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岐,1922年10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团瓢庄乡下庄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以下是他的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
求学之路:1931年,李振岐进入小学学习。1937年,升入河北省立遵化中学。求学期间,日本侵略军侵入中国,他目睹家乡沦陷,侵略者残害人民,同时看到蝗虫为害庄稼,损失惨重,于是暗下决心,一要参加革命,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二要学好农业科学,消灭病虫害。1942年中学毕业后,他与同学逃离沦陷区,到达陕北宜川,考入山西大学文学院英语系。1944年12月,独山失守,民族危机深重,李振岐毅然参加青年远征军,赴印度兰枷训练基地接受军事训练。1945年6月回国在昆明待命参战,8月日本投降,他退伍后转学至西北农学院(1999年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系学习。
职业生涯
留校任教与早期研究:1949年2月,李振岐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留校担任西北农学院植保系助教,并开始从事小麦锈病研究,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借调到西北农科所工作,1954年回到西北农学院植保系,担任讲师兼系秘书。1956年,前往西安俄语学院进修一年俄语。1957年,前往苏联季米里亚节夫农学院进修,1959年回国后兼任植物病理教研组主任。在此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先进的植物病理学知识和研究方法,为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注科研与教学:1962年,李振岐晋升为副教授。1965年,他所领导的植病教研组被评为先进集体,他作为代表出席省群英会。20世纪60年代初期,他就为本科生开设了《植物免疫学》,是国内最早开设本门课者之一。1972年,兼任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系副主任、系主任直至1984年。1982年,作为访问教授前往美国蒙大拿大学植病系学习。1986年,晋升为西北农业大学教授并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88年,兼任西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研究所所长,1992年后为名誉所长。
科研与社会兼职:1996年,参加筹划联合申请部批“农业部作物病虫综合治理与系统学重点开放实验室”,获得批准后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农业学部。2000年,兼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常委。2001年6月28日,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揭牌成立,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主要科研成就
揭示小麦条锈病菌规律:李振岐在国内首先揭示了陕、甘、青地区小麦条锈病菌的越夏、越冬和流行传播规律,发现陇南和陇东等早播冬麦区为秋季菌源基地和传播桥梁地带,提出了防治途径,为开展全国小麦条锈病流行体系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研究小麦品种抗锈性丧失规律:主持研究了中国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规律,发现品种抗锈性丧失由西部麦区向东部麦区发展,陇南为小麦条锈菌的主要越夏易变区和新小种策源地,病菌小种毒性变异是引起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品种植株群体遗传分化与山区低温是引起变异的重要诱因,半山为变异的关键地带,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和建议。
系统研究病虫害防治:主持系统研究了天水地区和关中地区以小麦条锈病为主的病虫发生软件,提出了综合治理策略和技术方案,对控制两地区1990年和1991年及其以后病虫流行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此外,在秦岭植物锈病、小麦条锈菌毒性变异的分子机理和大型真菌的生态学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学术著作与论文
截至2018年6月,李振岐发表论文150多篇,主编、合编、合著专著7本。主要著作包括《中国农作物抗病性及其利用》《中国大型真菌的多样性》《中国小麦锈病》《植物免疫学》等。这些著作和论文对推动中国植物病理学和小麦锈病研究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培养
教学工作:李振岐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重视教书教人,坚持教学与生产、科研结合。他重视教学改革,20世纪60年代主持综合教学实验,之后还主持了毕业实习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根据学科发展需要,为研究生开设了《高级植物免疫学》(硕士生课)和植物免疫学专题(博士生课)。
培养学生:1961年开始培养植物免疫方向研究生,截至2015年7月,先后培养了36名硕士、博士生,2名博士后和11名进修教师,他们均已成为学术骨干,有的已成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或博士生导师,其中博士生康振生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李振岐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荣誉与奖项
个人荣誉:1949年因积极护校获得解放大西北纪念章。1986年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1990年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成绩显著荣誉证书。1991年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生活津贴。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科研成果奖励:先后主持完成了10多项国家和省(部)课题,获得国家奖2项,省(部)级奖5项。其中,1978年“陕甘青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初步研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与刘汉文合作);1988年“中国小麦条锈病的流行体系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年“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原因及控制对策研究”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社会任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李振岐先后兼任陕西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和西北区分会理事长及抗病育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陕西省知识界协会副会长,省委省政府特邀咨询委员,区人大代表,西北大学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植物病理学会顾问,陕西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高级顾问,《植物病理学报》编委等多项社会兼职。
2007年9月23日,李振岐去世。他的一生情牵西北、心系农学,为保障中国小麦生产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植物病理学的开拓者,小麦条锈病研究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