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戚发轫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戚发轫
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像 辽宁大连瓦房店市人物
戚发轫,1933年4月26日出生于辽宁省复县(现辽宁省瓦房店市),空间技术专家,神舟飞船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顾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
戚发轫,1933年4月出生于辽宁省复县(现大连市瓦房店市),是中国著名的空间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以下是他的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
立志航天:1933年出生的戚发轫,5岁时随家人迁往大连。在大连,他受过日本推行的奴化教育,也搬运过从抗美援朝战场送回来的伤员,这些经历让他在心中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学航空、造飞机,保家卫国”。19岁时,戚发轫立下了献身航空的志愿。
高校深造:1952年9月,戚发轫进入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系工艺专业学习。1957年,他从北京航空学院毕业,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为日后投身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工作经历
导弹研制:1957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个为研制导弹、火箭而专门成立的研究院。研究院成立初期,人才奇缺,刚刚毕业的戚发轫服从国家分配,从航空转入导弹研究,正式踏入航天领域。钱学森亲自上阵,为他们主讲《导弹概论》。戚发轫参与了中国第一枚仿制导弹“东风”一号的研制工作。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专家全部撤出,带走了所有资料,但戚发轫和同事们没有放弃。1960年11月5日,“东风”一号成功发射,让他尝到了从无到有的成就感。此后,他又参与了“东风四号”“长征一号”的结构和总体设计工作,均取得成功。
卫星研制:1967年,戚发轫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卫星和飞船的研制。1968年2月,他被孙家栋“点将”,与另外17人一起,经聂荣臻元帅亲自批准调入研究院,成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之一。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宇宙空间。此后,戚发轫又相继担任了“东方红二号”和“东方红三号”卫星的总设计师,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使我国的通信卫星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载人航天工程: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决定搞载人航天工程,戚发轫被任命为神舟系列飞船的总设计师。当时他已年近花甲,但仍毅然挑起这副重担。他带领团队在北京海淀区的一片庄稼地上,建起了航天城。经过11年的努力,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后续贡献:2004年,从载人航天一线退下来的戚发轫,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任宇航学院院长,筹建中国第一个空间羽流实验室,10多年里培养了20多名博士生。从神舟飞船总设计师卸任后,戚发轫把大量精力投入航天科普事业,在国家机关、科研院所、大中小学等开展科普讲座,在网络上讲授“航天思政课”,上千场的科普讲座,他从不准备讲稿,因为“关于航天事业的每一个细节,都毕生难忘”。他还坚持每年为五院新入职的员工讲授入职“第一课”,引导他们系好航天事业的“第一粒扣子”。2023年,戚发轫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他把奖金100万港元全部捐出,用于培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个人生活
戚发轫的家庭生活充满了温情与坎坷。1967年,他从南苑国防部第五研究调到空间技术研究院,当时妻子去“五七”干校,家中年迈的母亲和孩子由他照看。他每天四五点起床,骑自行车去上班,路上要跋涉几十公里,上班后忙碌,晚上回家还要做家务、查资料、绘设计图。2000年初,妻子姜福玲被查出肺癌,戚发轫得知后虽内心痛苦,但仍坚强地继续完成“神舟二号”发射工作。2001年3月6日早晨,妻子去世。处理完妻子的后事,他又投入到紧张的“神舟三号”飞船研制试验中。“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成功实现了妻子的心愿。

社会任职
戚发轫在1998年03月至2003年03月担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3年01月至2008年03月担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为国家的发展和航天事业的推进积极建言献策。

荣誉成就
戚发轫获得过众多荣誉,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次、一等奖、三等奖各一次,航空航天部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获中国工程科技奖,同年获“最美教师”称号。2003年获“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的技术科学奖。2016年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2023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24年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戚发轫的一生,是为中国航天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中国航天不断迈向新的高度。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国航天人继续为实现航天强国梦而努力拼搏,也成为了全体中国人的骄傲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一篇:汪顺亭下一篇:桑凤亭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落马官员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陕西省委原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福建省委原书记
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原安徽省政协主席
海南省委原书记
台湾学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著名经济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内地一级男演员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