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黄继善

公元1892年-1971年

黄继善公元1892年-1971年 河南安阳市滑县人物

黄继善(1892.10~1971.5),又名良臣,河南省滑县黄家营村人。开封市"第一楼包子馆"创始人。黄家世代为农,家境艰难。黄继善幼时只读过2年私塾。1907年,黄继善来到开封西大街福聚楼饭馆当学徒。1915年他离店自谋生路,几经周折后在开封北书店街开了"黄记小饭馆",人称"黄胖子"。

1922年黄继善与大中华饭庄厨师周孝德相遇,慕周面点技术高超,便以"生养死葬"为条件,和他合伙在山货店19号的3间大过车门和一片空地上,以每月5块大洋的租金,开了一家小吃铺。经营灌汤小包子、吊卤细面、桂粉汤团、桶炉火烧等品种,因物美价廉,颇受中下层人士的欢迎,生意兴隆。房东吴仲琳把他们的饭馆定名为"第一点心馆"。1932年,时任河南省民政厅厅长的张钫托人将吴家的房产买去,开设崇记商店,黄继善便在山货店街南口买下一座二层小楼,随将"第一点心馆"易名为"第一楼点心馆"。因周孝德故去,黄就着意经营灌汤包子和吊卤细面。在经营中他坚持两条方针:一是薄利多销,一个包子4文钱;二是保证质量,肉必须是新鲜好肉,油必须是新香油,面必须是头等粉,芡也必须是绿豆芡,绝不以次充好。包子皮薄而不掉底,面条细而不断根,一抄全起,以此赢得顾客的赞誉。1945年,黄继善又独具匠心,将原来大笼蒸制、装盘上桌的包子,改为小笼蒸制,每笼15个,随要随蒸,直接上桌。包子捏得犹如工艺品,小巧玲珑,洁白光润,提起像灯笼,放下似菊花,赏心悦目。再加上夏用荷叶,冬用松枝衬笼,更添自然清香,肥而不腻,令人食欲大增,很快得到四方食客的赞许。自此,这个源于北宋的历史名产,灌汤小包子,便被改称为小笼灌汤包子,而更加脍炙人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黄继善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4月"第一楼点心馆"实现公私合营。后迁往寺后街88号,易名为"第一楼包子馆"。黄继善苦心经营的包子馆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得到很大的发展。第一楼包子成为开封饮食业最有影响的品种之一,受到国内外顾客的高度称赞。

在合营后的十几年中,作为"第一楼包子馆"经理兼厨师的黄继善,始终坚持参加劳动,并对小笼包子的配料及工艺进行多次改进,使其锦上添花,日臻完善。与此同时,他还言传身教,带出了朱彦宇、黄思忠、曹振杰、韩中雨、缑克中、郭国宾等多名高徒,使其精湛技术代代相传。开封小笼包子的美名不胫而走,除开封市外,北京、沈阳、大连、本溪、齐齐哈尔、郑州、洛阳、焦作、安阳等地都有"第一楼"培训过的技术人员。大连、沈阳、太原、郑州等市还都开设有第一楼小笼包子店。

黄继善为人正直,一生勤奋,对开封饮食业和烹调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50年代曾当选开封市人民代表,1956年被评为饮食公司先进生产者。"文革"中黄继善受到不公平的待遇,1971年5月在开封去世。

  同年(公元1892年)出生的名人:李子培

  • 黄从新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 上一篇:赵清和下一篇:王清泰
    吉林省委书记
    南宋学者,朱熹理学的继承人
    原国务院原副总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
    革命烈士
    经济学家,教育家
    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实干家
    大中华国际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
    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
    铁骨铮铮的革命先驱与建设功臣
    宝安区人物
    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卫国商人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原总书记
    中国古代十大奸相
    原北京大学校长
    天理教起义首领
    抗日英烈
    清?-1813年,清嘉庆年间河北、河南、山东农民起义首领
    河南安阳市滑县人物
    公元1891年-1931年
    河南安阳市滑县人物
    滑县
    河南安阳市滑县人物
    滑县
    河南安阳市滑县人物
    滑县
    河南安阳市滑县人物
    公元1892年-1971年
    河南安阳市滑县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