伐,生擒袁氏逆贼,次日,刘显世任贵州都督、督军兼省长。 1917年,刘显世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任川滇黔三省护国联军副总司令,在护法运动中,广州军政府分裂,取消岑春煊政务总裁职务,补选刘显世为政务总裁,但在这时期,黔军内部矛盾再次公开化。 1925年,刘显世因军阀派系之争隐退,1927年10月14日病逝。 刘显世:从地方团练到“贵州王”的风云人生 一、出身将门,崭露锋芒(1870—1900) 刘显世(1870—1927),字如周,号经硕,贵州兴义人,出身于当地显赫的军事家族。其族叔刘官礼(字统之)是兴义团务总局的创始人,以办团练起家,在地方拥有强大的武装势力和社会影响力。刘显世自幼受家族熏陶,虽读书不多,但深谙权谋与军事策略,早年便随族叔参与地方团练事务,逐步积累政治资本。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惨败,全国震动。刘显世敏锐察觉到清廷统治的危机,开始暗中扩充团练实力,以“保境安民”为名,将家族武装打造成兴义地区不可忽视的地方力量。当时贵州边陲匪患频发,刘显世凭借团练多次平定匪乱,不仅巩固了家族在兴义的地位,还获得了清廷地方官员的赏识,被任命为兴义靖边团营管带,初步踏入仕途。 二、乘势而起,跻身黔政(1900—1911) 1900年庚子事变后,清廷推行“新政”,贵州各地纷纷编练新军。刘显世抓住机遇,将团练与新军体系结合,其武装力量逐渐向正规军转型。1904年,贵州巡抚林绍年创办贵州武备学堂,刘显世保送侄子刘显潜、刘显慎等人入学,培养家族军事骨干,同时与贵州新军将领袁祖铭、王文华等建立联系,为日后掌控贵州军政埋下伏笔。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贵州革命党人张百麟、黄泽霖等发动“贵州起义”,推翻清廷在黔统治,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此时刘显世审时度势,表面支持革命,实则观望局势。他以“支援军政府”为名,率团练进驻贵阳,却暗中与立宪派、旧官僚勾结,伺机夺权。军政府内部革命党人与立宪派矛盾激化,刘显世趁机联合立宪派首领任可澄、郭重光,挑拨离间,制造混乱。1912年2月,云南军阀唐继尧应刘显世等人“邀请”,率滇军入黔“平乱”,血腥镇压革命党人,黄泽霖等被杀,军政府垮台。随后,唐继尧任贵州都督,刘显世因“有功”被任命为贵州军政部长兼陆军第四标标统,正式跻身贵州核心权力层。 三、主政贵州,“兴义系”崛起(1912—1920) 1913年,唐继尧调任云南都督,刘显世接任贵州都督,开始了对贵州长达八年的统治,史称“兴义系”军阀主政时期。他以家族势力为核心,形成了以兴义刘氏为中心的政治集团,侄子刘显潜、外甥王文华等均担任要职,掌控军政大权。 依附强权,投机政治: 刘显世主政初期,正值袁世凯复辟帝制。他为巩固权力,先是依附袁世凯,获封“一等男爵”,后见全国反袁浪潮高涨,又于1915年12月宣布贵州独立,加入护国战争,任命王文华为护国军黔军总司令,率部出征四川。护国战争胜利后,刘显世凭借“护国功臣”身份,兼任贵州巡抚,权势达到顶峰,成为名副其实的“贵州王”。 治黔举措与矛盾: 在治理贵州方面,刘显世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如整顿财政、兴办实业、发展教育(支持创办贵州大学堂等),但因其统治依赖封建家族势力和军阀武装,政治腐败、苛捐杂税繁重,引发民间不满。此外,他与外甥王文华的矛盾逐渐激化。王文华留学日本,接受民主思想,麾下“新派”军官(如袁祖铭、卢焘等)主张革新,与刘显世为首的“旧派”保守势力冲突不断。 “民九事变”与失势: 1920年,王文华联合“新派”将领发动“民九事变”,率部攻占贵阳,逼迫刘显世交出权力。刘显世被迫辞去所有职务,返回兴义老家,其统治宣告终结。这场内讧标志着“兴义系”的分裂,也为贵州军阀混战拉开了序幕。 四、晚年沉浮,客死他乡(1920—1927) 退隐兴义后,刘显世仍不甘寂寞,试图借助滇军力量复辟。1921年,王文华在上海遇刺身亡,贵州政局陷入混乱,刘显世趁机联络滇军唐继虞(唐继尧之弟)入黔,支持旧部袁祖铭与“新派”对抗。1923年,唐继虞率军占领贵阳,扶持刘显世担任贵州省长,但此时他已沦为滇军傀儡,实权掌握在唐继虞手中。 1924年,袁祖铭势力崛起,联合川军击败滇军,唐继虞退出贵州,刘显世再次失势,被迫前往昆明投靠唐继尧。1925年,唐继尧兵败下野,刘显世失去靠山,辗转于昆明、香港等地,最终于1927年11月在昆明病逝,终年57岁。其灵柩后运回兴义安葬,结束了充满争议的一生。 五、历史评价与影响 刘显世的一生,是近代贵州军阀政治的缩影。作为“兴义系”的开创者,他从地方团练首领起步,凭借政治投机和军事手段掌控贵州军政,既在护国战争中顺应潮流,也因家族统治和保守思想引发内乱,加速了贵州的动荡。其统治时期,贵州成为西南军阀博弈的舞台,而他本人则在权力更迭中几经沉浮,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从历史角度看,刘显世的崛起反映了清末民初地方势力的膨胀与中央权威的衰落,其政治手腕与家族化统治模式深刻影响了贵州早期军阀政治的格局。尽管他在任内有过一些建设举措,但本质上仍属于封建军阀,其统治未能改变贵州贫穷落后的面貌,反而为后续的军阀混战埋下了隐患。如今,刘显世的故居(兴义刘氏庄园)已成为历史遗迹,见证着这段风云变幻的贵州往事。 附录:刘显世与“兴义系”主要人物关系 | 关系 | 姓名 | 身份与影响 | |------------|------------|--------------------------------| | 族叔 | 刘官礼 | 兴义团练创始人,刘显世政治引路人 | | 侄子 | 刘显潜 | 黔军将领,掌控黔西南军事势力 | | 外甥 | 王文华 | 黔军总司令,“兴义系新派”领袖 | | 对手 | 袁祖铭 | 后起黔军将领,推翻刘显世统治 | | 依附势力 | 唐继尧 | 滇军领袖,两次介入贵州政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