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季友[唐][公元714年-794年,江西第一状元]+像 江西南昌市东湖区人物 王季友,生于公元714年3月11日,卒于794年12月18日,名徽,字季友,号云峰居士,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人,祖籍河南洛阳,生于豫章东湖之滨。
王季友:隐逸诗坛的清逸之士 王季友生于唐代,其人生轨迹跌宕起伏,在命运的波澜中始终坚守自我,以诗文书写出独特的生命篇章,成为唐诗星河中一颗别具风采的星辰。
王季友出身官宦之家,父亲王仪曾任丹阳太守。然而,世事难料,或许是王仪在任期间遭遇重大变故,王家骤然家道中落。一家人无奈之下,迁居豫章(南昌)东湖,从此陷入困顿,饱受他人冷眼与歧视。曾经的显赫不再,生活的落差令人唏嘘。王季友成婚前,家境尚可,父亲的官职与妻子柳氏河东名门的出身,都曾是他生活中的光彩。但变故之后,一切荣华富贵如梦幻泡影,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了维持生计,王季友不得不放下身段,做起了卖草鞋的营生。每日奔波劳碌,收入微薄,生活窘迫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柳氏的家族得知女儿在南方过着如此困苦的生活,勃然大怒,无法接受这样的屈辱。在家族的压力下,柳氏未能与王季友同甘共苦,最终在他外出卖履时,留下休书,毅然离去。当王季友回到家中,面对空荡荡的屋子和那纸冰冷的休书,心中满是苦涩与无奈,泪水夺眶而出,滴落在休书上,晕染了墨迹,也浸透了他的心。
遭遇婚姻变故后,王季友心灰意冷,毅然离开东湖的破屋,辗转来到丰城株山脚下。此地曾是他仰慕的徐孺子隐居之处,他在此结茅为屋,开垦荒地,开始了新的生活。陪伴他的,除了书籍,还有那纸承载着伤痛的休书。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他一边辛勤耕作,一边发愤苦读。每当有感而发,便对酒当歌,歌声中饱含着叹息、愤怒,也寄托着对未来的期待。
尽管生活清贫,王季友的才华却逐渐崭露头角。肃宗上元元年(760),他曾与华阴县令王宥、处士张彪等人一同前往华岳祠,并刻石题名。代宗宝应初年,王季友客居长安,其才华得到李勉的赏识与礼敬。宝应年间,他出任华阴尉,后在李勉调任虢州刺史时,转任虢州录事参军,不久又恢复原职,入朝担任太子司议郎。广德二年(764)九月,李勉任江西观察使兼洪州刺史,王季友跟随其入幕府,并兼任监察御史,担任副使。因公务需要,他往来于各个州县,还曾到过酆城,因此杜甫在诗中称他为“酆城客子” 。大历二年(767),王季友回到京城,最终选择归隐山林,远离尘世喧嚣。
王季友的诗歌创作独具特色,多以贫寒生活与隐逸情怀为主题。他钟情山水,作品中流露出超脱尘世的逸致。其诗风“爱奇务险,远出常情之外”,如《观于舍人西亭壁画山水诗》中“野人宿在人家少,朝见此山谓山晓。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放出湖中鸟”,以新奇的视角与灵动的笔触,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当时的诗坛,他与杜甫、岑参、钱起、于邵、郎士元、戎昱等众多诗人交往密切,常有诗歌唱和之作。尽管在盛唐时期,王季友的诗名不算显赫,诗作数量也相对较少,但他的诗歌品质出众。论风骨,他的作品似岑参,古朴苍劲;论笔调,又比岑参更加松妙灵动。其诗歌风格冲淡自然,韵味悠长,虽历经岁月沉淀,依然被后世推崇。如《河岳英灵集》《唐才子传》《唐诗归》等诸多典籍,都对他的诗歌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他在唐诗发展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
王季友的一生,在命运的起伏中坚守自我,以诗歌为舟,在山水间寻觅心灵的宁静,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其清逸超脱的形象与独特的诗歌艺术,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主要作品 别李友季 栖鸟不恋枝,喈喈在同声。 行子驰出户,依依主人情。 昔时霜台镜,丑妇羞尔形。 闭匣二十年,皎洁常独明。 今日照离别,前途白发生。 注:喈喈,鸟声。 寄韦子春作山中赠十四秘书兄 出山秋云曙,山木已再春。 食我山中药,不忆山中人。 山中谁余密,白发日相亲。 雀鼠昼夜无,知我厨廪贫。 依依北舍松,不厌吾南邻。 有情尽弃捐,土石为同身。 夫子质千寻,天泽枝叶新。 余以不材寿,非智免斧斤。 杂诗 采山仍采隐,在山不在深。 持斧事远游,固非匠者心。 翳翳青桐枝,樵夫日所侵。 斧声出岩壑,四听无知音。 岂为鼎下薪,当复堂上琴。 凤鸟久不栖,且与枳棘林。 还山留别长安知已 出山不见家,还家见家在。 山门是山前,此去长樵采。 青溪谁招隐,白发自相待。 惟余涧底松,依依色不改。 代贺若令誉憎沈千运 相逢问姓名亦存,别时无子今有孙。 山上双松长不改,百家唯有三家村。 村南村西车马道,一宿通舟水浩浩。 涧中磊磊十里石,河上淤泥种桑麦。 平坡冢墓皆我亲,满田主人是旧客。 举声酸鼻问同年,十人六七归下泉。 分别如何更此地,回头不语泪潸然。 酬李十六岐 炼丹文武火未成,卖药贩履俱逃名。 出谷迷行洛阳道,乘流醉卧滑台城。 城下故人久离怨,一欢适我两家愿。 朝饮杖悬沽酒钱,暮餐囊有松花饭。 于何车马日憧憧,李膺门馆争登龙。 千宾打对若流水,五经发难如叩钟。 下笔新诗行满壁,立谈主人坐在席。 问我草堂有卧云,知我山储无儋石。 自耕自刈食为天。如鹿如麋饮野泉。 亦知世上公卿贵,且养丘中草木年。 宿东溪李十五山亭 上山下山入山谷,溪中落日留我宿。 松石依依当主人,主人不在意亦足。 名花出地两重阶,绝顶平天一小斋。 本意由来是山水,何用相逢语旧怀。 观于舍人壁画山水 野人宿在人家少,朝见此山谓山晓。 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欲放湖中鸟。 独坐长松是阿谁,再三招手起来迟。 于公大笑向予说,小弟丹青能尔为。 古塞曲 进军飞狐北,穷寇势将变。 日落沙麈昏,北河更一战。 骍马黄金勒,雕弓白羽箭。 射杀左贤王,归奏未央殿。 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见。 东出咸阳门,哀哀泪如霰。 (录自《全唐诗》648页) 青出蓝 芳蓝滋匹帛,人力半天经。 浸润加新气,光辉胜本清。 还同冰出水,不共草为萤。 翻覆衣襟上,偏知造化灵。 (录自《王氏宗谱》) 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 皇心不向晦,改日号中和。 淑气同风景,嘉名别咏歌。 湔裙移旧俗,赐尺下新科。 历象千年正,醵醵四海多。 花随春令发,鸿度岁阳过。 天地齐休庆,欢声欲荡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