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王衍

前蜀最后一位皇帝

王衍[五代十国][公元899年-926年,前蜀最后一位皇帝]: 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人物
王衍,字化源,旧名宗衍,袭位后改名衍,前蜀高祖王建第十一子,母为徐妃。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皇帝,在位时间918年-925年。
王衍初为郑王,后太子王元膺被杀,其母徐妃请宰相张格相助,故得立为太子。光天元年(918年),王建卒,袭父位,改次年为乾德元年。咸康元年(925年)九月,后唐庄宗派魏王李继岌率大军伐蜀,是时,王衍正与后妃、群臣等遍游境内名胜。同年十一月,后唐大军即至成都(今属四川),王衍白衣率百官出降,前蜀亡。次年初,庄宗下令将王衍与后蜀宗族大臣等押送至洛阳。四月,途经关中秦川驿时,庄宗下令将王衍诛杀,世称后主。
王衍在位时,不理政事,所用非人,断绝言路,致使国势日衰。王衍耽于享乐,兴建宣华苑及清和、迎仙等诸殿,又筑怡神亭,穷极奢华,数次巡游,所费甚剧,民不堪命。其较擅诗文,曾集录古今艳诗200篇为《烟花集》,今已佚。又著《坤仪令》1卷,今亦不存,《全唐诗》卷八收其诗5首又2句,卷八八九收其词2阕,但其一与诗重复,《全唐文》收其文4篇。
王衍(899年-926年),字化源,初名王宗衍,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人,前蜀高祖王建第十一子,五代十国时期前蜀最后一位皇帝(918年-925年在位)。其生平折射出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政权的兴衰轨迹,以奢靡荒政著称,最终导致前蜀覆灭。以下是其详细生平:


一、出身与继位:深宫皇子的权力博弈
王衍生于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年),生母为王建宠妃徐氏(即后来的徐太后)。其父王建原为晚唐将领,后割据四川建立前蜀(907年称帝),定都成都。王衍自幼聪慧,却好逸恶劳,因母妃受宠,自幼在深宫享尽奢华。据《新五代史·前蜀世家》记载,他“为人辩慧,能文,善歌,好色”,少年时便以诗词闻名,但其文学才华多用于宴饮游乐,而非治国理政。

前蜀建立后,王建最初立长子王宗懿为太子,后因宫廷争斗,王宗懿被废杀。此后,皇子们为争夺储位明争暗斗,王衍凭借母亲徐氏及姨母徐淑妃(即“二徐”)的权势,逐渐获得王建青睐。光天元年(918年),王建病重,在“二徐”及宦官宋光嗣等人的推动下,王衍被立为太子。同年六月,王建病逝,王衍继位,改元乾德,尊徐氏为皇太后,徐淑妃为皇太妃,由“二徐”与宦官共同把持朝政。


二、荒政误国:奢靡统治与朝政崩坏
王衍继位时,前蜀经王建数十年经营,国力尚强,疆域涵盖今四川、重庆及陕南、甘肃东南部等地,是当时南方较强的割据政权。但王衍毫无治国之志,将政务完全交予宦官、外戚及佞臣,自己则沉湎于酒色、游乐与文学创作。

1. 奢靡无度的宫廷生活
王衍继位后,大规模扩建宫殿,在成都修建宣华苑、重光殿、太清殿等奢华建筑,以珍珠、翡翠装饰,耗费民力无数。他常与妃嫔、近臣在苑中宴饮,通宵达旦,甚至“令宫人戴金莲花冠,衣道士服,酒酣免冠,其髻髽然”(《资治通鉴》),荒唐至极。他还命人从各地搜罗美女充实后宫,其中最受宠的有韦元妃、钱贵妃等,甚至将父亲王建的宫人纳入自己后宫,违背人伦。

为满足享乐需求,王衍加重赋税,盘剥百姓。他下令征收“桑苗钱”“营田钱”等苛捐杂税,导致民怨沸腾。当时蜀地流传民谣:“我有良田千万顷,怎敌君王一颗珠”,反映出百姓对其搜刮的不满。

2. 宦官与外戚专权
王衍重用宦官宋光嗣、宋光葆及外戚徐延琼(太后之弟)等人,这些人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诛杀忠良。大臣王宗黯、王宗弼等因直言进谏,或被罢官,或遭流放。宰相王锴、庾传素等虽为文臣,却一味迎合王衍,毫无作为。朝政日益腐败,地方藩镇也趁机割据自重,前蜀中央权威逐渐衰落。

3. 荒废边防与军事松弛
王衍对边防毫无重视,甚至将戍边将领召回成都陪同宴饮。乾德二年(920年),后唐(此时尚未灭后梁)使者李严入蜀,目睹前蜀“甲兵虽多,而骄惰无备”,回国后向唐庄宗李存勖建议伐蜀。而王衍对此毫无警觉,反而于乾德六年(924年)下令拆除边防关隘,声称“吾与唐为一家,何用关隘为?”(《蜀梼杌》),为后唐伐蜀敞开了门户。


