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上古]+像 河南郑州市新郑市人物 颛顼(zhuān xū),姬姓,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出生于若水(现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地区六合乡附近)。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人文始祖之一。 颛顼辅佐少昊有功,封地在高阳(今河南省杞县高阳镇),故号高阳氏。少昊死后,打败争夺帝位的共工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号“高阳氏”。始都穷桑,后迁都商丘。 颛顼去世后,由黄帝曾孙帝喾继位。在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中,颛顼是主管北方的天帝。《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 颛顼:华夏文明中的传奇帝王与文化符号 颛顼,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与历史交织中的重要人物,其身世、功绩与传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诸多史料显示,颛顼所属族群构成复杂,《左传》文公十八年(公元前609年)记载,颛顼族群由“仓舒、隤敳、梼戭、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8个族群组成 ,且与女娲、盘古、驩兜、祝融等族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世系来看,据《史记》《水经注》《大戴礼 帝系》《帝王世纪》《山海经 海内经》等文献记载,颛顼为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昌意因某些原因(《水经注》称其才德低下不足以继承帝位,但此说法存疑)被降职到若水做诸侯。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昌仆(又名女枢)为妻,在若水之野,昌仆见“瑶光之星贯月如虹”的异象后怀孕,生下颛顼。也有记载表明颛顼是昌意次子,为韩流之弟。 颛顼年少有为,生于若水,因辅佐少昊有功,受封于高阳。少昊去世后,他与共工氏展开激烈的帝位争夺。凭借卓越的领导才能和谋略,颛顼最终打败共工,成为天下共主,号“高阳氏”。其统治初期,都城在穷桑,后迁都商丘。在五德始终说中,古人依据“所居玄宫为北方之宫,北方色黑,五行属水”,称他是以水德为帝,故而又称“玄帝”,不过这更多是后人结合史前历史与当时时代需求的表述。颛顼以帝丘为都城,任命句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句龙为土正,且严格遵循轩辕黄帝的政策,使得社会安定太平。 颛顼在位七十八年,九十八岁逝世,葬于东郡濮阳顿丘城门外广阳里中。他的儿子穷蝉是舜的高祖,春秋战国时期的楚王也为其后代,屈原在《离骚》中便自称为帝颛顼之后,足见其家族影响深远。 在文化与制度建设方面,颛顼贡献卓著。汉初基本沿用的颛顼历,便是古四分历的一种,以365 1/4日为回归年长度,29 499/950日为朔望月长度,采用十九年七闰的置闰方法。战国时期,各国历法不一,秦历托名“颛顼”,该历完成于秦献公十九年(前366年),以夏正十月为岁首,闰置于九月之后,以正月初一日刚好立春为节气计算起点 。《颛顼历》因秦统一天下推行全国,后汉行秦历,使其成为历法“正统”,但本质上它是古四分历或《殷历》的分支。此外,颛顼还命飞龙创作《承云》之曲,用以祭祀上帝,此曲模仿八风之音,富有神秘色彩 。 在社会治理上,颛顼推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轩辕黄帝晚年,九黎地区巫教盛行,百姓沉迷占卜,忽视生产与祭祀。颛顼为扭转这一局面,亲自祭祀天地祖宗,以身作则,并任命南正重负责祭天、北正黎管理民政,劝导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同时禁绝民间随意占卜通神的活动,使社会秩序得以恢复。他还制定婚姻制度,倡导男婚女嫁,禁止血缘联姻,确立伦理纲常,强调“妇女避男于路”,推动了社会从群婚群居向家庭、阶级和国家形态的转变,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 在神话传说领域,颛顼形象丰富多元。有学者认为他是历史化的神话人物,其名字“颛顼”与“日”相关,具有太阳神格,这也解释了《史记》中其号“高阳”(即高高在上的太阳)的缘由 。他与共工争帝的神话广为流传,最早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共工作为水神(也被认为是雷神),与具有太阳神格的颛顼争斗,共工战败后怒触不周山,导致天地变动,形成了日月星辰运行线路和如今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 。此外,《搜神记》记载颛顼有三子,死后成为疫鬼,分别为疟鬼、魍魉鬼和小儿鬼;在民间传说中,颛顼还曾打败黄水怪,造福百姓,被尊称为“高王爷”,传说他死后仍能显灵退水救民 。而《淮南子·齐俗训》记载的“妇人不辟男子于路者,拂之于四达之衢”这一法律,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与秩序规范 。 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五帝”概念在战国时代逐渐形成。战国前期,古帝众多;战国中后期,“五帝”之名出现,但成员并不固定。直到战国末期的《五帝德》《帝系》确立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为五帝,汉代前期仍有不同说法并存 。司马迁《史记》采用此五帝系统,完成了神话的历史化,构建起以黄帝为核心的中国古代神话主流框架,颛顼作为其中重要一员,其形象和事迹在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中不断丰富和演变,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符号 。 个人语录 至道不可过也,至义不可易也。是故以后者复迹也。故上缘黄帝之道而行之,学黄帝之道而赏之,加而弗损,天下亦平也。 功莫美于去恶而为善,罪莫大于去善而为恶,故非吾善善而已也,善缘善也,非恶恶而已也,恶缘恶也。吾日慎一日,其此已也。 敬胜怠者强,怠胜敬者忘。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不敬则不正。枉者灭废,敬者万世。 人物评价 颛顼、帝喾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黄,后启尧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