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魏荣爵

中国科学院院士、声学家

魏荣爵

魏荣爵[公元1916年-201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南邵阳市双清区人物
魏荣爵(1916年9月4日—2010年4月6日),湖南邵阳人,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声学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魏荣爵:声学界泰斗与教育宗师的传奇人生
魏荣爵(1916 年 9 月 4 日-2010 年 4 月 6 日),籍贯湖南邵阳(今邵阳市双清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声学家、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声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一生深耕声学领域,在分子声学、超声学、非线性声学等多个分支取得开创性成果,同时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宽厚的育人理念,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物理与声学领域的顶尖人才,被誉为 “中国声学界的一代宗师”。其生平不仅是一部个人学术奋斗史,更是中国现代声学从起步到跻身国际前沿的重要缩影。
一、早年岁月:书香世家的启蒙与求学之路
1916 年 9 月 4 日,魏荣爵出生于湖南邵阳一个世代书香的知识分子家庭。其父魏光焘是晚清重臣、著名将领与学者,曾官至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兼具文武之才,注重子女的文化教育与家国情怀培养;其母亦出身书香门第,精通诗文,对魏荣爵的早期启蒙影响深远。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魏荣爵自幼便展现出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尤其痴迷于 “声音的奥秘”—— 从雨滴敲打窗棂的节奏,到琴弦振动的共鸣,这些日常现象在他眼中成为探索物理规律的起点。
1929 年,13 岁的魏荣爵离开邵阳,赴上海就读于著名的南洋中学。这所学校以 “崇尚科学、注重实践” 为办学理念,配备了当时国内领先的物理实验室,为魏荣爵提供了接触近代科学实验的机会。在这里,他首次通过实验观察到声音的干涉与衍射现象,进一步坚定了研究物理声学的志向。1934 年,魏荣爵以优异成绩考入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前身之一)物理系,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施士元等学界泰斗。在大学期间,他不仅系统掌握了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理论基础,还主动参与实验室的科研项目,从组装仪器到数据测量,逐步培养起扎实的实验技能。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金陵大学被迫西迁重庆。在战乱纷飞的岁月里,魏荣爵并未中断学业,而是随校辗转千里,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学习与研究。1938 年,他以优异成绩从金陵大学物理系毕业,随后留校担任助教,开始了自己的教育与科研生涯。此时的中国,声学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多数领域依赖国外文献,魏荣爵暗下决心:“要让中国的声学研究站起来,不再受制于人。”
二、留学深造:跻身国际声学前沿的探索者
1941 年,凭借出色的学术表现,魏荣爵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系的奖学金,远赴美国深造。彼时的密歇根大学,是国际声学研究的重镇之一,汇聚了以著名声学家 H.J. 莫尔斯(Hugh Jeffreys Morse)为代表的顶尖学者。初到美国,魏荣爵面临着语言与学术双重挑战 —— 英语交流的障碍、前沿理论的冲击,并未让他退缩。他每天坚持清晨背诵专业词汇,深夜研读文献,周末泡在实验室,仅用半年时间便跟上了课程进度,并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赢得了导师莫尔斯的认可。
在密歇根大学,魏荣爵的研究方向聚焦于分子声学—— 这一领域当时正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研究气体分子运动与声音传播的关联。他敏锐地意识到,分子声学的突破不仅能深化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理解,还能为声学技术的应用开辟新路径。1943 年,他在博士论文《气体中超声吸收的研究》中,首次通过实验验证了 “分子弛豫过程对超声吸收的影响规律”,修正了当时国际学界对气体超声吸收系数的传统计算模型,其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引起国际声学界的关注。1944 年,魏荣爵顺利获得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成为该校历史上首位来自中国的声学专业博士。
博士毕业后,魏荣爵受邀留在密歇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转向超声在凝聚态物质中的传播研究,首次测量了液态金属中超声的衰减系数,为后来的超声检测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此时的他,已在国际声学界崭露头角,多家美国科研机构与高校向他伸出橄榄枝,承诺提供优厚的待遇与科研条件。但面对祖国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的局面,魏荣爵毅然拒绝了国外的邀请:“我的根在中国,我的研究应该为祖国服务。”1947 年,他怀揣着先进的声学理论与实验技术,踏上了归国之路。
三、奠基中国声学:从实验室到学科体系的构建者
1947 年秋,魏荣爵回到南京,受聘于金陵大学物理系,任教授、系主任。此时的中国,声学研究几乎一片空白 —— 没有专门的实验室,没有系统的教材,甚至连基本的声学测量仪器都需从国外进口。魏荣爵从零开始,着手构建中国的声学研究体系:
1. 创建首个声学实验室,填补国内空白
