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上古][公元前2717年-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像 河南郑州市新郑市人物,中国古代人文始祖.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帝王,是华夏的第一位古帝,五帝之首。黄帝被尊祀为“人文初祖”。《尚书·吕刑》中“黄帝”乃皇天上帝。 在《山海经》里“黄帝”只是诸帝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被定于一尊。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也有说巳姓。名轩辕,一说名轩。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成就《黄帝内经》等。
黄帝:华夏文明的人文始祖与传说溯源
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其生平事迹与诞生之地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着丰富的传说与考证。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其诞辰为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民间自古便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然而,关于黄帝具体的出生地点,史学界至今尚无定论,存在多种不同的传说与观点。
传说一称黄帝出生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源关降龙峡,传说其母是黄土高原少女,因见北极光而受孕诞下黄帝;传说二则认为,公元前4856年前,在河南新郑的轩辕丘,少典氏的夫人附宝在此生下黄帝,这一说法得到部分民间机构认可;传说三主张黄帝生于山东省曲阜市周围,依据古史中“黄帝生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的记载,寿丘位于曲阜城东四公里的旧县村东。此外,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等文献记载,黄帝生于寿丘或天水,长于姬水(今陕西省武功县境内),于有熊建国,居于轩辕之丘(今河南省新郑市境内) 。
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首先因其是华夏民族的始祖。研究认为,古羌族的一支进入渭河流域,成为华夏族的祖先,而夏商周皆为黄帝后代。周人通过三次古史系统建构,逐步将祖先时代提前,最终以黄帝为祖。在先秦时期的众多典籍中,均有关于黄帝的记载。《山海经》描述了黄帝女魃、黄帝与蚩尤之战,以及黄帝妻嫘祖生子等事迹;《管子》记载黄帝得六相而天下治,还钻燧生火改善民生;《尸子》中孔子解释黄帝“四面”是指选贤共治;《归藏》记载黄帝与炎神争斗前曾占卜;《尚书·吕刑》将“黄帝”视为皇天上帝;《易传·系辞》称黄帝、尧、舜以文德治天下;《国语·晋语》讲述黄帝、炎帝的诞生及姓氏由来,还提及黄帝众多子嗣的姓氏;《世本·作篇》记载了黄帝时期及臣下的诸多发明创造。
战国时期,随着黄、淮、江、汉一带部族融合形成华夏民族,黄帝逐渐被编入共同谱系,成为民族祖先。此时的文献中,黄帝的形象更加丰富,如《列子》记载黄帝梦游华胥氏国,领悟治国之道;《庄子》中多则故事展现黄帝求道、问政的场景;《吕氏春秋古乐篇》《鬻子》等也从不同角度记录黄帝相关事迹。这一时期,“黄帝”既是华夏文明的人文初祖,也成为华夏民族的共同标识。
汉代,黄帝的传说在《史记》《汉书》等正史及众多纬书、杂史中广泛记载。《史记》详细描述黄帝征战诸侯、巡视四方、设置官职、获宝鼎、铸鼎升仙等事迹;《帝王世纪》补充了黄帝的出生、婚姻、功绩及寿命等内容;《封禅书》记载黄帝铸鼎乘龙升天的传说;《孝经钩命决》《尚书中候》等纬书则为黄帝蒙上神秘色彩;《韩诗外传》《大戴礼记》《论衡》《淮南子》等著作从不同角度对黄帝进行阐述 。
此后,三国至清代的文献中,对黄帝的记载或补充细节,或进行考证。如《蒋子万机论》讲述黄帝为安民而战;《水经注》提出黄帝生于天水;明代文献多认定轩辕丘在新郑;清代对黄帝出生地的考证更为细致,同时晚清时期“黄帝热”兴起,“炎黄子孙”概念广泛传播。
到了现代,学术界对黄帝的研究呈现多元观点。顾颉刚认为黄帝是战国时期虚构的人物;何新从文字语义角度论证黄帝为神话人物;而众多学术著作及学者,如清华大学教授张岂之等,结合历史与考古研究,认为黄帝族起源于陕北黄土高原或陕西渭水流域,在迁徙过程中与其他部族冲突融合,逐渐形成华夏民族 。黄帝的形象与传说,跨越数千年,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更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与精神传承。
纪念活动
黄帝陵公祭大典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 。
拜祖大典
2021年4月14日上午,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黄帝故里举行。大典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政协河南省委员会、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
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
2021年10月14日,辛丑(2021)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在浙江省缙云县举行。大典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以“弘扬黄帝文化 凝聚民族精神”为主旨,主题为“四海同心祭始祖 共同富裕启华章”。
纪念地点
轩辕庙
陕西省中部延安市黄陵县轩辕庙(轩辕黄帝的陵园)院内,有一棵黄帝手植柏,高20余米,胸径11米,距今5000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
黄帝故里
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轩辕路,为汉籍史书中记载有熊氏的族居地,故有熊国之墟。
黄帝城
黄帝城,即涿鹿故城,亦称轩辕城,位于涿鹿县矾山镇三堡村北50米处。黄帝城为不规则方形夯土城,东西宽450—500米,南北长510—540米,残存城墙高5—10米,底厚约10米,顶厚3米左右。
黄帝源
黄帝源景区座落在黄山东大门的谭家桥镇新洪、罗村二村内。景区有天台、鼎湖景区,紫芝源大峡谷景区,溶洞群景区和古文化遗迹群。主要景点有数十处。
黄帝祠宇
黄帝祠宇的前身称为缙云堂,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唐玄宗李隆基敕改缙云山为仙都山后,为了纪念轩辕黄帝,改名黄帝祠宇,由小篆书法家、缙云县令李阳冰撰额。
黄陵县黄帝陵
陕西黄陵县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是黄帝衣冠冢。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等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
荆山黄帝陵
荆山黄帝陵,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市区西20公里阳平镇。后因名其地称鼎湖“其弓曰乌号”。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铸鼎塬上,形成了黄帝陵,并建庙祭祀。
景灵宫
位于曲阜城东4公里的寿丘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的诞生地。宋真宗尊黄帝为始祖,于寿丘起建景灵宫祭祀。景灵宫共1320间,琢玉为像,祭祀用太庙礼仪,是当时礼制最高的庙宇,毁于元末。现遗址辟为公园,是中国最大的石碑公园。园占地37亩,双碑插云,一池倒映,之北即为少昊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