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裴休

唐朝宰相

裴休

裴休[唐][公元791年-864年,唐朝宰相,唐朝中晚期名相、书法家] 河南省济源市人物
裴休,字公美,孟州济源县裴村(今济源市五龙口镇裴村)人。中国唐朝中晚期名相,盐税改革者之一。
裴休幼年时志操坚正,白天学习经籍,夜里攻习诗赋。穆宗长庆年间,中乡试。文宗大和元年(827年),入为监察御史、右补阙、史馆修撰。武宗会昌年间,以尚书郎历典数郡。大中元年(847年),累官至户部侍郎,充诸道盐铁转运使,转兵部侍郎,兼御史大夫,领使如故。大中六年(852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判使如故。大中十年(856年),罢相职,检校户部尚书、汴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宣武军节度使,又进阶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河东县子,守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大中十一年(857年),检校户部尚书、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充昭义节度、潞磁邢洺观察使。大中十三年(859年),加检校吏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观察等使。大中十四年(860年)八月,以本官兼凤翔尹,充凤翔陇州节度使。懿宗咸通元年(860年),入为户部尚书,累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师。咸通五年(864年),逝于任上。
裴休充任诸道盐铁转运使时,大力进行漕运及茶税改革,制定了《盐法八事》和《茶法十二条》,其改革既打击私贩盐茶偷税,又严禁乱设卡收税,减少了茶农、商人的纳税,增加了当时的朝廷盐茶税收。其善于作文,书法自成一家,现传世拓本有《定慧禅师碑》。还专攻佛典,经常与僧人讲求佛理,中年后,不食荤血,经常斋戒禁食欲。
### 裴休生平:唐代名相与佛门护法的传奇人生

裴休(公元791年-864年),字公美,河南济源人,唐代中后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六朝,官至宰相,以清正廉明、政绩卓著著称,同时亦是佛教禅宗的重要护法者,其生平跨越中唐至晚唐的动荡时期,在政治与文化史上均留下深刻印记。

#### 一、家世渊源与早年求学
裴休出身于中原望族“河东裴氏”分支,其家族自魏晋以来便是门阀士族,世代簪缨。曾祖裴宣庆曾任唐玄宗时期的郪县令,祖父裴肃为德宗朝浙东观察使,父亲裴肃官至御史中丞,因平定淮西叛乱有功获封河东县子。优越的家学传统为裴休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其幼年便师从当时名儒,精通经史子集,尤擅书法,《新唐书》称其“能文章,工楷隶,书楷遒媚有体法”。

青年时期的裴休目睹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藩镇割据与宦官专权,立下经世济民之志。他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考取进士,时年约25岁,由此步入仕途。初入官场时,他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负责典籍校勘,期间博览群书,完善知识体系,为日后的政治生涯积累了学识储备。

#### 二、地方历练与政绩初显
裴休的政治生涯始于地方治理,他深知民生疾苦是国家稳定的根基。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年),他外放为宣歙观察使从事,辅佐地方长官处理政务,因办事干练、断案公正,逐渐崭露头角。文宗大和年间(827-835年),他调任湖南观察使判官,期间针对当地赋税不均的问题,提出“均税法”,将土地按肥力分级征税,减轻贫农负担,同时打击豪强隐匿田产的行为,使湖南地区赋税收入增加三成,百姓安居乐业,其政绩受到朝廷嘉奖。

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年),裴休升任江西观察使。当时江西遭遇洪灾,农田被毁,流民四起。他果断开仓放粮,同时组织百姓修堤筑坝,疏通赣江支流,不仅缓解了灾情,还建立了长效防洪体系。此外,他整顿吏治,弹劾贪腐县令五人,将其贬谪流放,使得江西官场风气为之一振。《旧唐书》记载其“在镇兴利除害,民画象祠之”,可见其深得民心。