三、游乐无度:巡游四方与民力枯竭
王衍不仅在成都城内奢靡享乐,还频繁外出巡游,所到之处劳民伤财。乾德二年(920年),他效仿唐玄宗游幸华清宫的故事,从成都出发,沿嘉陵江巡游阆州(今四川阆中),沿途征发民夫数万修路造桥,百姓苦不堪言。他还命人制作数万件彩绸装饰山路,并称“此锦步障也,可蔽风尘”,其铺张程度远超唐玄宗。

巡游途中,王衍与妃嫔、近臣吟诗作赋,所作《醉妆词》“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流传至今,成为其荒淫生活的写照。此次巡游持续数月,耗费钱粮无数,导致前蜀国库渐空,边防军备废弛。


四、文学创作:浮华辞藻下的时代悲歌
王衍虽治国无方,却在文学上有一定造诣,是五代时期重要的词人之一。其作品多描写宫廷宴乐、男女情爱,风格艳丽柔靡,被收录于《花间集》《全唐诗》等典籍中。代表作除《醉妆词》外,还有《甘州曲》《宫词》等,如《甘州曲》“画罗裙,能结束,称腰身。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许,沦落在风尘”,以细腻笔触描绘宫女情态,辞藻华丽,但缺乏现实关怀。

他还曾召集蜀中文人韦庄、欧阳炯等组成“花间词派”,推动了五代词的发展。但这些文学成就无法掩盖其政治上的昏庸,反而因“好文而轻德”,进一步加剧了朝政的腐朽。


五、国灭被俘:前蜀的覆灭与末帝的结局
王衍的荒政给了后唐可乘之机。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唐庄宗李存勖以皇子李继岌为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率大军伐蜀。前蜀边防军早已因疏于训练、粮饷不足而毫无战斗力,后唐军一路势如破竹,仅用七十余日便逼近成都。

面对敌军压境,王衍起初还想率军抵抗,却在途中听闻前线溃败,吓得逃回成都。此时,前蜀文武大臣纷纷投降,王衍见大势已去,于同年十一月率百官出城投降,前蜀灭亡,立国仅十八年。

后唐庄宗起初承诺善待王衍,封其为“顺正公”,并命其举家迁往洛阳。同光四年(926年)正月,王衍一行抵达长安,却恰逢后唐发生兵变(邺都之变),庄宗猜忌郭崇韬谋反,将其诛杀,随后又担心王衍趁机复辟,于是下诏“王衍一行,并从杀戮”。三月,王衍及其宗族、亲信数千人在长安郊外的秦川驿被处死,年仅二十八岁。其母徐太后临刑前怒斥:“吾儿以一国迎降,反遭屠戮,天意何在!”(《新五代史》),成为前蜀覆灭的悲剧注脚。


六、历史评价与影响
王衍的统治是五代十国时期“骄奢亡国”的典型案例。历代史学家对其评价极低,《旧五代史》称其“荒淫失道,委政群小,致国祚倾颓”;《新五代史》则直指“衍幼荒淫,务为奢侈,以亡国”。他的失败不仅在于个人的昏庸,更反映出五代时期割据政权的脆弱性——缺乏稳定的继承制度、宦官外戚专权、重军事轻民生等问题,最终导致政权短命而亡。

从地域角度看,王衍作为河南舞阳人,其家族虽在四川建立政权,但始终保留着中原文化印记(如重用中原籍大臣、效仿唐制),客观上促进了蜀地与中原的文化交流。但其奢靡统治也给蜀地百姓带来沉重灾难,史载“自衍之亡,蜀人殆无完家”(《蜀梼杌》),直到后蜀孟知祥时期,蜀地才逐渐恢复元气。

王衍的生平警示后世:统治者若耽于享乐、疏于政务,即便拥有优越的先天条件,也终将丧失民心,导致政权覆灭。他的诗词虽为文学史留下一抹色彩,但更多时候,他被视为“亡国之君”的典型,成为历史上“才胜于德”者的反面教材。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22 14:43
上一篇:方心芳下一篇:王建
中国第二大姓氏
奥运会冠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西汉改革家、政治家、新朝皇帝
国务院原副总理
纵横家
开国少将
湖北省委书记
香港声名赫赫的导演、编剧、制片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忠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初唐奇谲诗人
五代宋初堪舆家
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臣
唐末将领、李德成之子
唐末将领、李德成之子
五代至宋初的著名将领
后梁最后一位皇帝
五代十国高僧
五代南唐画家
五代后汉、后周大臣
五代时期后梁名将
后梁第二位皇帝
前蜀宗室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三国时期曹魏太常
东汉郡吏
南朝梁开国功臣、宰相、政治家、文学家
前蜀高祖王建的长子
前蜀宗室成员
前蜀宗室大臣
前蜀宗室大臣
前蜀宗室大臣
前蜀开国皇帝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