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袁湛

曹魏大臣

袁湛[晋][公元379年-418年,曹魏大臣]  河南周口市太康县人物
袁湛,字士深,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大臣,历阳太守袁耽的孙子,琅琊太守袁质的儿子,宋文帝皇后袁齐妫的父亲。
袁湛年轻有为,得到太傅谢安赏识,迎娶谢玄的女儿。起初担任卫将军(谢玄)参军,历任员外散骑常侍、通直散骑侍郎、中军(殷浩)功曹、太尉(桓玄)参军,迁黄门侍郎,出任兖州(桓修)长史。跟随镇军将军刘裕讨伐桓玄,担任谘议参军。事成之后,历任吏部侍郎、司徒左长史、侍中、太尉(刘裕)长史、左民尚书、吏部尚书、吴兴太守,理政和洽得当,受到官民的称颂。历任中书令、吴郡太守,累迁右仆射、本州大中正,册封晋宁县公。 
义熙十四年,去世,终年四十岁,获赠侍中、左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宋文帝刘义隆即位,作为袁皇后的父亲,再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敬。
袁湛(379年-418年),字士深,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是东晋时期的重要大臣,并非曹魏大臣。他出身名门,凭借自身才学与能力,在东晋官场崭露头角,历经多职,政绩显著,且因外戚身份备受尊崇。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名门出身,联姻高门
袁湛出身于陈郡袁氏,这是魏晋时期的名门望族。其祖父袁耽为东晋历阳太守,父亲袁质任琅邪太守,皆声名远扬。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袁湛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出众的气质。

袁湛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得到了太傅谢安的赏识。谢安是东晋时期的权臣,位高权重,其家族陈郡谢氏亦是当时的顶级门阀。谢安将自己侄儿谢玄的女儿嫁给了袁湛,通过这一联姻,袁湛不仅融入了陈郡谢氏家族,也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为其日后的仕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入仕途,辗转任职
袁湛最初担任卫将军谢玄的参军,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此后,他历任员外散骑常侍、通直散骑侍郎、中军功曹等职,在不同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为官经验。这些职位虽非高位,但让袁湛有机会接触到东晋朝廷的诸多事务,得以展现自己的才能,也使他在官场中逐渐崭露头角。

后来,袁湛又担任了桓玄的太尉参军。桓玄是东晋末年的权臣,当时势力强大。袁湛在其麾下任职,或许是希望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久后,他迁任黄门侍郎,开始进入东晋朝廷的核心决策层附近,负责传达诏命等重要事务,这体现了朝廷对他的信任。

之后,袁湛出补桓修抚军长史。桓修是东晋宗室,袁湛在此任上,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和军事参谋能力,为其日后在政治军事领域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追随刘裕,屡获升迁
东晋末年,桓玄篡位,建立桓楚政权,引起了诸多不满。刘裕趁机起兵讨伐桓玄,袁湛选择追随刘裕,被任命为镇军谘议参军,成为刘裕的重要谋士之一。在刘裕讨伐桓玄的过程中,袁湛为其出谋划策,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因功受到刘裕的赏识。

桓玄之乱平定后,袁湛的仕途开始一帆风顺。义熙元年(405年),他调任尚书吏部郎,负责官员的选拔和任免事宜,这一职位要求任职者具备公正无私的品德和敏锐的人才鉴别能力,袁湛在此任上能够公正处事,为朝廷选拔了一批有才能的官员。

此后,他又先后担任司徒左长史、侍中等职。侍中为皇帝近臣,可参与机密事务,袁湛担任此职,说明他已成为东晋朝廷的重要官员,深受朝廷信任。因随军征战的功劳,他被封为晋宁县五等男,获得了爵位,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接着,袁湛出任刘裕的太尉长史,成为刘裕幕府中的重要人物。之后,他升任左民尚书,负责掌管户籍、田宅等事务,后又转而执掌吏部,再次负责官员任免,可见其在人事管理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充分认可。

外任地方,政绩斐然
袁湛曾出任吴兴太守,俸禄中二千石。在地方任上,他展现出了卓越的治理才能,处理政事和洽得当,能够关注民生,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深受当地官吏和庶民的称颂。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鼓励百姓耕种,使得吴兴地区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社会秩序也较为稳定,百姓生活逐渐富足。