#### 三、中枢任职与宰相生涯
唐宣宗大中初年(847年),裴休因地方政绩突出被召回京城,任户部侍郎,主管国家财政。当时唐朝经历武宗“会昌灭佛”后,国库虽有短期充盈,但民生凋敝,财政体系紊乱。裴休提出三项改革:其一,恢复盐铁专卖制度,但简化流程,减少中间盘剥;其二,改革漕运,将江南贡粮由水路直运长安,避免地方截留;其三,清查各地藩镇拖欠的赋税,以恩威并施的方式促使藩镇补缴,三年间使国库储粮增加一倍,缓解了唐朝的财政危机。

大中五年(851年),裴休拜相,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领盐铁转运使。任内他继续深化改革,尤其在盐政方面,推行“榷盐法”,规定盐价由中央统一制定,严禁地方私自加价,并在产盐区设立官盐店,打击私盐贩卖。此举不仅稳定了盐价,还使朝廷盐税收入年增百万缗,《资治通鉴》赞其“自太和以来,岁漕米至渭仓者才四十万斛,休以严法驭吏,岁漕至百二十万斛”。

在政治上,裴休主张“任人唯贤,不避亲疏”,他举荐的崔慎由、韦澳等官员后来均成为良相。面对宦官专权的积弊,他虽无力彻底根除,却坚持抵制宦官干预朝政,曾驳回宦官王守澄推荐的外戚任刺史的请求,直言“爵禄者,天下之公器,非中人所当私”,因此得罪不少宦官势力。

#### 四、护法兴佛与文化贡献
裴休一生笃信佛教,与禅宗关系尤为密切。他中年时曾拜黄檗希运禅师为师,潜心研习佛法,其著作《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是禅宗重要典籍,系统整理了希运的禅语,提出“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修行理念,对后世禅宗发展影响深远。

唐武宗“会昌法难”期间,佛教寺院被毁,僧人被迫还俗,裴休虽官职低微,却冒死庇护了洪州开元寺僧人百余人,并暗中保存了大量佛经。宣宗即位后恢复佛教,裴休奏请重建法门寺塔,迎奉佛骨舍利,促成了晚唐佛教的复兴。他还亲自撰写《圭峰禅师碑》,以精湛书法刻石纪念华严宗大师宗密,该碑现存陕西户县,被誉为“晚唐楷书第一”。

在书法领域,裴休的楷书融合颜真卿的雄浑与柳公权的瘦劲,形成独特风格,人称“裴体”。苏轼曾评价其书法“裴休率意写碑,乃有真趣,不陷丑怪”,其传世作品除《圭峰禅师碑》外,还有《定慧禅师碑》《少林寺碑》等,均为书法珍品。

#### 五、晚年沉浮与历史评价
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因与宰相令狐绹政见不合,裴休被外放为宣武军节度使,后又历任荆南节度使、河东节度使等职。在地方任上,他仍坚持宽政爱民,如在河东时,减免边地百姓的兵役,鼓励垦荒,使边境地区人口增长,农业复苏。

唐懿宗咸通初年(860年),裴休被召回京城任太子少师,此时他已年过七旬,逐渐淡出政治舞台。咸通五年(864年),裴休病逝于长安,享年74岁,追赠太尉,谥号“文忠”。

裴休的一生,在政治上以改革强国,在文化上以护法兴佛,在书法上自成一家,堪称晚唐的一代名臣。《新唐书》评价他“性宽惠,为官不尚察,而吏民畏服”,欧阳修亦在《新五代史》中称其“为相廉洁,门无杂宾”。他的政治智慧与人文精神,不仅在晚唐的颓势中为唐朝延续了生机,更成为后世士大夫修身治国的典范。济源至今仍保留“裴公祠”,以纪念这位家乡先贤的功绩。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21 11:42
上一篇:李健下一篇:聂政
唐朝宰相
开国少将
中国科学院院士,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
革命烈士
唐朝宰相
唐朝第二位皇帝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唐宪宗时期殿中侍御史
唐朝第三位皇帝
唐代风水大师
唐朝宰相
唐朝第二十任皇帝
刚正谏臣
唐朝第十八代皇帝
初唐文坛革新先驱
唐朝开国皇帝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