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陈雄勋

油画家

陈雄勋

陈雄勋  云南省西双版纳人物
陈雄勋:1961年至1966年云南艺术学院油画、版画本科毕业。
陈雄勋:绘梦人生,笔绘万象
在艺术的广袤天地里,陈雄勋宛如一颗独特而闪耀的星辰,以其对绘画矢志不渝的热爱与探索,勾勒出了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艺术轨迹。他的人生,与西双版纳这片神奇的土地紧密相连,在不同的阶段绽放出别样的光芒,为中国的油画艺术发展贡献着独特的力量。

1943年,陈雄勋出生于云南省昭通市。童年时期的他,便展现出对周围世界超乎常人的观察力与对绘画的浓厚兴趣。昭通独特的地域风貌,山川的壮丽、街巷的烟火,都成为他眼中最早的绘画素材。家中虽无浓厚的艺术氛围,但这并未阻挡他对艺术殿堂的向往。在少年时代,他常常省下零花钱购买绘画工具,凭借着自学与临摹,逐渐掌握了一些绘画的基本技巧,其作品中已然显露出一种质朴而独特的创造力。

1961年,陈雄勋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他凭借着扎实的绘画基础和出众的艺术天赋,成功考入云南艺术学院,开始了油画、版画专业的本科学习生涯。在云南艺术学院的五年时光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艺术的养分。学院里丰富的艺术资源,专业的教师团队,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世界核心的大门。当时,苏俄写实主义油画在国内艺术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契斯恰克夫素描教学体系严谨而科学,陈雄勋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体系的学习中。每天,他早早地来到画室,对着石膏像、模特进行长时间的素描练习,从线条的勾勒到明暗关系的塑造,从物体的结构分析到质感的表现,他都力求做到极致。在油画学习上,他仔细研究苏俄油画大师们的作品,从色彩的运用到笔触的技法,不断临摹、实践、总结。正是这种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让他在艺术院校的科班教育中打下了极为坚实的绘画基础,也为他未来的艺术创作之路铺就了基石。