1948 年,魏荣爵利用金陵大学有限的经费,结合自己带回的实验设备,在物理系地下室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声学实验室。实验室初期条件简陋,他亲自设计实验装置,带领学生手工制作超声发生器、声速测量仪等仪器,甚至用废旧材料搭建消声室的雏形。在这里,他开展了国内首次 “超声在液体中传播速度与温度关系” 的系统研究,其成果发表于《中国科学》创刊号,成为中国声学研究的标志性论文之一。
2. 推动学科融合,拓展声学研究领域
1952 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金陵大学与南京大学合并,魏荣爵任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并牵头成立 “声学教研组”。他突破传统声学研究的局限,推动声学与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的交叉融合,率先在国内开展非线性声学与超声化学研究:
1955 年,他首次在国内观测到 “声空化效应”—— 即超声波在液体中产生微小气泡并剧烈震荡的现象,为后来的超声清洗、超声焊接等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1958 年,他带领团队开展 “超声在高分子材料中的传播” 研究,为中国早期的塑料工业提供了材料检测的新方法;
1960 年代,他转向 “分子声学与气体激光相互作用” 研究,为中国激光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编写首部声学教材,培养专业人才
在开展科研的同时,魏荣爵深知 “学科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1956 年,他编写了中国首部《声学基础》教材,系统梳理了声学的基本理论、实验方法与应用领域,成为此后数十年国内高校声学专业的核心教材。他注重 “理论与实践结合”,在课堂上经常演示自己设计的声学实验,如 “声驻波的可视化”“超声对液体流动的影响” 等,让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直观易懂。
从 1950 年代到 1980 年代,魏荣爵培养了中国第一代声学专业人才,其中包括后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淑仪、著名声学家应崇福等,这些学生大多成为中国声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形成了 “中国声学研究的南京大学学派”,影响深远。
四、逆境坚守:动荡岁月中的科研执着
1966 年,“文化大革命” 爆发,魏荣爵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被迫中断。他被贴上 “资产阶级学术权威” 的标签,声学实验室被查封,多年积累的实验数据与文献资料遭到损毁,甚至被下放到工厂劳动。但即便在这样的逆境中,他对声学研究的执着从未动摇:
在工厂劳动期间,他利用休息时间观察机器运转的声音,记录不同故障状态下的声频变化,悄悄开展 “机械故障声学诊断” 的初步研究;
面对资料被毁的困境,他凭记忆重新整理声学理论公式,在破旧的笔记本上撰写《非线性声学导论》的初稿,为后来的研究保留了珍贵的理论基础;
他还利用与学生私下接触的机会,鼓励他们坚持学习,叮嘱 “声学是有用的科学,总有一天会为国家服务”。
1972 年,随着科研工作逐渐恢复,魏荣爵被调回南京大学,重新主持声学实验室的工作。此时的实验室已满目疮痍,他带领团队用半年时间修复仪器、重建实验装置,仅用一年便恢复了 “超声化学”“声全息” 等研究项目。1975 年,他主持的 “超声在金属材料中的缺陷检测” 项目取得突破,成功应用于中国当时的大型钢铁厂与机械厂,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难题,成为 “科研服务生产” 的典范。
五、学术巅峰:引领中国声学走向国际
1978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魏荣爵的科研与学术生涯迎来新的高峰。这一时期,他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多项重大突破,还积极推动中国声学与国际学界的交流合作:
1. 非线性声学领域的开创性成果
1980 年代,魏荣爵聚焦于非线性声学中的声孤子研究 —— 声孤子是一种在传播过程中形状不发生畸变的特殊声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他带领团队通过理论推导与实验验证,首次在国内观测到 “液体中的声孤子传播现象”,并建立了 “声孤子与介质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声学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JASA),被国际同行评价为 “非线性声学领域的重要进展”。
1985 年,他进一步开展 “声混沌” 研究,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 “超声场中的混沌现象”,为后来的声信号处理与混沌控制提供了新思路。这些研究使中国的非线性声学研究跻身国际前沿,魏荣爵也因此成为国际非线性声学领域的知名学者。
2. 推动成立中国声学学会,搭建学术平台
1985 年,在魏荣爵的倡议与推动下,中国声学学会正式成立,他当选为首届理事长。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声学研究进入了 “有组织、有体系” 的发展阶段,魏荣爵利用学会平台,组织全国性的声学学术会议,创办《声学学报》(中、英文版),推动国内声学研究者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他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先后与美国声学学会、欧洲声学委员会建立联系,组织中美、中欧声学学术研讨会,让中国声学学者走出国门,也让国际学界了解中国声学的发展成果。
3. 荣誉加身,彰显学术影响力
1991 年,魏荣爵因其在声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成为中国声学界的最高学术荣誉获得者之一。此后,他还先后获得 “全国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劳动模范”“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等多项荣誉。1995 年,他被美国声学学会授予 “荣誉会士” 称号,成为该学会历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标志着国际声学界对中国声学研究的高度认可。
六、育人与传承: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宗师
