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镗[宋][公元1138年-1200年,宋朝宰相,宋朝词人] 江西南昌市南昌县人物 京镗(1138年—1200年9月23日),字仲远,晚号松坡居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南宋官员、词人。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考中进士。历知江州瑞昌县。孝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累迁右司郎官。淳熙十五年(1188年),授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绍熙二年(1191年),召为刑部尚书。绍熙五年(1194年),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庆元二年(1196年)拜右丞相。庆元六年(1200年),进左丞相,封翼国公。同年去世,卒年六十三岁。赠太保,谥文忠,后改谥庄定。 京镗有诗集七卷、词集《松坡居士乐府》二卷,《文献通考》传于世。事见《诚斋集》卷一二三《京公墓志铭》。 京镗:宦海沉浮,文墨留芳 绍兴八年(1138年),京镗诞生。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考中进士,先后担任临川主簿、庐山南麓星子县知县。隆兴知府龚茂良初见京镗,便惊叹于其才华,赞道:“你乃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待龚茂良升任参知政事,即刻向朝廷举荐京镗。 宋孝宗下令亲信侍从举荐优秀县令担任台官,给事中王希吕进言:“京镗早年登科,两任县令皆政绩斐然,陛下若选拔执法官员,京镗正是合适人选。”孝宗召见京镗,询问治国理政的得失。彼时孝宗初登皇位,立志收复失地,大臣们的奏疏多迎合圣意,声称恢复大业指日可待。唯有京镗直言:“天下之事难以一蹴而就,应当长远谋划,徐徐图之。”此言深得孝宗认可。京镗继而慷慨陈词,痛陈当下百姓困苦、军队骄纵、士气低落的现状,言辞恳切激昂。孝宗大为赞赏,将他提拔为监察御史,此后又陆续升迁至右司郎官。 淳熙十四年(1187年),宋高宗驾崩。恰逢金国派生辰使前来庆贺孝宗诞辰,因处于国丧期间,孝宗不宜接见,便派京镗担任接待使臣的宾佐。事后,金国贺使想多留几日,京镗严词拒绝:“贵使前来是为庆贺我大宋皇帝生辰,如今寿礼已毕,还有何理由逗留?”金使离开后,孝宗对京镗的表现十分满意,将他改任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不久,金国派使臣吊唁宋高宗,京镗被任命为报谢使,出使金国。按照金国惯例,会设宴款待来使。因宋朝尚在国丧期,京镗请求免去宴席。金国郊劳使康元弼等人坚决不同意。京镗据理力争,提出若设宴必须撤去音乐,并修书康元弼:“我听闻邻居办丧事,舂米时就不唱歌;同里有人出殡,整个街巷都不会奏乐。如今我奉命前来贵国,肩负答谢吊唁之责。贵国厚待远客,怜悯我路途辛劳,派使设宴,恩德深厚,我自当拜谢。但倘若一定要奏乐,既违背儒家经典,又有失臣节,不仅是我朝的耻辱,也有损贵国的德行!”双方就宴饮礼仪僵持不下。 抵达驿馆后,赞礼者催促京镗入席,他坚决抗争:“不撤音乐,我绝不入席!”金人试图强迫,京镗毫不退缩,凛然说道:“头可断,乐不可闻!”随后带领随从离开驿馆。金廷侍卫拔刀相向,京镗怒目呵斥,迫使他们退下。金人见无法动摇京镗,上报金主。金主赞叹:“真是南朝的正直之臣!”特地下令撤去音乐。此后,京镗一行北上,金国设宴皆先撤乐。孝宗听闻此事,感慨道:“士大夫平日里个个以节义自许,可真正能在危难时刻坚守气节的,有几人能像京镗这样!” 京镗出使归来,孝宗慰劳道:“爱卿坚守礼义,为国家争光,朕该如何赏赐你?”