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芝庭[贵州神奇药业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人物 张芝庭,出生日期1944年12月。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常委、贵州省工商联会长、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民建贵州省委副主委、贵阳市政协副主席、贵州神奇公司董事长。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 、光彩事业发起人之一。 2018年10月,被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推荐宣传为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 张芝庭,1944年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的一个医生家庭。他是贵州神奇药业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也是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光彩事业发起人之一。以下是他的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1956年,张芝庭随家人来到贵州省兴义县农村定居。受家庭环境熏陶,他对医药知识有着浓厚兴趣,常随父亲学习医术,为乡亲们治病。在兴义县,张芝庭分文不收将药免费送给乡亲们用,他的善心在当地百姓中传为美谈。1964年,张芝庭从学校毕业后到兴义县泥凼区做了一名小学老师。凭借出色的教学业绩,五年后他被破格调到县中学任教并兼任校医。在老师生涯里,上课时他是老师,下课后则成了走乡串寨为穷乡亲们治病的赤脚医生。十年的努力与实践,为他日后在制药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业历程 起步探索:1973年9月,张芝庭被调到区医院,三年后,县里调他到兴义县筹建制药厂。后来,张芝庭承包了兴义制药厂的土霉素车间,迈出走向市场的第一步。他通过努力,让车间在两个月内还清贷款并净赚3250元,但却因此遭到一些误解,被停职反省3个月,薪水也被停发。然而,当县政府请他租赁承包整个兴义制药厂时,他还是不顾之前的教训,毅然答应。经过半年努力,兴义制药厂扭亏为盈,盈利7万元。 创办企业:1986年,改革春风吹进深山,县轻工局鼓励张芝庭创办新企业。他用自己积存的27元人民币,买来一包水泥、三个土坛子,创办了兴义日化厂,这便是贵州神奇集团的前身。为筹集资金,他还节衣缩食买回一台米粉机,下班后到大街上加工米粉。1988年,张芝庭承包了连续停产达3年的贵阳金桥制药厂,带领职工抓质量、创品牌,承包第一年就实现产值30多万元,还清8万元贷款,攒足了独立办企业的资金和经验。 企业发展:1990年,张芝庭带着产品参加北京首届国际博览会,其项目被美国吴氏兴运公司看中,该公司投资60万元人民币与他合资组建“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此后,神奇集团以制药为龙头,积极涉足酒店、百货、银行、化工、房地产、印刷等领域,不断发展壮大。如今,神奇集团职工已有6000多人,资产近30亿元,“神奇”系列药品成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 商业成就 制药领域突破:张芝庭在制药研发上投入大量精力,带领团队研制出众多疗效显著的药品。如“脚癣一次净”,为众多脚癣患者解除病痛,产品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他还从斑蝥里提取出斑蝥素,制成治疗食道癌的良药以及“斑蝥注射液”等系列名牌产品,为医药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企业经营成功:将贵州神奇集团从一个靠27元起步的无名小厂,发展成为全国大型制药企业,并实现多元化经营,使神奇集团步入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成为贵州的一张名片。 社会贡献 扶贫助农:1992年,张芝庭开始探索帮扶贵州贫困群体的道路。1993年至1996年,他先后出资280万元帮助荔波、瑶山等地农民种植金银花、养殖黑山羊、修建饲料厂。1994年,他联合刘永好等10位民营企业家发出“光彩事业”倡议,呼吁投身扶贫事业。回到贵阳后,他积极落实“光彩事业”,帮扶贵州最贫困的瑶山瑶麓乡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后来又拿出上百万资金支持农民养猪致富。多年来,他在慈善事业上投入超过5亿人民币,铺路架桥、扶助农民发展生产、修建中小学校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 教育支持:张芝庭在国内多所大学设立“贫困学生助学金”,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帮助众多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为国家培养人才贡献力量。 担任职务:张芝庭曾任全国工商联常委、副会长,民建贵州省委副主委,贵阳市政协副主席,贵州省工商联会长等职务。同时,他还是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和政策制定,为民营企业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声。 获得荣誉:张芝庭曾位列中国400富人榜第57名。2018年10月,他被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推荐宣传为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其创业精神和社会贡献得到广泛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