魏荣爵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从 1938 年担任金陵大学助教开始,到 2000 年退休后仍坚持指导博士生,他的教学生涯长达 62 年,培养了数百名物理与声学领域的专业人才,其中包括: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淑仪(著名声学家,南京大学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著名光学与声学家,上海理工大学教授);
国际声学委员会委员应崇福(著名超声学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
以及大批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担任重要职务的学者与工程师。
他的育人理念可概括为 “三个注重”:
注重基础,强调 “扎实的理论是科研的根基”:他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数学物理方法、理论物理等基础课程,经常亲自为学生辅导难题,甚至逐字修改学生的论文公式;
注重实践,倡导 “实验室是科学家的战场”:他鼓励学生多动手做实验,从仪器组装到数据采集,都要求亲力亲为,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创新思维;
注重品德,强调 “做学问先做人”:他以身作则,生活简朴,治学严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常告诫学生 “科研要耐得住寂寞,不能追求短期利益”。
退休后,魏荣爵仍坚持每周到实验室指导学生,直到 2008 年因身体原因才逐渐减少工作。2010 年 4 月 6 日,这位为中国声学事业奋斗了 72 年的科学家,在南京逝世,享年 94 岁。他的学生在悼念文中写道:“魏先生不仅教会我们声学知识,更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有担当、有追求的科研人。他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前行的灯塔。”
七、学术遗产与社会影响
魏荣爵的一生,为中国声学事业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
科研成果:他发表学术论文 200 余篇,出版《声学基础》《非线性声学》等专著 5 部,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 30 余项,多项成果被纳入国际声学标准,应用于工业检测、医学超声、环境声学等领域;
学科建设:他创建的南京大学声学实验室,后来发展为 “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他推动成立的中国声学学会,如今已成为拥有数千名会员的国际知名学术组织;
人才梯队:他培养的 “南京大学声学学派”,至今仍是中国声学研究的核心力量,在分子声学、超声学、环境声学等领域持续产出高水平成果;
社会贡献: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声学学科的发展,还为中国的工业生产、医疗卫生、国防建设等领域提供了技术支持,如 “超声检测技术” 在钢铁、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声控技术” 在智能家居中的推广等,都离不开他早期的理论奠基。
此外,魏荣爵还积极参与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曾担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组长等职务,为中国物理与声学领域的发展规划建言献策。他始终强调 “科学研究要服务国家需求”,主张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这一理念对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语
魏荣爵院士的一生,是 “爱国、创新、求实、奉献” 的科学家精神的生动写照。从湖南邵阳的书香少年,到国际知名的声学家;从创建中国首个声学实验室,到引领中国声学跻身国际前沿;从战乱岁月中的逆境坚守,到改革开放后的学术巅峰 —— 他用 72 年的科研与教育生涯,书写了中国现代声学的发展史诗。
如今,当我们享受着超声医学带来的健康保障、声控技术带来的便捷生活、环境声学带来的舒适空间时,都不应忘记这位 “中国声学宗师” 的开拓与奉献。魏荣爵院士虽已离世,但他留下的学术遗产、育人理念与科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在探索科学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8-25 14:53
上一篇:赵政国下一篇:陈政清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晶体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晋国魏氏第四位宗主
唐朝宰相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
开国少将
元代才俊、科举魁首
贤良父母官
南宋抗金忠义将领
战国传奇,侠义无双
秦国崛起的关键人物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指啸艺术者
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
澳大利亚工党政治家
原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开国大校
个人政治生涯亦以被开除党籍、晚年病逝告终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贵州省革委会主任
江苏铜山革命烈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开国少将
中国园艺学会理事长
中国作家
公安部第一届咨询委员会主任
文化传承的践行者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
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国作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中国作曲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声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