后来,袁湛入朝补为中书令,负责掌管机要、发布诏令等重要事务,这是朝廷的关键职位之一。不久后,他又出任吴国内史,同样俸禄中二千石。在吴国内史任上,他继续秉持着公正廉洁、勤勉为政的作风,致力于当地的治理和发展,延续了在吴兴太守任上的良好政绩,为当地百姓所敬重。

位至显要,备受尊崇
义熙十二年(416年),袁湛转任尚书右仆射,成为东晋朝廷的宰相级官员,掌管尚书台事务,参与朝廷的重大决策,在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他还担任本州大中正,负责评定本州士人的品级,掌握着士人的仕途升降,其权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当时,刘裕北伐,袁湛兼任太尉,与兼司空、散骑常侍、尚书范泰一起奉旨,以九锡礼物拜授刘裕。刘裕谦让不受,袁湛等跟随军队到了洛阳,住在柏谷坞。范泰认为使命没有完成,不朝拜晋帝陵,而袁湛则单独到五帝陵表示敬意,他的这一行为展现了对晋室的忠诚,受到时人的称赞,彰显了其高尚的品德和政治操守。

病逝任上,身后殊荣
义熙十四年(418年),袁湛逝于任上,终年四十岁。朝廷对他的去世深感惋惜,追赠他左光禄大夫,加授散骑常侍,以表彰他为朝廷所做出的贡献。

后来,宋文帝刘义隆即位,袁湛因其女袁齐妫为宋文帝皇后,再次被追赠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敬”。这一系列的追赠,不仅是对袁湛个人功绩的认可,也体现了刘宋朝廷对袁氏家族的重视和尊崇。

大明三年(459年),宋孝武帝刘骏亲临躬耕之田,出行途经袁湛墓。刘骏下诏书称袁湛为外戚尊亲,一生作风简朴纯正,下令派遣专人前往祭奠,并增加五户人守墓,以表达对袁湛的缅怀和敬意。这足以说明袁湛在当时社会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其品德和功绩受到了后世帝王的认可和赞扬。

家族关系与轶事
袁湛家族关系颇为复杂,且与诸多名门相互联姻。其妻子为谢玄之女,他与陈郡谢氏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其弟袁豹,也为谢安所知,好学博闻,多览典籍,在东晋官场亦有一定地位,曾担任著作佐郎、御史中丞等职。

袁湛还有一则轶事流传于世。陈郡谢重是王胡之外孙,对其舅父们礼敬多有欠缺。谢重之子谢绚是袁湛的外甥,曾在公座之上对袁湛有所冒犯。袁湛正色对他说:“汝便是两世无《渭阳》之情。”《渭阳》常表达甥舅之情,袁湛此语是指斥谢重和谢绚两代都没有舅甥之情。谢绚听后,面露愧色。这则轶事体现了袁湛对礼仪伦常的重视,也反映出当时门阀家族之间对于家族关系和礼仪规范的看重。

袁湛一生历经东晋末年的政治动荡,凭借自身的才学、品德以及家族背景和婚姻关系,在官场中稳步上升,成为东晋时期的重要大臣。他无论是在地方治理还是在中央决策,都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深受时人敬重,身后亦获得诸多殊荣,其生平事迹是东晋历史和门阀政治的一个重要缩影。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4 17:14
上一篇:符彦卿下一篇:袁克玖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
隋末唐初玄学家、天文学家
重庆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文学创作的深耕者
(1955 年 - 2018 年)
山西省委原书记
唐代诗人
明朝末年名将
唐朝的忠义诤臣
版画界的传奇人物
中国国家一级作家
明代思想家
晋国权臣
东晋第九位皇帝
西晋的智勇名将
东晋第八位皇帝
西晋时期代国君主
东晋末代皇帝
东晋第六位皇帝
东晋第五位皇帝
西晋第三位皇帝
西晋第二位皇帝
东晋第七位皇帝
东晋第十位皇帝
南朝梁大臣,文学家
曹魏大臣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