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全[公元1892年-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湖北省天门人物 史可全(1892年—1979年7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湖北省天门县人。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建国前曾担任天潜县游击队第四大队八班班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襄北独立团一营军需、第八师二十二团二连司务长,红二军团第四师十一团供给处主任、师供给部部长,红二方面军供给部粮秣科科长,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三五八旅供给部部长,晋绥军区独立第二旅供给部部长,雁门军区供给部部长,新四军第五师第三军分区后勤部部长,江汉军区供给部部长,晋绥军区第三纵队供给部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七纵队供给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军后勤部供给部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军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甘肃省军区后勤部部长,西北军区驻北京办事处主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9年7月16日,史可全同志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 史可全(1892年-1979年),原名史泰金,湖北省天门市干驿镇史岭村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也是天门十八位开国将军之一。他在革命生涯中主要从事后勤工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 投身革命与秘密交通工作 史可全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2岁就开始给地主放牛、帮工,饱受生活磨难。艰苦的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也促使他产生了改变命运的信念。1926年,他参加农民运动,积极投身到反抗压迫的斗争中。1927年3月,史可全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道路。 大革命失败后,史可全受党组织派遣,到江陵县马家寨,以杂货店伙计身份为掩护,建立地下交通站。他在此负责筹集经费、输送物资、护送干部,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1929年3月,史可全得知国民党军将进犯马家寨,便连夜通知段德昌,使当地游击队及时转移。国民党军扑空后,将史可全抓了起来,严刑审讯3天,但他始终未暴露身份,最终被释放。此后,他又以开甜食馆为掩护,继续为游击队输送人员和武器,坚守在秘密交通工作岗位上。 成为彭德怀与段德昌的联络人 史可全在革命工作中,曾担任过段德昌与彭德怀之间的重要联络人。段德昌在北伐时期就与彭德怀结识,大革命失败后,段德昌潜回洪湖地区开展农村武装斗争,彭德怀则率部移驻南县。当时段德昌受伤在南县养伤,得知彭德怀部在此,便派史可全秘密联系彭德怀。 彭德怀见到史可全后,迫不及待地让他带自己连夜去看望段德昌。两人见面后相谈甚欢,彭德怀再次表达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迫切愿望。段德昌表示愿意做其入党介绍人,并经党组织批准,吸收彭德怀入党。出于保密考虑,段德昌与彭德怀约定少见面,有事由史可全联络转达,史可全因此成为两人之间的重要桥梁。因史可全比彭德怀年长6岁,彭德怀每次见到他,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哥”。 段德昌伤愈准备回洪湖地区时,提出需要枪支弹药和路费,彭德怀立即命人通过史可全将未上号冊的私枪10支、几百发子弹以及一笔经费送给段德昌,助力洪湖地区的武装斗争。 参加红军与后勤工作起步 1931年,史可全回到家乡,担任乡苏维埃拥红委员,积极为红军输送人员和武器。1932年,他参加天潜县游击队,任第4大队8班班长,同年9月,编入红3军襄北独立团1营,任军需,开始正式从事军队后勤工作。此后,他先后担任红8师22团2连司务长、红二军团第四师十一团供给处主任等职。 1935年,史可全随部队参加长征,担任红二军团四师供给部部长、红二方面军供给部粮秣科科长。在长征途中,面对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部队物资匮乏,筹粮筹款困难重重,但史可全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坚定的意志,出色地完成了后勤保障任务,为部队生存和战斗提供了有力支持,贺龙多次称赞他“是红二军团的大功臣”。 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 全面抗战爆发后,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〇师,史可全任三五八旅兵站站长,1942年任该旅供给部部长。当时,许多干部向往去延安抗大学习,史可全也渴望获得学习机会,在接到抗大学习通知后,他正准备交接工作,却又接到调往晋绥二军分区任职的命令。虽起初有些抵触,但在得知是贺龙选中他去协助许光达开辟根据地后,他便欣然接受,服从组织安排。 晋西北地区本就贫瘠,加上日军“扫荡”和国民党经济封锁,根据地军民生活极为困难。史可全想尽办法筹集给养,尽力保障部队需求。一次,彭德怀要到二军分区视察工作,许光达让史可全想办法改善伙食。史可全深知任务艰巨,但还是拍胸脯答应下来。他带领战士在小河沟里摸鱼捕鳝,最终为彭德怀准备了一顿鲜鱼汤,让彭德怀感受到了战友的关怀。 解放战争时期的后勤保障重任 解放战争时期,史可全先后担任雁门军区供给部部长、晋绥军区第三纵队供给部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七纵队供给部部长等职。当时,西北野战军面临着胡宗南20万大军的围攻,还有马步芳、马继援等马家军骑兵的威胁,而我军仅有3万余人,环境凶险,后勤补给困难重重。 史可全主管后勤工作,肩上担子极重。他努力克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为部队筹集物资、保障供给,尽力满足作战需求,为西北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后勤支持。看到彭德怀因工作繁忙和物资匮乏而日渐消瘦,史可全心疼不已,曾对彭德怀说:“等我们革命胜利了,我一定好好地为你做一顿好饭。”彭德怀听后哈哈大笑,与他约定等全国解放了,一定要吃他做的饭。 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作与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史可全任军后勤部部长,后又担任甘肃省军区后勤部部长、西北军区北京办事处主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等职。他继续在后勤战线上发光发热,为军队后勤建设和地方军事保障工作贡献力量。 1955年,史可全被授予少将军衔,同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是1955年授衔的802位少将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当时已63岁。1957年,史可全离职回家乡休养。 1974年,史可全与病重的彭德怀同住在北京某医院。得知彭德怀去世的噩耗,史可全情绪崩溃,悲痛不已。他为未能兑现当年给彭德怀做一顿好饭的承诺而后悔莫及,常常站在医院走廊,望着彭德怀的病房发呆。 1979年,史可全将军逝世,结束了他为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他虽未在前线冲锋陷阵,但长期坚守后勤岗位,以非凡的毅力和忠诚,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他的功绩和精神将永远被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