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邹荻帆

著名诗人

邹荻帆

邹荻帆[公元1917年-1995年,著名诗人] 湖北省天门人物
邹荻帆(1917年5月5日—1995年9月5日),湖北天门人,当代诗人和翻译家。出生于湖北蒲圻(现赤壁市)。 
早年就读于湖北省立师范学校,1936年发表长篇叙事诗《做棺材的人》和《没有翅膀的人们》。1938年后在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与穆木天、冯乃超等创办《时调》诗刊。1940年入重庆复旦大学学习,以后做过中学教师、报刊编辑。1995年9月4日卒于北京。有作品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邹荻帆属于走进当代的诗人。他的诗,从描写故乡人们的贫苦生活,抗战时期的“热泪”与“活血”的抗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跃进与波折。他关怀民族命运、思考现世人生的诗歌信念始终未变。尤其到新时期,他在历史反思中获得了个人主体生命的觉醒。以“爱”作为生命体验的核心,在宏大的历史时空中,聚焦人类生存和民族命运,凸显个体存在的价值,并以词语为其命名。邹荻帆在任《诗刊》主编期间,扶植了大批青年诗人,推动了新诗的变革。
邹荻帆(1917—1995)是湖北天门人,当代著名诗人和翻译家。他一生笔耕不辍,以诗歌为武器,为时代发声,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童年与求学经历
1917年5月,邹荻帆出生于天门县城一个木工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荻帆,期望他能秉承家业成为木匠,但邹荻帆却走上了文学之路。他自幼在城关读私塾,接受传统文化熏陶,1932年,15岁的邹荻帆考上应城县初级中学,开始接触新文艺,痴迷于茅盾、巴金、冰心等进步作家的作品。1934年,他考入湖北省师范学校,在此期间,新文化的滋养让他心潮澎湃,开始尝试诗歌创作。

早期诗歌创作与抗日救亡活动
1936年,邹荻帆在《文学》月刊上发表长诗《做棺材的人》,同年又在《中流》上发表长诗《没有翅膀的人们》。尤其是《没有翅膀的人们》,这首800多行的长诗,深刻叙述了农民的苦难,抨击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昏庸,受到巴金等名家赞赏。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邹荻帆与冯乃超、穆木天、蒋锡金等人筹办了《时调》诗刊,发表抗日诗章。此时,胡风续办《七月》,创刊号上发表了邹荻帆的新诗《江边》,他也由此成为“七月诗派”的主将。

1938年,邹荻帆创作了第一部长诗《在天门》,由巴金出版,因暴露大后方黑暗残酷,遭到国民党政府通令查禁。同年,他从湖北省师范学校毕业后,经穆木天介绍,加入“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团”,在战争前线抒写了大量讴歌抗战英烈的诗歌,后结集为《尘土集》,同样由巴金出版。

辗转各地的创作与生活
文化工作团解散后,1938年9月,邹荻帆参加“上海救亡演剧第二队”,辗转到桂林。当时桂林文化界名人云集,邹荻帆成为艾青主编的《广西日报》副刊《南方》的主要撰稿人。后来演剧队改名“中国剧团”,受周恩来指示到海外演出,邹荻帆在剧团做宣传工作并演群众角色,在香港期间,他与戴望舒、袁水拍等文艺界人士交往密切,为《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写稿。

1939年9月,邹荻帆到宜昌,参加九十四军政治部宣传队,因宣传抗日剧目被国民党禁止,且信件受检查,他愤而离开。1940年1月,他到宜昌分乡小学执教并写作,5月前往重庆,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

在复旦大学期间,邹荻帆与姚奔募捐创办了《诗垦地》丛刊,出了5辑,吸引了众多诗人投稿。1942年,胡风为其出版诗集《意志的赌徒》,他还出版了诗集《青空与林》,并翻译了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克罗采长曲》。

1944年,邹荻帆到成都“战地服务团”工作,后因被特务怀疑有“共嫌”而离开,经地下共产党员介绍入成都美国新闻处做雇员,还被选为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理事。年底出版的《诗垦地》第6辑《白色花》,因内容触怒当局,最终被迫停刊。

抗日战争结束后,邹荻帆回武汉,在武汉美国新闻处工作。他为《大刚报》副刊《大江》写稿,还与曾卓等出过两辑丛刊,并随军调“三人小组”到过中原解放区,创作了《宣化店之春》等诗。但因发表《大城》一诗讽刺国民党政府腐败,遭到特务追查。

1948年初,邹荻帆前往香港,先是在飞机修理工厂做杂工,后为《华商报》编副刊。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讽刺诗,抨击反动政权的“和谈”阴谋与腐败,邵荃麟等人为其诗写评论,给予很高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历与贡献
1949年6月,邹荻帆离开香港经东北到北京,8月参加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筹备组工作,在此期间创作了《我的北京》《春城无处不飞花》等歌颂解放后生活的诗作,以及《五月颂歌》等颂扬和平及国际友好往来的诗歌。

1958年,邹荻帆下放到河北省怀来县西榆林乡劳动锻炼,受当时环境影响,写了一些颂扬“大跃进”的诗篇,部分收入诗集《风驰电闪》。后来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大风歌》,虽着重写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但也难免受当时政策影响。不过,这一时期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诗《祖国抒情诗》。

1959年,邹荻帆调到《世界文学》做编辑,得以阅读大量外国文学作品。1966年“文革”爆发前,他在山西、安徽、江西等地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78年,邹荻帆调《诗刊》工作。他利用刊物为许多被冤屈的诗人率先发表作品,还举办了粉碎“四人帮”后第一次诗人会议,推动了新诗发展,使诗坛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1979年思想解放运动后,他迎来创作高峰期,至1988年,共出版七本诗集、一本诗评集,还编选了多部外国诗选和中国新诗选集中。

1983年,邹荻帆任《诗刊》主编,创办了全国青年诗歌刊授学院,培养了众多青年诗人。自1979年至1994年,他一直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曾任作协外委会委员,还多次访问国外,促进国际文化文艺交流,1994年冬被选为国际华人诗人协会主席团成员。

晚年与逝世
邹荻帆晚年虽年事已高,但仍关心诗坛发展和文化交流事业。他魂系故里,桑梓情深,对家乡天门怀有深厚情感。1995年9月4日,邹荻帆在北京逝世,结束了他充满诗意与传奇的一生。

邹荻帆的一生,始终与时代紧密相连,以诗歌为载体,记录了社会的变迁与人民的命运。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叙事抒情皆饱含真情实感,不仅为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24 11:39
上一篇:胡小新下一篇:欧阳明高
国务院原副总理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原河北省委组织部代部长
原南京高级陆军学院校长
开国大校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犯
蜚声国际的国学大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审计署原审计长、党组书记
山西省委原书记
原云南省委第一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诗人、文化传播者、文艺活动推动者
初唐奇谲诗人
诗人、作家、书法家、新闻工作者
元朝著名女诗人
唐朝宰相,中国六大政治家,唐朝诗人
南宋末诗人、画家
书法家、篆刻家、诗人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唐代诗人
清初著名学者、诗人
民国十大才女
原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开国少将、交通部原部长
中国国民党军高级将领
政论家,新华社原社长
国内知名的桃育种家
革命烈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宁地区农业生产的骨干力量
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
宋朝风水师
当代杰出的画家
现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
两届奥运会冠军
南昌中心市委青年部原部长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中国气象学家
两届奥运会冠军
著名诗人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