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世伟

清代西宁总兵
张世伟[清][公元1689年-1748年,清代西宁总兵] 甘肃兰州永登县人物
张世伟,字人瑞,号巨节,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生于永登县城。据王建文撰《清西宁总兵挂印都督人瑞张公世伟碑记》载:其先世居江南松江府上元县。
其高祖张怀远为明进士,任河南巡按,他弹劾宦官不规,反被所诬,被贬谪陕西隆德县二十里页河。张怀远的三世孙张文蔚迁居庄浪(今永登),又传三世,至张登选,时值清初,他以武功授庄浪营守备。张登选有五子,其第三子张游,字御庵,即张世伟之父。张游乐善好施,娶吴氏为妻,生三子,张吐伟为其次子。
张世伟:文武兼修的传奇武将生涯
张世伟自孩童时期起,便对读书与骑射怀有浓厚兴趣。在给儿子张希恕的书信中,他曾详细记述自己早年奋发求学、刻苦习武的历程:“每日五更天,晨曦未露,便起身拉开硬弓数膀,随后再拉软弓数十膀,紧接着温习策论文章。温书完毕又继续练弓,饭后依旧提弓操练,拉完弓后又投入到读书学习中。如此弓不离手、书不释卷,直至二更之后才稍作歇息。”这般寒来暑往、坚持不懈的努力,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

清圣祖康熙五十三年(1714 年),年仅 25 岁的张世伟凭借卓越的文韬武略,成功考中武举人。他的出众才干很快引起了安西镇总兵孙公(姓名不详)的关注,被征召至军中“赞襄军机”。在军帐之中,张世伟展现出非凡的谋略智慧,所献计策无有疏漏,分析问题往往切中要害,深得孙总兵的器重与信赖。

清世宗雍正四年(1726 年),张世伟获提拔担任安西守备,不久后又调任甘泉守备。在之后的十几年间,他投身于西征准噶尔部分裂势力的战斗,凭借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多次取得战役胜利。同时,他还积极组织屯田,开垦出万顷良田,为边疆稳定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清政府为表彰其功绩,特赐黄金一百五十两。

清高宗乾隆初年,张世伟的仕途更进一步,晋升为开远参将,此后又先后调任洮岷参将、固原参将。从乾隆五年(1740 年)起,他接连担任西宁、凉州等地总兵。任职期间,他大力整顿军纪,使得军营的队列步伐、器械装备焕然一新。在凉州镇总兵任上,他不仅储备了大量粮米,还节省资金二千余两;乾隆七年(1742 年),他暂署西宁镇总兵,次年正式补授此职。在前后七年的西宁镇总兵任期内,他累计节约资金四万余两,为后续的军事征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乾隆十二年(1747 年),在平定大小金川土司叛乱的战役中,张世伟精心谋划、妥善部署,极大地减轻了兵马的困苦,保障了战事顺利推进。同年,他调任哈密镇总兵,不到一年又转任云中镇总兵。乾隆十三年(1748 年),张世伟北上准备进京朝见皇帝,然而途中突发火症,病情急剧恶化,无奈之下只能返回家中疗养,不幸于当年秋季与世长辞。

张世伟与妻子杨氏育有三子。长子张希朴,选择留在家乡务农;次子张希恕天赋异禀,乾隆九年(1744 年)考中武举人,乾隆十三年(1748 年)更进一步考中武进士,官至陕甘提塘守备;三子张希谦则主要负责操持家中事务。张世伟的孙子张象履同样不负家族荣光,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考中武进士,后被补授为广东儋州营游击。张世伟的后裔世代居住在永登县城内东北隅,其宅邸人称张镇台宅,也被叫做“张家园” ,旧址位于如今的永登县委党校院内,见证着这个武将家族曾经的辉煌。 
上一篇:刘晓东下一篇:侯世奎
道光帝第八子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
已革端郡王载漪第五子
惇勤亲王爱新觉罗·奕誴第五子
清代商人,世博会中国第一人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晚清明将
道光皇帝之孙
贝勒爱新觉罗·载瀛长子
爱新觉罗·常宁第四子
清末小刀会首领
清朝广东水师提督
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大学校长
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原煤炭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晚清明将
原湖南省委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国务院副总理
原重庆市委书记
清代西宁总兵
清代西宁总兵
清代西宁总兵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