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符彦能

五代十国至北宋时期名将、军事家

符彦能

符彦能[宋][公元904年-959年,五代时期军事将领]  河南周口市淮阳区人物
符彦卿(898年~975年7月23日),字冠侯,陈州宛丘县(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人。五代至北宋时期名将、军事家,官至太师、凤翔节度使,封爵魏王。前秦宣昭帝苻坚后裔,后唐秦王符存审之子,后周世宗柴荣、北宋太宗赵光义的岳父。
符彦卿出身将门,为后唐宣武节度使符存审第四子,所以军中称其为“符第四”。符彦卿十三岁便精通骑射,侍奉晋王李存勖,深受李存勖的宠爱,有出入晋王内室的权利。符彦卿御下有方,谦恭礼士,深受部众的拥戴。同光四年(926年),兴教门之变爆发,符彦卿为保护李存勖,率领十余人力战叛军,后李存勖遇弑,符彦卿悲痛欲绝,率众离开洛阳。开运二年(945年),符彦卿于阳城之战大破契丹,收获战马铠甲不计其数,逼使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单骑奔逃。符彦卿先后入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五朝,历任散员指挥使、吉州刺史、忠武节度使、天雄节度使、守太师,封爵魏王,符彦卿晚年闲居于洛阳,不问世事。开宝八年(975年),符彦卿薨逝,享年七十八岁,朝廷追谥忠宣王,宋太祖赵匡胤为其辍朝三日。符彦卿著有《人事军律》、《五行阵图》,如今已全部失佚。
符彦卿爱护将士,勇而有谋,善于用兵。于嘉山、戚城、阳城、定州诸战役中多次与契丹交战,名震敌国,契丹太后述律平对其甚为忌惮。符彦卿的三个女儿分别为周世宗柴荣、宋太宗赵光义的皇后。史称“自(周)恭帝及(宋)太祖两朝,赐诏书不名”。《东都事略》亦称符氏“近代贵盛,无与为比”。
符彦能(904年-959年)是五代时期的重要军事将领,出身于声名显赫的符氏家族,其一生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多个朝代,在动荡的时局中凭借家族背景与自身才能,在军事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家族背景与早期经历
符彦能为五代名将符存审第五子,符氏家族是“自晚唐兴起、历五代不衰、存续至北宋末的武将之家,也是五代、宋初最著名的外戚将门”。符彦能出生于天祐元年(904年),其家族的荣耀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末五代,节度使以其子弟为牙将是藩镇旧习,符彦能最初也追随父亲作战,获得的第一个重要职位是厅子都指挥使。唐末朱温镇宣武时,“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号曰‘厅子都’”,该军“最为亲军”,是后梁精锐部队。符彦能出任此职,应是在后梁灭亡、其父出任宣武军节度使之后。同光二年(924年)四月初九,符存审自幽州节度改宣武军节度,五月十五日,尚未赴镇就病死幽州。因此,彦能所任厅子都指挥使时间应在同光二年四五月间,时年21岁,但他尚未随父赴任,父亲就已离世,故彦能应并未实际到任。

追随兄长与仕途起伏
符彦能接下来担任了昭义左司马和兖州衙内都部署,这两个职位均与其长兄符彦超有关。同光四年,唐庄宗、明宗嬗代之际,符彦超诛杀庄宗之弟李存霸和监军,稳定了河东局势,随后又主动入觐,向明宗表示臣服,深得明宗信赖。天成二年(927年)冬,符彦超被授予昭义军节度使,成为符氏第二代中第一位建节者。追随其兄的符彦能,也在此时被任命为昭义军左司马,时年24岁。

长兴元年(930年),符彦超出为兖州泰宁军节度使,彦能则被任命为兖州衙内都部署,时年27岁。长兴四年三月,符彦超出镇安州安远军,彦能应继续追随其兄。然而,次年闰正月,彦超为其奴王希全、任贺儿所杀,此次叛乱不仅使彦超丧命,也影响到了家族其他兄弟的仕途发展,符彦能被唐闵帝李从厚直接免职,“洎归闾里”,回到太原赋闲。

