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婴(?—约公元前583年),春秋时晋国义士,千百年来为世人称颂。相传他是古少梁邑(今陕西韩城西少梁附近程庄)人,为晋卿赵盾及其子赵朔的友人。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杀赵盾,灭其族,赵朔门客公孙杵臼与之谋,婴抱赵氏真孤匿养山中,而故意告发令诸将杀死杵臼及冒充孩儿,后景公听韩厥言,立赵氏后,诛屠岸贾,婴则自杀以报杵臼。淳佑二年被宋理宗封忠济王
程婴:忠义无双的千古义士
程婴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出生于忻州(今山西忻州市忻府区) ,他的一生因卷入“赵氏孤儿案”而波澜壮阔,其忠义之举传颂千年,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典范。
一、时代背景与赵氏崛起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纷争不断,晋国作为当时的强国,内部政治斗争也十分激烈。赵氏家族在晋国逐渐崛起,赵衰追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多年,为重耳复国及晋国称霸立下汗马功劳,成为晋国朝堂举足轻重的人物。此后,赵氏一族凭借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功绩,在晋国的势力愈发庞大,赵盾更是担任晋国正卿,执掌国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权倾朝野。然而,树大招风,赵氏家族的强大引起了其他贵族的不满和嫉妒,为后来的灾祸埋下隐患。
二、赵氏蒙冤,大祸临头
晋景公时期,司寇屠岸贾野心勃勃,对赵氏家族的权势垂涎已久,一心想铲除赵氏。他利用晋灵公被赵穿所杀(赵穿为赵盾堂弟)一事大做文章,在晋景公面前进谗言,称赵盾虽未直接参与弑君,但作为赵氏家族的首领,难辞其咎,而且赵氏家族势力庞大,对晋景公的统治构成威胁。晋景公听信了屠岸贾的谗言,默许他对赵氏家族进行清算。
公元前583年,屠岸贾不宣而战,亲自率兵包围了赵氏的封地下宫,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赵氏满门老小,无论男女老幼,均惨遭屠戮,只有赵朔的夫人赵庄姬因是晋成公之女、晋景公的姑姑,得以逃入晋景公的宫中避难。当时,赵庄姬已有身孕,她怀着对家族的仇恨和对未来的希望,在宫中艰难求生,期盼着能为赵氏留下血脉。
三、受托护孤,生死抉择
赵朔在大祸临头之际,将希望寄托在友人程婴和公孙杵臼身上。他深知两人忠义,便恳请他们在自己死后,保护赵氏血脉。程婴和公孙杵臼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赵朔的请求,决心以生命为代价,完成这一使命。
不久后,赵庄姬在宫中生下一名男婴,取名赵武。屠岸贾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到宫中搜查。赵庄姬急中生智,将赵武藏在自己的裙裾之下,并默默祈祷:“如果赵氏命不该绝,你就不要出声。”或许是上天庇佑,在搜查过程中,赵武竟未发出一丝声响,屠岸贾一无所获,只能悻悻离去。但屠岸贾并不甘心,他深知只要赵武活着,赵氏就有东山再起的可能,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张贴告示,悬赏捉拿赵武。
面对屠岸贾的疯狂搜捕,程婴和公孙杵臼深知形势危急。为了确保赵武的安全,他们商议出一个极为悲壮的计划:公孙杵臼问程婴:“抚养孤儿长大和赴死相比,哪件事更难?”程婴回答:“赴死容易,抚养孤儿长大更难。”公孙杵臼说:“那我就选择容易的,你去做那件难事吧。”他们决定由程婴带着一个别人家的婴儿假称是赵武,公孙杵臼则带着假赵武躲进山中。然后,程婴去假意告密,引屠岸贾前去捉拿,以此换取赵武的安全。
四、舍子取义,背负骂名
程婴家中恰好有一个与赵武年龄相仿的儿子,为了完成对赵朔的承诺,保护赵氏孤儿,他忍痛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用自己的亲生儿子代替赵武。他将儿子交给公孙杵臼,然后前往屠岸贾处告密。屠岸贾大喜过望,立即派人跟随程婴前往山中。当屠岸贾的军队找到公孙杵臼和假赵武时,公孙杵臼假意怒斥程婴:“程婴,你这个卑鄙小人!我们当初共同商议保护赵氏孤儿,你却背信弃义!你就算不能抚养孤儿,又怎么能忍心出卖我们呢?”他紧紧抱着孩子,大声喊道:“天啊!天啊!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请留下他的性命吧,要杀就杀我好了!”但屠岸贾毫不留情,下令将公孙杵臼和假赵武残忍杀害。
看到自己的亲生儿子惨死于屠岸贾之手,程婴心如刀绞,但他强忍着悲痛,没有表露出来。在世人眼中,程婴成了一个为了荣华富贵而出卖朋友和恩人、贪图小利的小人,遭到了无数人的唾弃和辱骂。然而,程婴将这些屈辱默默咽下,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将赵武抚养成人,为赵氏家族报仇雪恨。
五、忍辱负重,抚养孤儿
此后,程婴带着赵武隐姓埋名,远离尘世,在一个偏僻的地方艰难地生活着。他亲自教导赵武读书识字、学习兵法,培养他的品德和才能。在生活上,程婴省吃俭用,将最好的都留给赵武,自己却过着清苦的日子。
在漫长的岁月里,程婴时刻关注着晋国的局势,等待着为赵氏平反昭雪的时机。他默默忍受着孤独和痛苦,心中的仇恨和信念支撑着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日夜。赵武在程婴的悉心教导下,逐渐成长为一个有勇有谋、心怀正义的青年。
六、沉冤得雪,忠义昭彰
晋景公晚年生病,占卜结果说是有大业之后作祟。大臣韩厥趁机向晋景公进言,讲述了赵氏家族的冤屈,以及赵衰、赵盾对晋国的贡献。晋景公听后,心生愧疚,决定为赵氏平反。他召回赵武,恢复了赵氏的爵位和封地,并让赵武统领赵氏旧部。
赵武得知自己的身世和程婴的付出后,悲痛欲绝,对程婴更是感激涕零。他将程婴视为亲生父亲,发誓要让程婴过上好日子。在赵武的努力下,程婴的忠义之举逐渐被世人知晓,人们纷纷为自己曾经对程婴的误解而感到羞愧,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七、完成使命,从容赴死
在赵氏家族复兴,赵武站稳脚跟后,程婴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对赵朔的承诺,是时候去九泉之下面见公孙杵臼和赵朔,向他们汇报这个喜讯了。于是,他对赵武说:“昔日下宫之难,众人都能赴死。我并非不能去死,只是想抚养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如今你已长大,恢复了赵氏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将这个消息告诉赵朔和公孙杵臼了。”赵武痛哭流涕,极力挽留,但程婴心意已决,最终从容自杀。
程婴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忠义的真谛,他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他的忠义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面对困难和抉择时,坚守正义和承诺。在忻州,程婴的事迹更是深入人心,当地百姓对他充满敬仰,他的精神也成为了忻州文化的重要符号,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