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富[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像 河南南阳市南召县人物 余永富,男,汉族,1932年9月30日出生于河南省南召县,中国共产党党员,选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沙矿冶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1956年,余永富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1956年—1962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陶瓷研究所长沙分所工作;1958年—1958年,在北京俄语学院学习俄语;1962年—1978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沙矿冶研究所工作;1978年—1988年,担任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冶研究所选矿室副主任;1988年—1995年,担任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冶研究院选矿室副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担任武汉理工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余永富是中国著名的选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在选矿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中国矿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以下是他的详细生平介绍: ### 寒门求学路 1932年9月30日,余永富出生于河南省南召县城郊的一个菜农家庭,在家中排行第三。家旁是镇中心小学,这使他读书较为方便。然而,家境贫寒的他在求学过程中充满艰辛,升入初中后常因不能按时交学杂费而遭受学校责备,甚至一度因交不起学费辍学在家劳动。 1950年,余永富考入南阳一中,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靠助学金得以继续求学。1952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选矿系,成为该专业第一届学生。大学期间,他依旧受国家资助减免学费、领取甲等助学金,这让他对党和国家充满感激,也坚定了他为国家奉献的决心。1956年,余永富毕业,获学士学位。 ### 科研生涯开端 1956年,余永富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陶瓷研究所长沙分所工作,担任助理研究员。进入长沙分所后,他被分配到白云鄂博多金属矿物开发利用项目小组,从此开启了他在选矿领域的科研征程。 1958年5月至12月,余永富在北京俄语学院学习俄语,这为他后续了解国外先进选矿技术、开展国际交流等奠定了基础。1962年,他进入中国科学院长沙矿冶研究所工作,担任副研究员。在此期间,他专注于选矿技术研究,为解决我国复杂矿石选矿难题不断努力。 ### 攻克选矿难题 - **武钢大冶铁矿选矿成果**:余永富主持开展了武钢大冶铁矿混合性(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铁矿石选矿工艺研究。他研制成功了弱磁选—强磁选新工艺及新型工业用强磁选机,并顺利投入生产,解决了该矿选矿的技术难题。该成果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白云鄂博铁矿选矿突破**:包头白云鄂博铁矿矿石性质复杂,选矿难度极大。从1956年接到包钢白云鄂博多金属矿选矿项目起,余永富带领科研团队开始了长达30余年的艰难攻关。1981年,他带领团队进行包头西矿氧化矿焙烧磁选扩大连续试验,并取得鉴定证书。1983至1985年,开展包头主东矿混合型中贫氧化矿弱磁 - 强磁 - 浮选综合回收铁铌稀土流程扩大连续试验。1984年,探索出最佳工艺流程。1991年,其团队提出的“弱磁选 - 强磁选 - 浮选工艺流程”被认定为更适应白云鄂博矿石的工艺流程。该成果使包钢选矿厂每年多产铁精矿26.5万吨、稀土精矿5.32万吨,被誉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典范”。1992年,该工艺被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同年获冶金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当选院士与后续科研成就 1995年,余永富因其在选矿领域的杰出贡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这是对他多年科研工作的高度认可。 2000年前后,我国钢产量虽已突破2亿吨大关,但国产铁精矿因品位低、二氧化硅含量高不受国内钢铁公司青睐,国家需大量进口优质铁矿石,铁矿山企业职工面临下岗危机。余永富和团队投身相关课题研究,提出我国铁矿山选矿厂应开展“提铁降硅”研究,将从前只以铁品位高低评价铁精矿质量改为以铁、硅、铝三元素评价铁精矿质量。 2002年,他主持开展“2002—2003鞍钢贫赤(磁)铁矿选矿新工艺、新药剂、新设备研究及工艺应用”项目,与鞍山钢铁公司合作,将弓长岭矿区作为实践基地。在他的带领下,全国选矿领域科研人员和矿山企业共同努力,用10年时间使国产铁精矿平均品位从62%左右提高至67.5%以上,二氧化硅含量降至4%左右,鞍山市铁矿的选矿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和铁精矿质量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该项目获2003年冶金部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针对我国储量达百亿吨级的菱铁矿和褐铁矿难以有效开发利用的状况,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支持下,余永富提出用闪速(流态化)磁化焙烧新工艺替代传统的竖炉及回转窑磁化焙烧工艺的新思路,为我国难选铁矿石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 教育贡献 2000年,时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德三下长沙,邀请余永富加盟。出于培养矿业人才的考虑,余永富受聘于武汉理工大学,担任首席教授,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到校后,首先恢复了矿物加工和采矿专业招生,使两专业分离,纠正了不利于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他还夯实选矿、矿物加工本科专业建设,推动采矿、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延伸学科发展。在学院矿业工程课程建设和改革方面,他倾注大量心血,参与学生培养计划修订,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制定提出建设性意见。 余永富强调大学教师不能轻视本科教学,学校要名师治教,要把握本科教学规律,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他不仅这么说,还亲自给本科生授课,为培养矿业人才尽心尽力。 ### 荣誉与社会兼职 余永富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他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获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还被授予湖南科技之星等荣誉称号。 此外,他还担任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济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矿业联合会副主任,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稀土学会矿山选矿分会顾问(理事),中国金属学会选矿分会顾问(理事),中国钢铁协会矿山技术委员会顾问等职务,积极为中国矿业发展建言献策,推动行业交流与合作。 ### 人物评价 余永富在选矿领域耕耘六十余载,紧跟国家需求,专啃选矿“硬骨头”,被中国冶金界称为“选矿王”。他的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国铁矿、稀土等资源的高效利用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教育领域,他关爱学生,重视人才培养,为中国矿业界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其积极乐观、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子,是武汉理工大学的宝贵财富和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