后晋时期的波折经历
潞王李从珂即位后,符彦能的二哥符彦饶成为禁军系统中重要将领,但李从珂统治并不稳定。两年后,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起兵,得契丹援助,代唐而立。晋唐易代过程中,符彦能的三位兄弟统兵与石敬瑭对垒,而符彦能正在太原,很可能因此遭到囚禁,墓志言“公罹彼祸难,构乎纯蒙”。但或许他拒绝了石敬瑭利用他召诱彦卿兄弟的要求,反而赢得了石敬瑭的尊重,石敬瑭即位后“以公忠干不挠,孝悌无渝,授公洛州团练使”,时年33岁。不过,此处“洛州”应为“洺州”之误。

符彦能任职洺州团练使不久,又被召“授左千牛卫大将军”,罢为环卫官,这一处置应与其兄彦饶之叛乱有关。天福二年(937年),符彦饶纵容部下杀白奉进,引起滑州军乱,最终被石敬瑭“敕斩彦饶于班荆馆”。符彦能也被征入朝,罢为环卫官,后来出外降为石州刺史。

从石州刺史罢任不久,符彦能开始追随四哥符彦卿,出任邠州巡检使,时年39岁。晋少帝即位后,因“幼与彦卿狎”,符彦卿改近畿河阳三城节度使,符彦能当随其兄赴镇。

辗转任职与独立发展
天福八年(943年),青州节度使杨光远反。开运元年(944年)五月,“命侍卫马步军都虞候、泰宁军节度使李守贞将步骑二万讨杨光远于青州”,符彦卿副李守贞讨叛,彦能从行。六月初一,“王师拔淄州,斩杨光远伪署刺史刘翰”,攻取淄州后,彦能被授予淄州刺史,暂时镇抚叛地。十二月杨光远之乱被平定后,他改任怀州刺史,至此,符彦能始脱离其兄彦卿自立。

在怀州任上一年多,符彦能又改任沂州刺史。此时,中原局势发生巨大变化,后晋灭亡,契丹入主中原。契丹改会同元年(947年),“时偶会同称年,中原丧乱,改授公磁州刺史。不渝月,又改授深州刺史”,可知彦能尚未赴任沂州,就改任磁州、深州刺史,这二命均来自契丹。

后周时期与高平之战
后周时期,符彦能继续在仕途上前行。《周世宗纪》记载,高平之战前,周世宗遣“前耀州团练使符彦能等,领兵先赴泽州”。高平之战发生于显德元年(954年),是后周与北汉、契丹联军之间的关键战役,后周初战不利,周世宗柴荣冒着矢石亲临战场,最终扭转战局,后周大获全胜,此役为北宋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符彦能参与了这场战役,战后,世宗赏功,“以前耀州团练使符彦能为泽州防御使”,他在军事上的表现得到了认可。

此后,符彦能继续为后周效力,最终官至楚州防御使。显德六年(959年)九月二十九日,符彦能卒,享年56岁。权葬于建隆元年(960年)二月十四日,开宝八年(975年)十一月四日改葬。

人物评价
符彦能一生历经五代,其仕途与家族命运紧密相连。他出身武将世家,凭借家族背景踏入仕途,早期多追随兄长,在兄长遭遇变故后,虽历经波折,但仍能凭借自身的忠诚与能力,在不同政权下谋得官职,继续在军事领域发挥作用。在高平之战中,他响应周世宗号召,领兵参战并因功受赏,展现出了一定的军事才能和对后周政权的忠诚。尽管相关史料记载有限,但从其经历仍可看出,他是五代时期符氏家族中一位较为重要的军事人物,为家族的延续和发展,以及所在政权的稳定与军事活动,都做出了一定贡献。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4 17:00
上一篇:袁克友下一篇:胡晓初
初唐奇谲诗人
五代宋初堪舆家
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臣
唐末将领、李德成之子
五代至宋初的著名将领
后梁最后一位皇帝
唐末将领、李德成之子
五代十国高僧
五代南唐画家
后梁第二位皇帝
五代后汉、后周大臣
五代时期后梁名将
五代十国至北宋时期名将、军事家
五代十国至北宋时期名将、军事家
唐末五代时期前晋、后唐名将
后唐将领
五代时期的后唐军事将领
北宋初金吾上将军
五代十国至北宋时期名将、军事家
五代十国至北宋时期名将、军事家
唐末五代时期前晋、后唐名将
后唐将领
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
五代时期的后唐军事将领
国民革命军少将,师参谋长
北宋初金吾上将军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