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周志华

革命烈士

周志华[公元1915年-1948年] 湖北随州市随县人物
周志华原名胡秀清,又名胡贤诚,1915年2月21日出生在湖北省随县环潭镇下街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胡春如,以做鞭炮兼做天花板、粮行为业,勉强维持生活。周志华有弟妹九人,他是老大。
# 周志华(1915-1948):鄂北抗日与解放斗争中的革命英烈
周志华,1915年出生于湖北省随县(今随州市随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鄂北地区抗日武装与解放斗争的重要参与者,历经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烽火洗礼,最终于1948年为民族解放事业壮烈牺牲,用生命践行了对革命信仰的忠诚。他的生平不仅是个人投身革命的奋斗史,更折射出鄂北地区人民在动荡年代中追求自由、反抗压迫的精神历程。


## 一、苦难童年与思想觉醒:在压迫中萌生反抗意识
周志华的家乡随县位于鄂北腹地,地处桐柏山与大洪山余脉之间,民国时期长期处于军阀混战与地主豪强的双重压迫之下。他出生时,家中仅有薄田数亩,父亲靠租种地主土地、兼做短工维持生计,母亲则操持家务、纺线补贴家用。因家境贫寒,周志华仅在村私塾读过两年书,10岁起便随父亲下地劳作,13岁时又被迫到镇上的杂货铺当学徒,受尽店主的打骂与剥削。这段底层生活的经历,让他早早见识了旧社会的黑暗,也在心中埋下了对不公命运的反抗种子。

20世纪30年代初,随县一带遭遇持续旱灾,粮食歉收,地主趁机囤积居奇、抬高粮价,许多农民被迫流离失所。周志华家中也因交不起地租,土地被地主收回,父亲在外出逃荒时染病去世,母亲悲痛过度,不久也撒手人寰。接连失去亲人的打击,让18岁的周志华彻底看清了旧社会的残酷本质。此时,鄂北地区已开始有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活动,他们秘密传播革命思想,组织农民开展抗租抗税斗争。周志华在与地下党员的接触中,逐渐了解到“打土豪、分田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理念,意识到只有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才能让贫苦农民真正过上好日子。

1934年,周志华在地下党员的介绍下,加入了随县农民协会的秘密组织,开始参与小规模的抗租运动。他利用自己在镇上学徒时积累的人脉,联络周边村庄的贫苦农民,秘密传递革命传单,协助地下党收集地主与地方武装的情报。尽管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鄂北地区实行严密的白色恐怖,革命活动随时面临暴露的风险,但周志华凭借机智与勇敢,多次在敌人的搜查中化险为夷,逐渐成长为当地农民运动的骨干力量。


## 二、投身抗日洪流:从普通战士到武装斗争组织者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抗日战争全面打响,鄂北地区成为华中抗日的重要战场。1938年10月,武汉沦陷,随县、枣阳一带沦为敌后,日军烧杀抢掠,汉奸伪军为虎作伥,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豫鄂挺进纵队(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开始深入鄂北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1939年初,周志华得知新四军在随县南部大洪山一带招募抗日志士,便毅然告别家乡,前往根据地报名参军。由于他熟悉当地地形,且有组织农民运动的经验,被分配到豫鄂挺进纵队随县独立营,担任侦察员。在侦察工作中,周志华表现出极高的胆识与能力:他曾乔装成货郎,深入日军占据的随县县城,摸清了日军的布防与粮仓位置,为独立营奇袭日军粮仓、解决根据地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关键情报;也曾在一次执行任务时,遭遇伪军巡逻队,他沉着应对,假装成“顺民”,趁机夺下伪军的枪支,成功脱身。

1940年,周志华因表现突出,经独立营指导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主动请缨承担更艰巨的任务。同年秋,日军对大洪山抗日根据地发动“扫荡”,独立营奉命在随县三里岗一带阻击敌人。周志华所在的班负责坚守一座无名高地,面对日军的炮火猛攻与步兵冲锋,他带领战士们利用地形优势,用步枪、手榴弹顽强抵抗,连续打退日军三次进攻。战斗中,他的左臂被弹片划伤,鲜血浸透了军装,却始终坚守阵地,直到主力部队赶来支援。此次战斗后,周志华因战功被提拔为独立营某连副连长。

1941年,新四军第五师在鄂北地区开展“扩军与根据地建设”运动,周志华被派回随县北部家乡,负责发动群众、组建地方抗日武装。他回到家乡后,首先联络了当年一起参与农民协会的老伙伴,向他们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号召大家“拿起枪来,保卫家乡”。在他的动员下,周边十几个村庄的贫苦农民纷纷报名参军,很快组建起一支百余人的“随县抗日自卫队”。周志华担任自卫队队长,带领队员们开展游击战:他们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剪断敌人的电话线,伏击小股日军与伪军;同时,也在根据地内组织农民开展生产,实行“减租减息”,帮助百姓解决生活困难,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支持。

1943年,日军对鄂北抗日根据地发动更大规模的“扫荡”,周志华带领自卫队配合新四军主力,在随县殷店一带开展游击战。他利用自己对当地山形地貌的熟悉,带领队员们在山林中与日军周旋,采取“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战术,多次袭击日军的补给队,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与粮食。在一次袭击日军运输队的战斗中,周志华亲自带领突击队,趁夜色潜入日军营地,炸毁了三辆日军卡车,缴获步枪20余支、机枪1挺,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此次战斗后,“随县抗日自卫队”被正式编入新四军第五师随县独立团,周志华升任独立团第二营营长。