1966年,陈雄勋从云南艺术学院毕业。然而,当时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毕业后的他并未立即投身于纯粹的艺术创作领域。1968年,他来到云南西双版纳文化馆担任干部。西双版纳,这片充满异域风情的土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文化深深吸引了陈雄勋。热带雨林的繁茂植被、傣家竹楼的独特建筑、少数民族的多彩服饰与传统习俗,都成为他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在文化馆工作期间,尽管日常事务繁忙,但他总会抽出时间深入到各个村寨,用画笔记录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他创作了一系列描绘西双版纳生活场景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既有对傣族人民劳作场景的生动刻画,也有对当地节日庆典热闹氛围的精彩呈现。他巧妙地将油画的表现手法与西双版纳的地域特色相结合,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1969年,因工作变动等原因,他暂时离开了西双版纳。但这段在西双版纳的经历,已经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对他之后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73年,陈雄勋再次回到西双版纳文化馆任职。此时的他,带着对这片土地更深的眷恋与创作热情。他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当地的文化活动中,不仅自己创作,还积极组织和指导当地的艺术爱好者进行绘画创作。在这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当地的民间艺人,与他们交流、学习,从民间艺术中汲取养分。1971年,还在部队当兵的陈雄勋创作了大幅油画《红日高照团结寨》(240cm×135cm)。这幅作品以其宏大的构图、细腻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展现了当时团结寨在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繁荣景象。画面中,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人们在村寨中忙碌着,房屋错落有致,远处的山峦与天空相互映衬,整幅作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该作品在1972年成功入选全军美展,一经展出便获得广泛好评,成为云南省油画历程中的经典作品之一。这一成功,无疑是对陈雄勋前期艺术学习与实践的高度认可,也让他在艺术界崭露头角,为他之后的艺术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1975年,陈雄勋离开西双版纳,前往云南昭通地区群众艺术馆担任干部。在昭通地区群众艺术馆工作的七年时间里,他同样积极投身于当地的文化事业发展。他组织各类美术展览、培训活动,致力于提高当地群众的艺术素养。同时,他也没有停止自己的创作脚步,昭通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他开始尝试在作品中融入昭通地区的特色元素,如山区的梯田、古老的村落等,使作品呈现出与西双版纳时期不同的风格特点,但始终不变的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1982年,对于陈雄勋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提升阶段,他获得了前往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研修的机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的两年时间里,他接触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艺术家和前沿的艺术理念。壁画艺术的独特魅力让他深深着迷,他学习了壁画创作的各种技法,从材料的运用到大型画面的构图设计,从主题的表达与深化到与建筑空间的融合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他参与了多个壁画项目的创作实践,不断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和创作思路。这段研修经历,犹如一场及时雨,为他的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他在艺术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1984年,结束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研修的陈雄勋,前往山东青岛纺织工学院美术系任教。在教学岗位上,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绘画经验和艺术见解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对艺术的独特感悟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在教学之余,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创作。青岛的海滨风光、欧式建筑以及多元的城市文化,都成为他创作的新灵感。他创作了一系列以青岛城市风貌和生活场景为主题的油画作品,这些作品在保留他一贯写实风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色彩的大胆运用和对画面氛围的营造,展现出他在艺术创作上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1988年,陈雄勋调回昆明,在云南国际技术促进公司工作。尽管工作性质发生了较大转变,但他对艺术的热爱从未减退。在工作之余,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进行绘画创作。然而,在商业氛围渐浓的环境下,艺术市场的复杂性也让他经历了诸多挑战。他曾遭遇艺术倒爷、掮客的欺骗,但他始终坚守艺术底线,没有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粗制滥造“行画”。他深知艺术创作需要真诚与专注,只有用心去创作的作品才具有真正的价值。1993年,陈雄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办理了留职停薪手续,选择成为一名职业画家,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艺术创作中。此后,他前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以鬻画为生。在这些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城市里,他不断寻找着自己的艺术定位,与各地的艺术家交流合作,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艺术阅历。

2003年,陈雄勋来到上海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和活跃的艺术氛围。在工作室里,他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创作了大量风格各异的作品。这一时期,他的作品题材更加广泛,除了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描绘外,还开始关注社会现象和人性的表达。他的绘画技巧愈发成熟,对色彩和光影的运用达到了新的高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也更加深沉、复杂。他通过作品传达出对生活的思考、对人性的关怀以及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2006年,陈雄勋回到昆明。此时的他,带着多年在外漂泊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感悟,回到了这片熟悉的土地。他继续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同时也积极参与云南当地的艺术活动,为云南的艺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展,如《选村官》在建党80周年美展中荣获优秀奖。这幅作品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农村选举村官的场景,画面中人物形象生动,表情丰富,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农村民主选举的庄重与活力,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陈雄勋的绘画生涯,是一部不断探索、创新与坚守的奋斗史。从早期在云南艺术学院打下坚实基础,到在西双版纳、昭通等地积累创作素材,再到在中央美院的进修提升以及在不同城市的艺术实践,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敏锐感知。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写实主义的细腻描绘,又有对色彩和形式的大胆创新;题材广泛,涵盖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他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了时代的变迁,展现了不同地域的独特魅力,表达了对生活、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在当代中国油画艺术领域,陈雄勋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创作经历,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深刻印记,成为众多艺术爱好者和后辈学习的榜样。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30 16:08
上一篇:征鹏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
中国画家
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画家
中国画家
南宋末诗人、画家
中国古代十大画家
成就斐然的画家
中国清代画家
中国琴人、画家,吴门画派传人
海内三陈民国时期诗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原政协主席
中国水球运动员
原阳江县县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香港演员、歌手、主持人、商人
中央政治局委员
宿城区人物
中国香港女演员、模特
军统第一杀手
杰出邮票设计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鸿燊的二太太
原中央组织部部长
重庆市作家协会散文创委会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
助理工程师
四川省委原书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作家
原中国朝鲜少年报社社长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