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宇[中国科学院院士]+像 湖南邵阳市洞口县人物 周向宇,男,1965年3月出生,湖南洞口人,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中国科学院华罗庚数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周向宇研究领域为基础数学中的多复变和复几何。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陈省身数学奖、陈嘉庚科学奖数理科学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 周向宇,1965年3月出生,祖籍湖南邵阳洞口县,出生于湖南郴州,是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以下是对他生平的详细介绍: ### 早年经历 周向宇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周维发是郴州市一中的数学教师,母亲刘桃珍是一名医生。受家庭氛围的熏陶,周向宇从小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4岁多就被送进了学校,在校期间各门功课都学得不错,尤其在数学上表现出了特别的天赋。 1978年,高考全面恢复,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的故事在全国广泛传播,这在年仅13岁的周向宇心中埋下了“做数学工作很光荣”的种子。那时他正在读初中,在首届郴州市数学竞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这进一步坚定了他未来从事数学研究的决心。此后,周向宇自学了高中数学和大学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天赋日益凸显。 ### 教育背景 1981年,16岁的周向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湘潭大学数学系。在大学期间,他学习肯钻研,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大四那年,还获得了湖南省大学生数学竞赛的第一名。1985年,周向宇本科毕业,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上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陆启铿。1988年和1990年,周向宇先后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1990年博士毕业后,周向宇在陆启铿的推荐下,带着“扩充未来光管猜想”问题前往俄罗斯科学院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访问。1998年,他在该所获得俄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 ### 学术生涯 1990年起,周向宇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92年9月任副研究员,1998年9月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他被浙江大学聘为教育部第四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3年2月至2012年6月,周向宇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2014年,他受聘为湘潭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 ### 学术成就 周向宇的研究领域为基础数学中的多复变和复几何,他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卓越的成就。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解决了被苏联《数学百科全书》列为未解决问题的扩充未来光管猜想。从接触这个问题到最终解决,周向宇历经了长达数年的潜心钻研,凭借着非凡的毅力和决心,他在1997年初成功证明了扩充未来光锥管域是全纯域,当即震惊国际数学界,这项工作被分别写入《二十世纪的数学大事》《数学的发展:1950—2000》,被认为是“数学发展的亮点之一”。 此外,周向宇还与学生合作解决了一个关于解析延拓最优估计的重要问题,证明了关于全纯包单叶性问题的Sergeev猜想等。他还先后证明了关于矩阵Reinhardt域为全纯域的刻划之猜想,与他人合作解决了L2延拓定理中的最优常数问题等数学难题。 ### 科研项目与奖项 1998年,周向宇承担中国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他主持中国国家级项目《分析学若干前沿问题研究》;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主持《多复变与复几何问题研究》;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主持《多复变与复几何前沿问题研究》。 1999年,周向宇承担项目荣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4年,其项目《扩充未来光管猜想及相关问题的解决》荣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6年6月,项目《多复变中若干问题的解决》荣获2016年度陈嘉庚科学奖数理科学奖。他还曾获第八届陈省身数学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多项荣誉。 ### 人才培养 截至2018年8月,周向宇已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13名、硕士6名。他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常常勉励学生要耐住寂寞,持之以恒,潜心做好学问。他每周至少组织3次讨论班,与学生们一起以理解问题为目标,常常讨论到过了饭点甚至深夜。 ### 社会任职与科普工作 周向宇是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他还担任《数学进展》常务编委、《中国科学》编委等职务。 除了专注于科研和教学工作,周向宇还积极参与科普活动,致力于传播数学知识和文化。他曾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所在的一周,做了4场科普报告,从春晚魔术谈起,介绍中国古代关于数论、代数运算、无穷与极限的思想,复原了西周数学家商高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旁征博引地说明古代数学与国学、语言、文化等的联系与影响。 周向宇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数学事业的无私奉献,成为了中国数学界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工作不仅推动了基础数学的发展,也为培养下一代数学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