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梅福

宜丰三大先贤
梅福
梅福[汉][公元前44年-44年,宜丰三大先贤] 江西南昌市青云谱人物
梅福,字子真,九江郡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少年求学长安,是《尚书》和《谷梁春秋》专家。西汉南昌县尉,后去官归寿春。经常上书言政。
梅福:忠直隐士的传奇人生

梅福年少时前往长安求学,初任郡文学之职,后补任南昌县尉。西汉末年,大司马王凤独揽大权,王氏外戚集团把持朝政。汉成帝永始元年(前16年),皇太后侄子王莽获封新都侯,朝政日益昏暗,民怨沸腾。身为小小县尉的梅福心怀天下,毅然上书朝廷,直言政事弊端,甚至言辞犀利地讽刺王凤。然而,这份赤诚谏言不仅未被采纳,反遭朝廷斥责为“边部小吏,妄议朝政”,险些招来杀身之祸。无奈之下,梅福愤而弃官归隐。

梅福最初隐居在南昌城郊南部,即如今青云谱一带,终日于湖畔垂钓。东汉时期,他垂钓之处被命名为梅湖,人们还修建梅仙祠纪念他。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 - 5年),梅福预见王莽必将篡夺汉室江山,遂隐居于南昌西郊飞鸿山修道,远离尘世喧嚣。后世为赞颂他的高风亮节,将飞鸿山改名为梅岭(今国家级森林公园梅岭),并建造梅仙观、梅仙坛、梅尉宅等纪念建筑。此外,梅福还曾在泰宁栖真岩炼丹修行,至今岩内仍留存着他当年使用的炼丹石炉。

公元8年,王莽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新。为躲避王莽的报复,梅福离开家乡,前往海昏(今江西永修县),最终在吴门(今江西永修县吴城镇)离世。因其高尚气节,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赐封梅福为“吏隐真人”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人们在南昌西湖南岸修建吏隐亭(又名梅仙亭),民国十九年(1930年)对其进行重修并立碑,与孺子亭隔湖相望。

早在公元2年,梅福便隐姓埋名,离家云游至浙东四明山,与女婿严子陵会合后,一同隐居于梁弄东明山。他在此搭建草棚、修筑石库,潜心修道炼丹,还热心为山民治病。有一年秋天,会稽郡梁弄一带爆发名为“四日两头卖柴病”(疟疾伤寒)的瘟疫,众多山民深受其害,轻者寒热交加,重者神志不清,死亡人数不断攀升,当地人心惶惶。

危急时刻,梁弄西孙弄的族长孙太公召集众人商议对策,却苦无良策。此时,一位牧民向孙太公举荐:“东山有位梅福老者,能治此病。”众人立刻前往东明山求助。梅福将采摘配制的甘草、乌梅、甜茶、槟榔四味草药,用井水煎制成汤药分发给患者。没过多久,疫情便得到控制并逐渐消除。梅福以草药救人的事迹迅速传开,十里八乡的百姓无不称赞他“药到病除,起死回生”“普济平民,分文不取” 。梁弄一带的山民更是将他奉为“仙人”,那口煎药的井也被尊称为“梅仙井”。后人在井旁山岩上刻下楹联:“凿开顽石曾飞饮,炼得金丹不卖钱”,民间还流传着诸多赞颂梅福的诗句,至今人们仍相信梅仙井水具有药用功效。

尽管梅福在历史舞台上并非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南昌县尉一职也仅是基层小官,但他的名字却频繁载入史册。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梅福曾与匡衡联名上书,提议“封孔子世为汤后”;公元前14年,他再次上奏,劝诫皇帝广纳贤才、虚心纳谏,警惕权臣势力威胁皇权。可惜,沉迷酒色、放任外戚专权的汉成帝并未采纳这些谏言。梅福奏章中的“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等警句,被《资治通鉴》全文收录,足见其思想价值得到后世重视。作为首位溧阳籍“神仙”,梅福以忠直敢谏闻名,甚至在他死后,民间还流传着他羽化成仙的传说,其精神影响深远。 
梅福传:忠谏之士的传奇人生
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氏。年少时赴长安求学,精通《尚书》《谷梁春秋》,初任郡文学,后补授南昌县尉。离职归乡寿春后,他多次通过地方官府上书朝廷,议论政事,还请求朝廷给予驿车,让自己能亲赴皇帝行在,逐条对答时政要务,然而每次都未被采纳。

彼时,汉成帝重用大将军王凤,王氏独揽朝政。京兆尹王章为人忠直,因讥讽王凤而被诛杀。随着王氏势力日益膨胀,灾异现象频繁出现,群臣却无人敢直言进谏。梅福再次上书,以历史为鉴劝谏皇帝:昔日箕子在殷商佯狂,却为周朝陈述《洪范》;叔孙通逃离暴秦归附汉朝,制定礼仪制度。汉高祖善于纳谏,重用陈平、韩信等出身低微之人,使得天下贤才纷纷归附,最终成就帝业;汉文帝延续高祖之法,恭俭治国,天下太平。由此可见,遵循高祖治国之道则国家安定,反之则乱。汉武帝喜好忠谏,广纳贤才,汉朝人才之盛达到顶峰。但因武帝穷兵黩武,致使淮南王刘安伺机谋反。当下,蜀郡、山阳等地出现百姓反叛事件,根源在于大臣权势过重,国家权威受损,致使平民百姓也敢与朝廷对抗。

