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林[公元1908年-196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像 河南省郑州市人物 郑大林,曾用名郑自其,河南省郑州市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郑大林(1908年-1968年),曾用名郑自其,是河南省郑州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投身革命 郑大林于1927年加入冯玉祥部当兵。1929年,他在吉鸿昌部担任班长。在此期间,他受到地下党员副连长的教育,思想逐渐倾向革命。1930年,他随部在商城与红军作战时,带领22人投奔红军,从此踏上了革命道路。 郑大林投奔红军后,被编入商城特务营1连任排长,后调任皖西北特区保卫局军事教员,还曾担任商城煤矿工人纠察队队长、商城独立团9连连长等职。193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红4军12师特务营1连连长、红9军12师34团连长、副营长等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郑大林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积极参与了鄂豫皖、川陕苏区的反“围剿”斗争。他跟随部队转战多地,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凭借着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逐渐在部队中崭露头角。他还担任过红四方面军总后方医院第三分院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不仅在军事作战方面发挥作用,也在部队政治工作和后方建设中贡献力量。 1936年秋,郑大林参加西征,任红军西路军供给部军事教员。1937年春,在祁连山的突围作战中他不幸受伤被俘。但他并未屈服,在押解途中成功脱逃,随后历经艰难险阻,辗转回到陕北,继续投身革命事业。 抗日战争时期 回到陕北后,郑大林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担任抗大教育干事、第一分校队长。他在这里将自己的战斗经验与军事理论相结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抗日军事人才。 1940年起,他先后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营长、第三旅七团团长等职。他率部参加了卫家堡战斗和胶东反顽战斗等,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给日军和顽军以沉重打击。1944年起,他任渤海军区直属团团长、山东军区警备第六旅副旅长,参与领导和指挥了一系列抗日武装斗争,为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 抗战胜利后,郑大林随部进军东北,投身到解放战争的洪流之中。他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第二十旅副旅长、第三纵队第九师参谋长、第六纵队第十七师副师长等职。参加了攻打长春、保卫四平、三下江南等一系列重要战役战斗,在东北战场上屡立战功。 1948年,郑大林任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九师师长。他率部参加了辽沈战役,在战役中指挥有方,为解放东北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他又率领部队参加了平津战役,为解放华北地区贡献力量。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他所在部队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军,他担任第一二〇师师长。他还率部参加了衡宝战役、海南岛战役等,从东北一路打到华南,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郑大林继续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1952年,他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之后历任解放军第二十五步兵学校校长、军事体育学校校长等职。他致力于军事教育事业,将自己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军事知识传授给年轻一代军人,为培养新中国的军事人才付出了大量心血。 1955年,郑大林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这是党和国家对他多年来为革命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高度认可和褒奖。 1957年,郑大林任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在此岗位上,他积极参与湖北省的国防建设和民兵建设等工作,为维护地方稳定和加强国防力量贡献力量。他始终保持着革命军人的优良作风,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直到1968年6月逝世,终年60岁。 郑大林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从一个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一名共和国的将军,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始终坚定地信仰共产主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事业无私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