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梁冠英

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

梁冠英

梁冠英[公元1895年-1968年,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 河南漯河市郾城区人物
梁冠英(1895年—1968年7月),名子超,河南郾城人,西北军将领。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一师师长,西北军反蒋军第一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路军总指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将高参,河南省政府总参议。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苏州市第四届政协委员。
梁冠英(1895—1968),字子超,河南漯河市郾城区人,是民国时期西北军系统的重要将领,历经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历史阶段,其生平轨迹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动荡与复杂变迁。

一、早年经历与军旅起步
1895年,梁冠英出生于郾城县(今郾城区)一个农民家庭。清末民初的中原大地,战乱频发,民生凋敝,贫寒的家境迫使他早早承担起家庭重担。1913年,18岁的梁冠英为谋生计,投身冯玉祥部北洋陆军第16混成旅,成为一名普通士兵。彼时的冯玉祥正处于势力崛起阶段,其部队以军纪严明、训练刻苦著称,且注重提拔寒门出身、有勇有谋的士兵,这为梁冠英的军旅生涯提供了上升空间。

梁冠英身材魁梧,作战勇猛,且肯于钻研军事技能,很快在士兵中崭露头角。他从班长、排长逐步晋升,参与了冯玉祥部的多次军事行动,包括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和1924年的北京政变。在战斗中,他因“冲锋在前,悍不畏死”获冯玉祥赏识,1925年被提拔为国民军第1师第3旅旅长,成为西北军中层骨干。

二、军阀混战中的崛起与反复
1926年冯玉祥通电下野后,西北军陷入分裂,梁冠英选择追随张之江留守南口。南口战役中,他率部与张作霖、吴佩孚联军激战三个月,虽最终败退,但“坚守阵地不失”的表现使其声名鹊起。同年9月冯玉祥五原誓师后,梁冠英率部归队,参与北伐战争,在陕西、河南等地与吴佩孚残部及地方军阀作战,因功升任第2师师长。

1928年北伐完成后,国民政府编遣军队,梁冠英任第21师师长,驻防安徽。此时他已成为西北军“十三太保”之外的重要将领,与韩复榘、石友三等将领保持着既合作又制衡的关系。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梁冠英最初随冯玉祥反蒋,但在战局胶着时,于8月率部在安徽亳州倒戈投蒋,被蒋介石任命为第25路军总指挥,下辖第32师(自兼师长)和独立第5旅,驻守蚌埠。这一转变虽使其获得蒋系信任,却也导致他与西北军旧部关系破裂,冯玉祥曾痛斥其“背主求荣”。

投蒋后,梁冠英参与了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1932年,他率部进攻红四方面军,在霍邱战役中遭遇徐向前部重创,第32师损失惨重。此战成为其军事生涯的转折点——蒋介石虽未直接追责,但将其部队缩编,实际兵权被削弱。1933年,梁冠英调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名义上为中央高级将领,实则被架空,从此逐渐淡出一线指挥岗位。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选择与坚守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梁冠英主动请缨赴前线,被任命为第5战区中将高参,协助李宗仁部署徐州会战。1938年台儿庄战役期间,他负责协调西北军旧部孙连仲、张自忠等部的后勤补给,利用自己在西北军的人脉促成各部协同作战,为战役胜利提供了保障。李宗仁在回忆录中称其“虽无直接战功,然调度有方,功不可没”。

1939年,梁冠英调任第1战区游击总司令,率地方武装在豫东、皖北开展游击战,袭扰日军运输线。他借鉴西北军“近战夜袭”战术,在商丘、亳州等地组织了十余次小规模伏击战,缴获一批日军物资。但因国民党内部派系倾轧,其部队补给困难,1940年后逐渐被边缘化。1943年,他以“身染重疾”为由辞职,隐居重庆,拒绝日伪政权的拉拢——汪精卫曾派其旧部劝降,许以“河南省长”之职,被他严词拒绝:“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宁做流亡客,不做亡国奴。”

四、战后岁月与晚年结局
1945年抗战胜利后,梁冠英返回安徽蚌埠,试图重组旧部未果。1946年他退役返乡,在漯河郾城购置田产,创办“冠英小学”(今郾城区实验小学前身),招收贫家子弟,免收学费。据当地史料记载,该校至1949年共培养学生1200余人,其中不少后来参加了革命工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梁冠英作为“起义将领”被特邀为安徽省政协委员,参与地方建设协商。他主动将名下1200亩土地捐献政府,支持土地改革,并撰写《西北军沿革纪要》等史料,为研究民国军事史提供了重要参考。1957年“反右”运动中,他因曾参与“剿共”被划为“历史反革命”,撤销政协职务,下放到蚌埠农具厂劳动。

1966年“文革”爆发后,梁冠英遭到批斗,被遣返郾城老家。1968年12月13日,他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享年73岁。1980年,安徽省政府为其平反,恢复“爱国民主人士”身份,骨灰迁入蚌埠革命烈士陵园。

五、历史评价与遗留影响
梁冠英的一生充满矛盾:作为军阀将领,他参与过内战和“剿共”,手上沾有革命群众鲜血;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拒绝附逆,坚持抗战,晚年又支持新中国建设。这种复杂性使其成为民国时期地方将领的典型代表——既有封建军阀的局限性,也有朴素的爱国情怀。

在郾城当地,梁冠英的遗产仍有迹可循:除“冠英小学”外,他1936年主持修建的漯河大闸(今沙澧河节制闸前身),至今仍是当地重要水利设施。其后人多从事教育、水利行业,长子梁明远曾为河南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延续了他关注民生的理念。

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评价:“梁冠英这类人物,是近代中国从传统士绅向现代军人转型的缩影——他们受制于时代局限,却也在关键时刻守住了民族底线。”这一评价,或许是对其复杂一生的中肯注解。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22 14:39
上一篇:赵晓舟下一篇:方心芳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革命烈士
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
革命烈士
教育革新推动者
遗传学家,教育家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公路选线专家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
甘肃最早的共产党员
革命烈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大丰区人物
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
原河北省委组织部代部长
原阳江县县长
著名的红军女将领
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
19路军军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新月派诗人、散文家
开国大校
中国现代生理心理学家
京剧“四大名旦”
门商界与政坛的杰出代表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跆拳道运动员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原副主席
首饰工匠
原安徽省委书记
香港航商总会总顾问
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
广东最后一位状元郎
中国香港女歌手、演员
翁源人物
杰出的工人运动领导者
开国少将
开国少将
开国少将
抗日名将
开国少将
革命烈士
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