梅福强调,人才是国家的根基,得人才则国重,失人才则国轻。他以齐桓公接纳“九九算术”自荐者为例,批评成帝多次拒绝自己的进言,使得天下贤士望而却步。建议朝廷对上书言事者,若言论有可取之处,便赐予俸禄和布帛,如此方能广纳忠言,明晰天下事理。秦朝因堵塞言路而亡,汉武帝凭借正确用人策略开疆拓土,当今若想用太平之法治理乱世,犹如以乡饮酒礼治理军市,注定行不通。

梅福还指出,如今陛下不仅不纳谏,反而惩罚进谏之人。自阳朔年间以来,天下人因言获罪,朝廷更是如此,群臣一味迎合皇帝旨意。京兆尹王章忠直敢谏,却惨遭杀害,殃及妻儿,此举极大地挫伤了正直之士的气节,堵塞了谏臣之口,这是国家的大患。希望皇帝遵循高祖旧制,杜绝秦朝灭亡的覆辙,废除严苛法令,颁布言无禁忌的诏书,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同时,他以吕、霍、上官等外戚专权导致国家危机为例,提醒皇帝要吸取教训,妥善处理外戚问题。

由于成帝长久没有子嗣,梅福认为应遵循“三统”(即夏、商、周三代的正朔),册封孔子的后代为殷朝之后。他进言说,秦朝因不尊重贤才、断绝前代祭祀而灭亡;周武王灭商后,立刻分封五帝后代,延续夏、商祭祀,彰显天下并非一家独有。如今成汤的祭祀断绝,殷人没有后嗣,或许正是成帝子嗣艰难的原因。孔子是殷商后裔,虽非正统嫡脉,但依照“贤者子孙宜有土”的原则,也应册封其后代。此前,匡衡也曾提议以孔子后代为殷后,却未被采纳,梅福再次进言此事。绥和元年,朝廷终于下诏册封孔子的世系为殷绍嘉公。

梅福因身处偏远之地,又多次讥讽王氏家族,其谏言始终未被采纳。在居家期间,他以读书修身养性为乐。元始年间,王莽专权,梅福突然抛弃妻子儿女,离开九江,此后相传他已成仙。有人称在会稽见过他,当时他已隐姓埋名,成为集市守门的士卒。

此外,据宜丰历代县志记载,梅福曾隐居于宜丰天德(今新庄镇),最终葬于潭山逍遥道院,他的后代在天宝等地繁衍,成为当地梅氏的始祖。传说梅福之父梅彩为西汉名儒,以教育子女为业。王莽专政时,梅福护送太子避难至逍遥道院,太子不幸病逝,梅福自责失职,触柱而死,同行的“白马将军”也自刎而亡。刘秀建立东汉后,派人寻访太子和梅福的下落,敕令在逍遥道院修建梅福墓,立塔祭祀太子,并将梅福生前的铜顶帽赐予其后代供奉。据族谱记载,梅福娶赵氏为妻,育有梅端、梅肃二子,梅端返回寿州,梅肃则留在天宝,其子孙在天宝上梅、下梅等地繁衍生息。天宝下梅的梅氏宗祠,唐代改为老子宫,后毁于战火,明天启年间由刘曜金重建,改名“存梅祠”,明万历进士邹维琏曾撰写《天宝尉山存梅祠记》。梅福一直被宜丰志书视为贤人,1943年,《江西通志》编纂刘扶青还曾提议将梅福的籍贯正式列为宜丰,以表彰其功绩 。 
相关诗文
唐·高适《封丘县》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徊。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黄庭坚《隐梅福处》
吴门不作南昌尉,上疏归来朝市空。
笑拂岩花问尘世,故人子是国师公。
陆游
《胸次郁郁偶取枯笔作狂草遂成长句》
酒隐人间六十年,晚途敛版自伤怜。
庄周聊寄漆园吏,梅福终为吴市仙。
方外酒徒盟尚在,囊中剑术老当传。
此心郁屈何由豁,聊遣龙蛇落蜀牋。
后世纪念
梁弄山民为感恩梅福恩泽,专建“梅福草堂”以示纪念,且每年举行隆重祭祀活动。梅子真从一位历史人物走进“仙医”殿堂,成为人们信仰中的一尊“大仙”。
同时,他力耕四明,撰写了《四明山记》,率先构筑“道学”文化之路,且精益求精,不图回报,他的爱民之心,对于激发后人热爱生活、奉献社会是功不可没的。
上一篇:王一夔
西汉改革家、政治家、新朝皇帝
大名县人物
西汉第三位皇帝
泗洪人物
东汉第七位皇帝
东汉第六位皇帝
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东汉第九位皇帝
西汉贵族
东汉第三位皇帝
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
第一位和亲公主
宜丰三大先贤
宜丰三大先贤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