## 三、转战解放战争:在敌后坚持斗争的坚强战士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但国民党反动派很快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鄂北地区再次陷入战火。1946年6月,新四军第五师奉命突围,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周志华所在的随县独立团被编入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参与了著名的“中原突围”战役。在突围过程中,部队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战斗异常惨烈。周志华带领第二营担任后卫,负责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在随县柳林镇一带,他们遭遇国民党军一个旅的围攻,周志华沉着指挥,利用镇外的河流与树林构建防御工事,与敌人展开激战。战斗持续了两天两夜,部队伤亡惨重,但他始终坚守阵地,直到主力部队安全撤离,才带领剩余战士突围,转移到桐柏山区。

中原突围后,周志华奉命留在鄂北敌后,担任“随县游击支队”支队长,负责在随县、枣阳、桐柏三县交界地区开展游击斗争,建立敌后根据地。此时,国民党军队在鄂北地区实行“清剿”政策,四处张贴悬赏通告,通缉周志华等游击队员,同时对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妄图将游击支队困死在山区。面对严峻的形势,周志华采取了灵活的斗争策略:他将游击支队化整为零,分成若干个小股部队,分散在各个村庄开展活动;同时,深入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解放政策,发动农民开展“反抓壮丁、反征粮”斗争,得到了百姓的秘密支持——群众不仅为游击队员提供粮食与住宿,还主动担任“情报员”,及时向支队传递国民党军队的动向。

1947年7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鄂北地区的游击斗争迎来了新的转机,周志华带领游击支队主动出击,配合刘邓大军的行动。他先后组织了“袭击随县厉山国民党区公所”“攻克枣阳平林镇伪乡政权”等战斗,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扩大了敌后根据地的范围。同年10月,游击支队在随县高城镇与国民党军一个团遭遇,周志华利用高城镇周边的山地地形,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将敌人引入包围圈,然后集中火力发起猛攻,最终歼灭国民党军300余人,俘虏敌团长1名,取得了游击支队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此次战斗后,游击支队的兵力扩大到500余人,改编为“鄂北独立旅随县大队”,周志华任大队长。

1948年春,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不断发展,国民党军队在鄂北地区的“清剿”力度进一步加大,调集了两个师的兵力,对随县、桐柏山区的敌后根据地发动“重点清剿”。3月,周志华带领随县大队在随县万和镇一带开展活动时,遭到国民党军的突然包围。为了掩护大队主力与当地群众转移,周志华亲自带领一个排的战士担任阻击任务,在万和镇外的一座山头上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多次带领战士们打退敌人的冲锋,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腹部,身负重伤。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周志华仍强忍着剧痛,指挥战士们继续战斗,直到主力部队与群众安全转移。当战士们想要抬着他一起突围时,他却坚决拒绝,说道:“我不行了,你们快走吧,保住革命力量最重要!”随后,他将自己的手枪与党员证交给身边的副排长,嘱咐道:“一定要把它们交给组织,告诉同志们,我周志华没有辜负党的信任!”说完,便永远闭上了眼睛,年仅33岁。

敌人占领山头后,发现了周志华的遗体,为了泄愤,竟将他的头颅割下,悬挂在随县县城的城门上“示众”。当地群众得知后,悲痛万分,趁夜色冒险将周志华的头颅取下,与遗体合葬在随县万和镇的一座山林中。


## 四、英烈不朽:精神传承与历史铭记
周志华牺牲后,随县大队的战士们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在鄂北地区坚持游击斗争,直到1949年5月随县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表彰周志华的革命功绩,将他追认为“革命烈士”,并在随县县城建立了烈士纪念碑,镌刻他的事迹,供后人缅怀。

1982年,随县人民政府对周志华的陵墓进行了修缮,将其迁葬至随县烈士陵园,并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如今,随县烈士陵园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批党员、干部、学生前来瞻仰周志华等革命烈士的纪念碑,聆听他们的革命故事,传承他们的爱国精神。

周志华的一生,是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从一个贫苦农民成长为坚定的革命战士,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烽火中,始终坚守信仰、英勇无畏,用生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他的事迹,不仅是随县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国革命历史中不可磨灭的一笔。正如当地群众所说:“周志华没有走,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就像大洪山的松柏一样,永远常青。”

在新时代,周志华的革命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身上所体现的“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勇气,“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情怀,“忠诚于党、献身革命”的信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8-23 14:56
上一篇:李道南下一篇:朱仁义
开国少将
革命英雄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央委员会原总书记
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
原泰州地委副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商务七烈士
中央委员会原总书记
山西省委原书记
越南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第二十届中央委员
坚定的革命志士
经济学家
国学大师
中国女子蹦床队运动员
抗日英烈
第二十届中央委员
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
中国作家
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赛艇运动员
十二届中央委员
落马官员
湖南省委原书记
实业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
第二十届中央委员
革命烈士
广东省江城区籍烈士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中国科学院院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大革命时期高要县农民运动的领导者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红岩英烈,革命烈士
近现代文学家、藏书家、版本学家和文献学家
翁源人物
战斗英雄,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东源人物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全国著名战斗英雄
菲律宾自治领最后一任总统
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