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天佑[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像 甘肃兰州七里河区人物 柴天佑:深耕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卓越领航者 柴天佑,1947年11月20日出生于甘肃兰州,是我国著名的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自动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冶金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他在复杂工业过程控制、优化和综合自动化领域深耕多年,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为我国工业自动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求学与成长之路 柴天佑的学术生涯始于扎实的求学经历。1965年,他从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1967年又毕业于辽宁省实验中学。1974年7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学术研究与事业发展。1978年3月,他进入东北电力学院热工仪表自动化专业学习,1980年9月获得学士学位后,凭借优异成绩考取东北工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研究生,相继获得硕士(1983年5月)和博士学位(1985年7月) 。 博士毕业后,柴天佑留校任教,在东北大学这片学术沃土上不断成长。1988年6月晋升为教授,1990年1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期间,他多次前往国外知名高校进修学习,1988年2月作为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习8个月,1993 - 1994年先后前往日本上智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工学院研修,2006年又前往加拿大肯考迪亚大学研修。这些国际交流经历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为其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理念与方法。 科研与学术成就 在科研领域,柴天佑成果丰硕。他长期致力于复杂工业过程控制、优化和综合自动化的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研究,提出多变量自适应解耦控制理论与方法,并将其与智能控制、计算机集散控制技术结合,主持研制出智能解耦控制技术及系统;创新性地提出以综合生产指标优化为目标的全流程智能优化控制理论与技术,成功研制生产全流程智能优化控制系统和综合自动化系统,在流程工业广泛应用,创造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 学术成果方面,截至2018年11月,他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180余篇,其中1篇论文荣获IFAC杂志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2011 - 2013最佳论文奖。他还出版了《自适应控制》《多变量自适应解耦控制及应用》等多部专著,并主编学术会议论文集。在学术交流上,他先后30余次应邀在美国、英国等国举办的IFAC、IEEE国际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 科研项目与奖励上,截至2016年10月,柴天佑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863计划等30余项重要科研项目。作为第一完成人,他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共四项,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十一项 ,这些荣誉是对他科研成就的高度认可。 教育与人才培养贡献 在人才培养方面,柴天佑同样成绩斐然。截至2018年1月,他培养了17名博士后出站,93名博士生获得博士学位,228名硕士生获得硕士学位。众多优秀人才在他的指导下成长为行业领军人物,其中1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成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余人在国外高校任教,20余人成为国内高校学术带头人,为我国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储备了大量优秀人才 。 柴天佑的卓越成就也为他赢得众多荣誉。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辽宁省科技功勋奖等荣誉称号,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获IEEE控制研究杰出工业成就奖,2017年获亚洲控制协会Wook Hyun Kwon教育奖 。从校园到科研一线,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践,柴天佑始终坚守初心,以创新精神和奉献意识,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不断探索前行,他的科研成果和育人精神,成为推动我国工业自动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