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恕己[唐][?-706年,唐朝宰相] 河北沧州市东光县人物 唐朝的忠义诤臣、匡扶社稷的中坚力量、政治漩涡中的悲剧英雄 袁恕己,沧州东光(今河北东光)人,其生年已难以确切考证,但卒于公元706年。东光这片土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滋养了袁恕己正直果敢、心怀天下的性格。他出身名门,乃是东汉末年大军阀袁绍次子袁熙的后人,家族的荣耀与传承赋予了他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袁恕己早年便踏入仕途,在长安年间,凭借自身的才学与努力,一路升迁至司刑寺少卿,同时兼任相王府司马。司刑寺少卿一职,掌管着司法刑狱的重要事务,需要公正严明、精通律法之人担当,袁恕己在此任上,处理案件公正不阿,展现出了卓越的司法才能,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而兼任相王府司马,使他与相王李旦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在相王府中,他尽心尽责,为相王出谋划策,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也为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元705年,即神龙元年,唐朝的政治局势风云变幻,武则天病重卧床,朝中局势动荡不安。袁恕己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关键时刻对于唐朝命运的重要性,他与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敬晖等人,怀着对李唐皇室的忠诚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毅然决定发动兵变,史称“神龙政变”。在这场政变中,袁恕己随相王李旦统率南衙禁军,肩负起稳定局势、防止意外发生的重任。他们率领军队迅速行动,成功诛杀了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这二人凭借武则天的宠信,在朝中飞扬跋扈、为非作歹,早已引起众多大臣的不满。随后,他们拥立唐中宗复位,将朝政大权重新归还李唐皇室。袁恕己在此次政变中表现英勇,不仅成功捕获韦承庆、崔神庆等张氏党羽,有力地打击了张氏集团的残余势力,稳定了政变后的局势,更是为唐朝的复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功,他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获封银青光禄大夫、南阳郡公。不久之后,又凭借出色的能力与功绩,进一步升任中书令,加特进,成为唐朝政治核心层的重要人物。 然而,唐朝的政治局势并未因神龙政变的成功而彻底稳定下来。当时,武三思仍在朝中担任宰相之职,他为人阴险狡诈,善于权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武三思与韦皇后暗中勾结,私通款曲。二人在唐中宗面前不断进献谗言,诋毁袁恕己等发动神龙政变的功臣,称他们恃功专权,意图对朝廷构成威胁。同时,武三思还向唐中宗提出了明升暗降的计策,表面上对袁恕己等人加封郡王,给予尊崇的地位,实际上却剥夺了他们的实权。在这种情况下,五月,桓彦范、敬晖、张柬之、崔玄暐、袁恕己五人被罢去宰相之职,虽然被加封郡王,但从此只能在每月初一和十五上朝面见皇帝,无法再参与朝廷的核心决策,权力被大大削弱,袁恕己被封为南阳郡王。 到了公元706年,即神龙二年,袁恕己的命运急转直下。他先是被贬出朝廷,前往豫州担任刺史,远离了政治中心,在地方上继续为百姓服务。然而,武三思等人并未就此放过他,不久后,他又被贬为郢州刺史,官职一降再降,处境愈发艰难。同年,驸马都尉王同皎因谋诛武三思,事情泄露而被杀。武三思趁机将袁恕己等人诬陷为与王同皎同谋,暗中指使许州司功参军郑愔向朝廷告发。唐中宗不明真相,听信了武三思的谗言,将袁恕己贬为窦州司马,并剥夺了他的封爵,此时的袁恕己,不仅失去了权力,还失去了爵位,彻底陷入了困境。 但武三思的狠毒远超想象,同年七月,他暗中命人将韦皇后淫乱后宫之事大肆宣扬,并嫁祸给袁恕己等人。唐中宗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在武三思的蒙蔽下,将袁恕己流放至环州,那是极为偏远荒凉之地,环境恶劣,生存艰难。即便如此,武三思仍不罢休,为了斩草除根,他命周利贞前去暗杀袁恕己。周利贞深知袁恕己平时喜欢吞食黄金,便想出了一个极其残忍的办法,逼他喝下野葛汁。野葛汁毒性剧烈,袁恕己喝下后,体内毒发,疼痛难忍,在极度的痛苦中,他用手抓地,指甲都被磨尽,但仍然无法摆脱死亡的命运,最终被周利贞残忍地击杀,一代忠臣良将,就这样含冤而死。 直到公元710年,即景云元年,唐睿宗继位,朝廷开始重新审视袁恕己等人的遭遇。睿宗为袁恕己追复官爵,赐谥“贞烈”,这一谥号高度肯定了袁恕己忠诚刚正、为国家和正义勇于献身的品质。公元718年,即开元六年,唐玄宗将袁恕己的灵位放入唐中宗的宗庙中,以表彰他为唐朝复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公元782年,即建中三年,唐德宗又追赠袁恕己为太子太傅,进一步彰显了朝廷对他的敬重与追思。 袁恕己一生刚正不阿,为官清正廉洁,始终秉持着忠诚为国的信念。在唐中宗时期,中宗之女安乐公主指使手下强抢女子,犯下恶行。事情被揭露后,中宗虽然下令抓捕了相关人员,但当得知是安乐公主的下人时,便心生顾虑,不敢惩处。袁恕己得知此事后,据理力争,他不顾公主的权势和中宗的态度,坚决劝说中宗要依法办事,将罪犯捉拿归案,最终使得恶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公正。 此外,大臣杨务廉虽精通营建宫殿楼台,凭借这一技艺得到了中宗的好感,但他却借此谄媚中宗,大兴土木,耗费大量财力物力,袁恕己对此深恶痛绝。他多次向中宗弹劾杨务廉,直言:“杨务廉位居九卿,不以进治国安邦之策,反而专事营造宫殿宛囿以取媚陛下,不予贬谪,何以昭示德行。”他担心皇帝沉溺于奢侈游乐而荒废国事,不顾自身安危,多次进谏。最终,中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将杨务廉贬为陵州刺史。而袁恕己也因敢于直言进谏,维护国家利益,被晋升为中书令。 袁恕己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表现,在文学方面也颇具才华,他善诗文,只可惜其遗作大多散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仅留存下一首《咏屏风》:“绮阁云霞满,芳林草树新。鸟惊疑欲曙,花笑不关春。山对弹琴客,溪留垂钓人。请看车马客,行处有风尘。”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的文学造诣,其诗描绘出绮丽的景色,富有意境,展现出他细腻的情感与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袁恕己的一生,是为唐朝的复兴与稳定而不懈奋斗的一生。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发动神龙政变,成功复辟李唐王朝,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担当。在为官期间,他刚正不阿,敢于与权贵和不正之风作斗争,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一心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尽管他最终在政治斗争中惨遭迫害,但他的忠诚、正直与英勇,永远铭刻在唐朝的历史上,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正义和国家的利益,勇往直前,不畏强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