京镗叩首答道:“金人敬畏的是陛下的威德,并非畏惧臣下。即便臣死于金国,也是尽臣子本分,岂敢奢求赏赐!”依惯例,使节回朝应晋升官职。右丞相周必大向孝宗进言:“晋升是常规,但京镗气节卓绝,堪比古时毛遂,望陛下格外嘉奖。”于是,孝宗任命京镗为权工部侍郎。 淳熙十五年(1188年),四川统帅之位空缺,朝廷任命京镗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成都知府。到任后,他立即废除多项杂税,让利于民。泸州发生兵卒叛乱,太守遇害,京镗迅速派人抓获凶手并处斩,蜀地得以安定。绍熙三年(1192年),京镗被召回京城,任刑部尚书。绍熙五年(1194年),晋升为参知政事。 宋宁宗即位后,对京镗极为倚重。庆元二年(1196年),京镗升任右丞相。此时,韩侂胄权势滔天,依附他的人短短一两年就能官至宰辅;而不依附者,则大多仕途不顺。京镗掌权后,一改往日操守,对国事不置可否,一味奉行韩侂胄的旨意。他还举荐刘德秀,排斥打击异己,致使“庆元党禁”兴起。 后来,宦官王德谦被任命为节度使,京镗坚决反对。宁宗说:“只任命王德谦一人,下不为例如何?”京镗谏言:“此例不可开!一旦授予节度使,接下来必定会升至三孤;三孤之后,就会到三公之位。恳请陛下以真宗不授予刘承规节度使为鉴,以北宋大观、宣和、政和年间童贯等宦官任节度使引发祸乱为戒。”宁宗最终流放王德谦,贬斥起草任命诏书的词臣吴宗旦,有人认为这也是韩侂胄的意思。 庆元六年(1200年)二月,京镗改任少傅左丞相,封翼国公。同年八月十四日(9月23日),京镗病逝,朝廷追赠太保,谥号“文忠”。后经监察御史倪千里提议,改谥号为“庄定”。 主要影响:蜀地词作中的家国情怀 在四川任职期间,京镗创作了大量写景抒情、与友人唱和的作品,主要涵盖两个方面: 一是描绘巴蜀风土人情的词作。如《绛都春》写元夕灯市“正锦里元夕,轻寒时候。十里轮蹄,万户帘帷香风透。火城灯市争辉照” ;《汉宫春》同样展现灯市繁华“暖律初回。又烧灯市井,卖酒楼台。谁将星移万点,月满千街” ;《木兰花慢》描绘重九药市的热闹场景“蜀人从来好事,遇良辰、不肯负时光。药市家家帘幕,酒楼处处丝簧” ;《洞仙歌》则表达与民同乐之情“三年锦里,见重阳药市。车马喧阗管弦沸”“痴儿官事了,乐与民同,况值高秋好天气” 。其中《雨中花》一词,借九九重阳药市之景,抒发“心驰北阙”的爱国之情与“兴寄东篱”的诗意雅趣。 二是感慨言志的作品。在蜀地四年,京镗的词作中常流露出对江南故土的思念。如《念奴娇》中“最是游子悲乡,小人怀土,梦绕江南岸。楚尾吴头家住处,满目山川遐观” ;《水龙吟》里“楚尾吴头,我家何在,西山南浦。想珠帘画栋,倚阑凝望,依然卷云飞雨” ,寥寥数笔勾勒出故乡景致与绵长乡情。同时,这些词作也展现出他虽身处蜀地,却壮志未改。《定风波》中“莫道玉关人老矣,壮志凌云,依旧不惊秋” ,体现出他即便年届不惑,仍忧国忧民、胸怀壮志。这些作品风格质朴,写实性强,真实反映了他融入民情风俗的热忱与寄情山水的远大志向。 历史评价:褒贬不一的人生注脚 宋孝宗赞叹:“士大夫平日里都以节义标榜自己,可真正能在危难时刻坚守如京镗者,能有几人?”龚茂良预言他“有庙堂之才”;周必大称赞他“气节卓绝”;王希吕举荐时称他“早年登科,两任县令皆有声望,是执法官的合适人选” 。 然而,《宋史》对京镗的评价毁誉参半。一方面肯定他有治才、善论事,出使金国时仗义执礼,声名远扬;另一方面也批判他晚年执政时,攀附韩侂胄,朋比为奸,打压异己,背离初心,甚至被认为是发起“伪学之禁”的始作俑者,最终沦为“千古罪人” ,警示后人立身行事不可失其正道。 主要作品:词章中的岁月印记 京镗著有《松坡集》7卷,可惜现已散佚。他的传世之作以词为主,《松坡居士乐府》一卷收录于《全宋词》,共43首。这些词作大多创作于四川任职期间,以及返回京都成为朝廷重臣之后,是其人生经历与心境变迁的生动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