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李道贤

红河州委宣传部原副部长

李道贤[公元1926年-2018年] 河南省济源市人物
李道贤,河南省济源市人,是一位历经革命战火考验、在新中国建设时期默默奉献的老党员、老干部。他的一生跨越近一个世纪,见证了国家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发展的沧桑巨变,始终以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作风,在不同岗位上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少年投身革命,战火中淬炼成长
1926 年,李道贤出生于济源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时的济源,正处于军阀混战与封建压迫的双重枷锁之下,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李道贤自幼便目睹了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底层民众的苦难,心中早早埋下了反抗不公的种子。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济源成为晋豫边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八路军、游击队在此开展敌后斗争。年仅 11 岁的李道贤虽年幼,却主动加入儿童团,为抗日队伍站岗放哨、传递情报。他常常利用割草、放牛的机会,穿梭于各村之间,将日军的动向悄悄告知游击队,多次协助部队避开敌人的突袭。
1943 年,17 岁的李道贤正式参加八路军晋豫边抗日游击支队,成为一名通信兵。在艰苦的游击环境中,他练就了过人的胆识和坚韧的意志。一次,他奉命穿越日军封锁线传递紧急情报,途中遭遇巡逻的日伪军。他果断将情报藏在竹筒里,塞进田埂的裂缝中,然后装作放牛娃从容应对盘问,最终成功脱险并完成任务。因其机智勇敢,他多次受到部队表彰。1944 年,李道贤在战斗中表现突出,经连队党支部批准,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时,他紧握拳头庄严承诺:“为了民族解放,甘愿献出一切。”
解放战争时期,李道贤随部队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先后参加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鲁西南战役等重大战役。在鲁西南战役中,他担任连指导员,带领战士们在羊山集与敌人展开拉锯战。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冲锋在前,被子弹击中腿部仍坚持指挥,直到战斗胜利才被抬下战场。伤愈归队后,他又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为后续战略进攻奠定基础。
扎根基层建设,践行为民宗旨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李道贤响应党的号召,转业到地方工作,回到家乡济源,担任济源县第三区区委书记。当时的济源,历经战火洗礼,百废待兴。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群众恢复生产。他走遍辖区内的每个村庄,动员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还带头捐款捐物,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种子、农具短缺的问题。为了修建引沁渠支渠,他带领干部群众日夜奋战在工地上,寒冬腊月跳进冰水里疏通河道,手上冻出了冻疮也毫不在意。经过三年努力,第三区的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农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群众亲切地称他为 “咱的好书记”。
1954 年,李道贤调任济源县委组织部部长。他坚持任人唯贤,注重培养年轻干部,常常深入基层考察干部的实际表现。有一次,他听说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作风霸道,便乔装成农民前去暗访,发现情况属实后,立即组织调查处理,同时选拔了一位群众威信高、办事公道的青年担任新书记。他常说:“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在他的推动下,济源县委建立了严格的干部考核制度,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活力。
1960 年,李道贤调任焦作市总工会主席。当时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保障工人生活、稳定生产秩序上。他组织工会干部深入工厂车间,了解工人的实际困难,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粮食、副食品供应问题。在焦作矿务局,他发现矿工宿舍条件简陋,便多方奔走,筹集资金为矿工盖起了新宿舍,还建立了职工食堂和医疗室。他还积极推动技术革新,组织工人开展劳动竞赛,提高生产效率,为焦作工业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投身工业战线,勇担发展重任
1975 年,李道贤调任河南省冶金厅副厅长,分管矿山建设。当时,河南的钢铁工业面临资源短缺、技术落后的困境。他主动请缨,带队深入栾川、灵宝等地的矿山调研,提出了 “勘探先行、综合开发” 的思路。为了探明钼矿资源,他带领专家在栾川伏牛山区奔波数月,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最终确定了大型钼矿的分布范围,为后来的栾川钼业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在建设舞阳钢铁厂时,他担任指挥部副总指挥,负责协调原材料供应。为了保证高炉如期投产,他常驻工地,吃住在工棚,及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难题,确保了项目提前竣工。
1983 年,李道贤退居二线,担任河南省经委顾问。但他依然心系工业发展,多次深入企业调研,为企业改革发展建言献策。他针对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撰写了《关于搞活地方工业的几点建议》,提出要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技术改造、重视人才培养等观点,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他还积极参与扶贫工作,联系济源的贫困乡村,帮助引进项目、培训技术人才,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坚守初心本色,传承优良家风
李道贤一生清正廉洁,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他常对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咱是农民出身,不能忘本。” 他的子女回忆,父亲从未利用职权为家里谋取过任何特殊待遇,家里的房子还是上世纪 70 年代单位分的老房子,家具也都是用了几十年的旧物件。有一次,他的儿子想通过他的关系进一家效益好的企业,被他严厉拒绝:“要工作,自己去考,靠关系得来的饭碗不长久。” 在他的教育下,子女们都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参加工作,没有一个人沾过他的光。
退休后,李道贤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他还积极参与党史学习教育,经常给年轻人讲述革命故事,教育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2005 年,他将自己积攒的 10 万元钱捐给了济源的希望工程,资助贫困学生上学。他说:“我没读过多少书,知道没文化的苦,希望孩子们能好好读书,将来报效国家。”
2018 年 10 月,李道贤因病医治无效在郑州逝世,享年 92 岁。遵照他的遗愿,家人将他的骨灰送回济源,撒在了他曾经战斗过、奋斗过的土地上。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一名老党员的崇高品格和为民情怀。正如他在日记中所写:“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 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家乡人民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勇前进。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21 17:12
上一篇:郝培苗下一篇:郑霞波
秦国名将
唐朝第二位皇帝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山西省委原书记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2000年悉尼奥运会冠军
国务院总理
脱口秀演员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新桂系”领袖
西夏政权的奠基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北京市委原书记
陕西省委原书记
李大钊幼子
内蒙古自治区原党委书记
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扎根林区的奉献者
中共辽宁省委原书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
青海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
全国政协原常委
中国画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晶体物理学家
中国台湾学者、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之父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蜚声国际的国学大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5 年 - 2018 年)
原河南省委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州科技领域的开拓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原重庆市委书记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