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刘挚

宋朝宰相
刘挚[宋][公元1030年-1098年,宋朝宰相] 河北沧州市东光县人物
北宋刚正直臣、政坛中流砥柱、变革浪潮中的坚守者

刘挚,字莘老,于北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 年)出生在永静军东光(今河北沧州市东光县)。东光这片土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滋养了刘挚坚韧不拔、正直果敢的性格特质。他自幼聪慧,在父亲刘居正的悉心教导下,勤奋苦读,父亲秉持“正是因为只有一个儿子,才不可以放纵他”的理念,对他的学业要求极为严格,早晚督促学习,从不间断。

然而,命运在刘挚10岁时给了他沉重一击,父母相继离世,母亲卒于江华,父亲卒于衡州。此后,他前往山东东平外祖父母家居住并继续求学。在东平的日子里,刘挚并未因家庭的变故消沉,反而更加刻苦,一心向学,同时还时常外出游历,饱览山川风光,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胸襟。

北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刘挚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他参加科举考试,凭借扎实的学识和出色的发挥,高中进士甲科,就此踏上仕途,初任冀州南宫县令。在南宫任职期间,他一心为民,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的疾苦,积极推行有利于民生的政策。当时,一些地方豪强仗势欺人,侵占百姓土地,刘挚得知后,不畏强权,坚决予以打击,将土地归还给百姓。他还致力于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组织百姓兴修水利,使得农田灌溉得到保障,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因其政绩卓著,他与信都令李冲、清河令黄莘被并称为“河朔三令”,声名远扬。

之后,刘挚担任江陵府观察推官,其才能得到了时任宰相韩琦的赏识。在韩琦的推荐下,刘挚进入馆阁担任校勘,得以接触到大量珍贵的书籍文献,这进一步丰富了他的学识。在此期间,他还升迁为著作郎,开始在学术领域崭露头角。

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开始执掌政权,推行变法。王安石对刘挚的才能颇为看重,提拔他为检正中书礼房公事,不久又将其提升为监察御史里行。然而,随着对新法的深入了解,刘挚认为新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他主张变革应循序渐进,反对激进的变革方式,觉得新法推行过于迅速,民众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于是,他不顾可能面临的政治风险,毅然上书宋神宗,详细陈述新法的弊病。例如,他指出青苗法在执行过程中,地方官员为了完成指标,强行让百姓借贷,导致许多百姓不堪重负;免役法虽然本意是减轻农民负担,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增加了百姓的经济压力。但彼时宋神宗对王安石信任有加,全力支持变法,刘挚的谏言不仅未被采纳,反而触怒了神宗,他因此被贬为衡州监管盐仓。遭贬后的刘挚回到郓州,迁移祖坟,在这段艰难的时光里,他依然保持着对国家和百姓的关注,思考着如何才能真正改善民生。

元丰初年(公元1078年),刘挚的命运出现转机,他改任集贤院校理,知大宗正寺丞,后又担任开封府推官,展现出了出色的政务处理能力。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他出任尚书礼部郎中,同年八月,作为正旦使出使辽国。在辽国,他凭借卓越的外交才能和坚定的立场,维护了北宋的尊严和利益,圆满完成出使任务。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刘挚任右司郎中,然而好景不长,四月便被罢官归乡。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他再次被起用,出知滑州(河南省滑县)。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故,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新的政治局面为刘挚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他先是被诏为吏部郎中,后经丞相司马光上疏推荐,改任秘书少监,不久又晋升为侍御史。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刘挚擢升为御使中丞。此时,朝廷中程颐代表的洛党、苏轼代表的蜀党与刘挚代表的朔党相互抗衡,最终朔党在这场党争中取胜。同年十一月,刘挚进位中大夫,尚书右丞,正式进入北宋的权力核心层。此后,他一路升迁,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升为尚书左丞,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升为中书侍郎,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兼任门下侍郎。

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刘挚迎来了他政治生涯的巅峰,被任命为太中大夫兼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尚书左仆射吕大防同时执政。此时,他开始着手废弃王安石推行的新法。他认为,经过多年的实践,新法中的一些措施不仅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给百姓带来了更多的苦难。例如,他废除了市易法,因为该法在实施过程中,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导致商业活动受到抑制。然而,他与吕大防在执政理念和权力分配上逐渐产生矛盾。御史杨畏依附吕大防,对刘挚进行弹劾,刘挚因此被罢相,贬为观文殿学士,出知郓州,后又移知青州(河北青县)。

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高太后病故,哲宗亲政,重新推行新法。刘挚再次受到冲击,被贬为黄州(湖北黄州),后又被贬为光禄卿分司南京,在蕲州(湖北蕲春)居住。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刘挚再次被贬黄州,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他被贬为鼎州(湖南常德)团练副使,被安置在新州(广东新兴)。在新州,刘挚的生活陷入困境,身心遭受极大折磨,最终于绍圣四年十二月三日含冤而死,享年68岁。

刘挚平生酷爱学习,治学严谨,才华横溢,著有《忠肃集》。其著作涵盖奏疏、表、启、序、杂著、碑、墓志铭以及诗词歌赋等多种体裁。奏疏部分尤其值得关注,占《忠肃集》五卷,共七十篇,字数近五万,占全书四分之一。这些奏疏中,刘挚针对时政问题,如新法的利弊、人才的选拔任用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人才选拔方面,他曾言:“人才难得,贤能品行不一。性情忠厚而且才能学识有余,这是上等;才能学识不足但忠厚老实有余,这是次等;有才能而难以保持,可以借以成就事业,这是又次等;心怀邪念观望,随着时势而改变,这是小人,终不可以任用。”他的诗词创作也颇具特色,和韵得体,贴近生活与百姓,写景咏物细致入微,富有唐人韵味,在当时广为流传,深受文人推崇。就连乾隆皇帝阅后,也肃然起敬,御题《忠肃集六韵诗》,对刘挚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

刘挚一生刚正不阿,正气森严,面对王安石的提拔之恩,当变法理念产生分歧时,他依然坚守自己的立场,毫不退缩地表达反对意见。他在政治生涯中,始终以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为重,不惧权贵,敢于直言进谏,即便多次被贬,也从未改变自己的初心。宋哲宗死后,韩忠彦为右丞相,为刘挚翻案,宋朝诗人苏轼因失去这样一位挚友而叹息,写下《广陵会三同舍各与刘莘老诗》以表怀念之情。刘挚以其高尚的品格、卓越的才能和坚定的信念,在北宋的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 
上一篇:贾国中下一篇:魏元礼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落马官员
原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委书记
贵州省委原书记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原中共中央委员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科学院院士
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宋文帝刘义隆的第四子
民国时期四川军阀
东光县人物
唐朝的忠义诤臣
元曲四大家
明代的清正廉吏
唐代诗人
宋朝宰相
西晋的智勇名将
东光县人物
宋朝宰相
京剧“四大名旦”
南宋末代皇帝
五代宋初堪舆家
北宋第五位皇帝
南宋第六位皇帝
南宋哲学家
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
宋朝第四位皇帝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宋朝词人
宋朝第二位皇帝
宋朝风水师
宋朝第八位皇帝
南宋学者,朱熹理学的继承人
宋朝宰相
宋代理学家
宋朝宰相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