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方心芳

中国科学院院士

方心芳

方心芳[公元1907年-1992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河南漯河市临颍县人物
方心芳(1907年3月16日—1992年3月24日),河南临颍人,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方心芳1931年毕业于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农艺化学系;1949年任北京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研究员;1950年任教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3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方心芳(1907年3月16日—1992年3月24日),河南漯河市临颍县人,是中国著名微生物学家,中国工业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早年求学经历
1907年,方心芳出生于临颍县石桥乡方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方殿铭是清代的末科秀才。受家庭环境熏陶,方心芳自幼勤奋好学,1913年进入本村国民小学就读。之后,他在临颍县第一高等小学学习两年,于1922年前往卫辉府(今河南汲县)法文学校学习,在此度过了3年半时光,取得毕业证书。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又在上海中法工业专科学校附中补习1年。

1927年10月,方心芳考入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农艺化学系。在大学期间,他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对微生物学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1931年,方心芳以优异成绩从上海劳动大学毕业,随后跟随导师来到天津塘沽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发酵与细菌学研究室,担任助理研究员,开启了他在微生物学领域的科研生涯。

海外进修之旅
1935年,在庚款资助下,方心芳前往比利时鲁文大学的酿造专修科学习。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汲取国外先进的酿造技术和微生物学知识,于1936年获酿造师称号。同年,他又前往荷兰菌种保藏中心和法国巴黎大学,深入研究根霉和酵母菌分类学。在欧洲期间,方心芳不仅学到了前沿的专业知识,还接触到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微生物研究方法和理念。

1937年,方心芳来到丹麦哥本哈根卡斯堡研究所,专注于酵母菌的生理学研究。通过在多个国家的学习和研究,方心芳拓宽了学术视野,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为他日后回国开展微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抗战时期的科研贡献
1938年,方心芳回到中国,抵达重庆,继续在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工作,担任研究员、副社长。当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大后方汽车能源短缺,方心芳肩负起用甘蔗糖蜜生产酒精作为汽车能源的研究任务。他经过反复实验,成功地用人尿代替硫酸铵,以糖蜜为原料发酵生产出了酒精,为缓解大后方汽车能源困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此期间,方心芳还应聘到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农产制造科授课,从1939年至1946年,培养出了不少微生物发酵的技术人才,为中国的酿造事业储备了力量。1940年到1949年,他还同时担任乐山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农产制造科兼任教授,一边从事教学工作,一边继续开展科研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的科研成就
1949年,方心芳接到新任务,迁家到北京,继续担任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副社长和研究员。1950年,他受聘到北京大学生物系讲授微生物学,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更多年轻学子。1951年,中国科学院菌种保藏委员会成立,方心芳担任秘书,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菌种收集、保藏和各有关单位分工合作的有益建议。

1957年,方心芳担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研究室研究员、副主任,在工业微生物学方面开展了选种、分类、酶学及生理学方面的工作。1959年,他出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兼工业微生物学研究室主任,领导了酵母菌分类、遗传育种和青霉、曲霉、根霉等多种微生物的分类研究,选育出大批优良菌种应用于工业生产。

方心芳在中国开创了五棓子酸发酵、长链二元酸发酵等新型发酵工业。他组织了烷烃代谢研究组,采用诱变育种技术创立了烷烃发酵生产长链二元酸的新工艺,为合成麝香、香料、热焙粘合剂和工程塑料提供了重要原料。1960年,他主持了微生物蛋白(“人造肉”)生产研究,为解决当时的蛋白质营养问题作出了贡献。

此外,方心芳对中国传统发酵工业的现代化也贡献卓著。他深入研究了酿造高粱酒过程中原料利用率低的问题,发现是大曲中的有用微生物活性太低所致。于是,他选出糖化力强的米曲霉和发酵力强的酵母菌做成麸皮曲,并加入酒母来代替原有的大曲,提高了出酒率,节约了制曲用的粮食原料。他还确定了茅台酒曲是高温细菌曲,使得酱香型白酒得以在各地大规模生产。同时,他对山西陈醋、四川麸醋、豆瓣酱、腐乳、泡菜等传统发酵食品也进行了研究,促进了传统发酵工艺的改进和发展。

菌种保藏事业贡献
方心芳从大学毕业开始就重视微生物菌种的收集和保藏工作。1935年至1937年在欧洲进修期间,他收集了上百株菌种寄回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他提出了设立全国性菌种保藏机构的建议并得到采纳。1958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成立,在他的努力下,菌种保藏组成为中国最大的菌种保藏机构,每年向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提供数以千计的菌种。他直接领导的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用当代最先进的手段保藏着数万株菌种,为中国微生物学研究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方心芳在中国首先领导开展了抗生素产生菌的研究,开创了包括微生物浸矿、微生物采油等在内的微生物学研究领域,领导创建了霉腐微生物学等学科。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初创时期,他就对中国工业微生物学的布局提出了富有前瞻性的建议,并为之努力实践。

在人才培养方面,方心芳不遗余力。他注重培养年轻人的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强调基本功训练。他会为年轻人确定专业方向,提供便利条件,培养了一批高级专业人才,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思孟就是其代表性学生之一。

晚年荣誉与逝世
1979年,方心芳被任命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被选为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1980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这是对他在微生物学领域卓越贡献的高度认可。此后,他继续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担任研究员,虽年事已高,但仍关心中国微生物学事业的发展,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建议。

1992年3月24日,方心芳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他毕生致力于微生物学研究,为中国工业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功绩将永载史册。他的科研成果和敬业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微生物学工作者不断前行。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22 14:41
上一篇:梁冠英下一篇:王衍
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原天津市委书记
菲律宾1955年前总统
大革命时期高要县农民运动的领导者
军统第一杀手
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
原甘肃省委书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革命征程中的多面英雄
杰出戏曲艺术家、戏曲理论家与戏曲教育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晶体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务院原副总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无产阶级革命家
开国少将
开国少将
开国少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开国大校
法学巨匠
开国中将
坚毅无畏的革命先驱
书法家和爱国民主人士
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
革命烈士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开国少将
足球运动员
清末“广东四大状师”
中国男演员
中央研究院院士
东方杰出的女画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