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培苗[公元1915年-2014年] 河南省济源市人物 郝培苗,1915年出生于河南省济源县(现济源市)。他是一位有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卓越贡献的老革命、老党员,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火洗礼,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为国家建设奉献力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生,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投身革命与抗战岁月 1937年6月,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和国家民族的危亡,郝培苗怀着满腔热血参加革命,加入了山西太原国民师范军政训练班,在这里接受了系统的军事和政治训练,进一步坚定了他抗日救国的决心和信念。同年7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将自己的一生与党的事业紧密相连。 抗日战争爆发后,郝培苗积极投身到抗击日军的战斗中。他参加了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在这场大规模的破袭战中,他与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破坏了日军的交通线和据点,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此外,他还参与了豫北战役等重大战役,在豫北地区与日军展开了激烈交锋,为保卫家乡、抗击外敌入侵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42年2月,郝培苗担任太行三分区武工队政委。武工队是深入敌占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抗日宣传和组织群众等工作的精锐队伍,任务艰巨且危险重重。在一次作战中,郝培苗身负重伤,但他依然坚持战斗,展现出了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此后,他继续在抗日战场上拼搏,作为“抗日决死队”的一员,历经神头岭等大小战役数百次,身负七十余处战伤,落下终身残疾,但他从未退缩,始终坚守在抗日一线。 解放战争中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郝培苗随部队南征北战,继续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他参加了淮海战役,这场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关键一战,郝培苗所在部队参与了一系列激烈战斗,为战役的胜利贡献了力量,为解放长江以北地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之后,郝培苗又参加了渡江作战,他跟随部队渡过长江,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向江南地区挺进,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发挥了作用。紧接着,他还参与了成都战役,在解放大西南的过程中,与战友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消灭了国民党在西南地区的残余势力,为全国解放大业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作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郝培苗受组织委派到四川省工作。他历任璧山军分区政治主任,川东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川东军区江津军分区副政委,西南军区师范学校副校长、校长兼政委等职。在这些岗位上,他致力于加强部队政治建设,注重培养军事人才和政治干部。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提高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巩固国防贡献了力量。同时,在负责学校相关工作时,他重视教育教学质量,为军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 1955年1月,郝培苗转业到地方工作。他来到云南省,历任云南省商业厅副厅长、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副主任。在云南省商业厅工作期间,他积极参与商业领域的建设和管理,致力于恢复和发展当地的商业贸易,推动商品流通,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后来在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他更是全身心投入到供销合作事业中,积极组织农产品收购和农资供应等工作,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云南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晚年与逝世 郝培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数十年,晚年时,他享受省长级医疗待遇。但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云南地区的发展,还时常向晚辈讲述自己的革命经历,传承红色基因,希望后代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继续为国家建设努力奋斗。 2014年9月30日,郝培苗因病医治无效在昆明逝世,享年99岁。他的离世是党和人民的一大损失,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却激励着无数人。他的革命事迹成为家族的骄傲,其后代在他的感召下,多人投身军旅,继续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展现了红色家风的四代传承。郝培苗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担当,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后人铭记和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