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政清[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像 湖南邵阳市邵东市人物 陈政清,1947年10月28日出生于湖南湘潭,工程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振动与冲击研究中心主任。2025年2月,陈政清荣获2024“感动湖南”年度十佳人物。 陈政清,1947年10月28日出生于湖南湘潭,籍贯湖南邵东,是中国著名的工程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以下是对他生平的详细介绍: ### 早年经历 陈政清出生于一个商店职员家庭,从小就成绩优秀,向往成为一名科学家或工程师。然而,1966年他高中毕业时,高考取消。1968年,陈政清被下放到岳阳市的钱粮湖农场成为一名知青,从事农业劳动。在农场期间,他勤奋努力,很快掌握了各种农活,但在1970年不幸患上了血吸虫病,虽最终痊愈,却因此失去了被推荐成为工农兵大学生的机会。 1971年,钱粮湖农场利用下放的知青在各个分场办中学,陈政清被选拔到农场的七分场中学当初中教师,1973年9月又被提拔为总场中学高中教师。在此期间,他利用教书的机会,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书籍,自学了高等数学、电子理论等大学课程。 ### 求学之路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陈政清的母亲为他带来了这个好消息,并将他一岁半的小孩带回老家抚养,让他专心复习。陈政清一边当着高考补习班的老师,一边进行高考前的复习。一个多月后,30岁的他和他的学生们一起走进了高考考场,最终以岳阳地区数学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湖南大学力学系。 1978年3月入校后,陈政清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当时他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英语学习,由于他有神经性耳聋,高音频的音标听不太清,但他通过不懈努力,花“巨资”买了一台收音机,连睡觉都戴着耳机听,每晚10时熄灯后在路灯下看半小时英语书,每天早上6时起床晨读一小时,4年坚持下来,攻克了英语难关。 在湖南大学7年,他师从当时被誉为国内塑性力学“三巨头”之一的熊祝华教授和结构力学的王磊教授,相继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4年,他又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固体力学的博士研究生,师从杜庆华教授(后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嵇醒教授。1987年,40岁的陈政清博士毕业。 ### 工作经历 1987年博士毕业后,陈政清回到湖南,进入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铁道校区)工作,担任桥梁动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庆元的助手。桥梁对他来说是个不熟悉的领域,但他积极向老师请教,还跟着学生一起上课,很快就进入角色。 在长沙铁道学院,陈政清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于1993年破格晋升教授,1996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土木工程系副主任、研究生处处长、土木建筑学院院长。工作期间,他于1991年10月至1992年11月前往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土木工程系研修桥梁工程,2002年11月至2003年03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土木工程系。 2002年9月,陈政清调入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作,2003年4月担任湖南大学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201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主要成就 - **科研成果**:陈政清长期从事工程力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20世纪80年代末,他提出三维梁杆结构几何大变形的UL列式法和相应计算程序,最早解决了中国悬索桥和斜拉桥的三维非线性设计计算问题,该方法的计算效率比当时的通用程序提高50倍以上。他建立了完整的三维颤振理论与实验体系,并在我国桥梁抗风设计中应用,解决了颤振、多阶涡振等多个计算与实验难题。 他发明了永磁式磁流变减振技术和电涡流减振技术。其中,永磁式磁流变减振技术不再需要电源,特别适合斜拉桥拉索减振,他开发安装的洞庭湖大桥拉索减振系统被《Civil Engineering Magazine》评价为世界上第一套应用磁流变阻尼器的智能控制系统,有效地抑制了拉索风雨振。电涡流减振技术则大幅提高了电涡流阻尼的耗能效率和阻尼力的放大倍数,解决了电涡流阻尼难以用于大型结构减振的难题,该技术已在上海中心大厦、江阴长江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120余项重大工程项目中应用,2023年度,陈政清主持完成的“永磁电涡流阻尼减振缓冲耗能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学术论著**:截至2017年9月,陈政清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5部。他所提出的“双重非线性边界元方法”“空间杆系结构大挠度问题内力分析的UL列式法”等理论和方法在国外已被SCI,EI,Science direct等收录引用累计一百多次。 - **科研成果奖励**:陈政清的科研成果获得了高度认可,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具体如下: - 1999年,“大跨度桥梁空间静动力非线性分析NACS程序及应用”获得湖南省科学技术奖。 - 2003年,“多塔斜拉桥新技术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2007年,“柔性桥梁非线性设计和风致振动与控制的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2023年,“永磁电涡流阻尼减振缓冲耗能新技术研发与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人才培养 陈政清从教30余年,指导和培养研究生百余名,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编著了《结构动力学》教材,巧妙地将抗风抗震和振动控制的工程实例融入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他领衔的风工程与桥梁工程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他曾被评为湖南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 ### 社会任职 陈政清在学术和社会领域也担任了众多重要职务,如1996年05月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与结构学会第六届常务理事和风工程委员会第七届副主任委员;1998年01月至2008年01月担任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2008年01月至2011年12月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员;2010年01月担任《ASCE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副主编;2010年01月担任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11年10月担任政协湖南省政府参事;2012年01月担任国家973计划制造与工程领域咨询组成员等。 陈政清院士以其卓越的科研成就、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中国的工程力学和桥梁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