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禄东赞

吐蕃王朝一代贤相

禄东赞

禄东赞[唐] 西藏自治区山南隆子县人物
禄东赞(?-676年),吐蕃王朝一代贤相,汉文史籍记载不一,有作“薛禄东赞”“筑禄东赞”等的。出身王族家庭,生于今西藏山南隆子县列麦乡一个叫“冲萨”(意为出生地)的地方,具体生年月日不详。

据名料记载,禄东赞“虽不识文记,而性明毅严重。讲兵训师,雅有节制。吐蕃之并诸羌,雄霸本土,多其谋也”。松赞干布即位之初,他曾受命为大论,辅佐赞普治理朝政,统一诸羌部落,开拓疆域,创法立制,巩固王权,参与吐蕃军政大计;对内进行除叛臣,分桂庸(即区分武士及奴隶阶级),查户口,划田界,立丁册,征赋税等重大的政治、经济变革;对外平息诸部反抗等等。特别是他主张与唐朝以及邻国尼婆罗和亲,并几次亲自出使长安通好。唐贞观十三年(639年),为松赞干布迎请了尼婆罗尺尊公主入藏;翌年(640年)又从松赞干布之命,到唐朝迎请文成公文。禄东赞携带众多的黄金、珠宝等,率领求婚使团,前往唐都长安请婚。不料,天竺、大食、仲格萨尔以及霍尔王等同时也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能迎回贤惠的文成公主做自己国王的妃子。为之,唐太宗李世民非常为难,为了公平合理,他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这便是历史上的“六试婚使”(又称“六难婚使”,也有“五试婚使”之说,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描绘这一故事的壁画。
禄东赞:吐蕃王朝的奠基者与雪域外交家  

在吐蕃王朝三百年的辉煌历史中,禄东赞(藏文:ལུ་སྟོང་བཙན,?—667年)以其深谋远虑的政治智慧、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与铁腕强硬的治国能力,成为松赞干布之后推动吐蕃走向巅峰的核心人物。这位出身西藏山南隆子县的贵族,不仅是吐蕃“大论”(宰相)中的传奇,更是唐蕃关系史上不可绕开的关键角色。他的一生,交织着雪域高原的扩张雄心与中原王朝的文明碰撞,最终以一己之力奠定了吐蕃作为东亚强权的历史地位。


一、崛起于部落纷争:从贵族子弟到吐蕃肱骨  

禄东赞出身于吐蕃贵族“噶尔氏”(མགར་བཙན),其家族封地位于今西藏山南隆子县一带。隆子县地处雅鲁藏布江南岸,自古便是吐蕃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水草丰美、战略位置险要,噶尔氏家族在此经营数代,逐渐成为吐蕃王室倚重的地方势力。禄东赞自幼聪慧过人,少年时便随父参与部落事务,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敏锐度与军事才能。  

公元7世纪初,吐蕃赞普松赞干布(སོག་བཙན་སོག་བཙན་སོག་བཙན)统一青藏高原,结束了长期的部落割据局面。此时的禄东赞凭借家族势力与个人才干,逐步进入吐蕃权力核心。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他最初担任“岸本”(财政官),负责清查土地、户籍与赋税,因其处事公正、计算精准,深得松赞干布信任。在吐蕃吞并苏毗、羊同(象雄)等部落的战争中,禄东赞多次献策,提出“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帮助吐蕃以最小代价完成高原统一,其地位也从地方贵族跃升为王室核心幕僚。  

松赞干布时期,吐蕃虽完成统一,但内部贵族势力盘根错节,外部则面临唐朝、大食、天竺等政权的包围。禄东赞以“沉稳有大略”著称,他敏锐地意识到,吐蕃若要巩固统治,必须建立系统化的制度,并与中原王朝建立稳定关系。这一认知,成为他日后推动吐蕃改革与外交的核心逻辑。


二、和亲壮举:唐蕃关系的操盘手  

公元640年,禄东赞迎来了人生中最具影响力的使命——出使唐朝,为松赞干布求娶文成公主。这一事件不仅成为唐蕃关系的里程碑,更让禄东赞的外交智慧永载史册。  

据《旧唐书·吐蕃传》记载,禄东赞率使团抵达长安时,恰逢天竺、大食、突厥等国使者也前来求亲。唐太宗李世民为考验各国使者,设下“五难”:一是辨认百匹母马与百匹小马的母子关系;二是将一根丝线穿过九曲明珠;三是辨别一百根松木的根与梢;四是在五百名宫女中认出文成公主;五是在规定时间内喝完一百坛酒、吃完一百只羊,并鞣制一百张羊皮。面对这些难题,禄东赞凭借对吐蕃游牧生活的熟悉与过人智谋一一破解:他让小马饿肚,自然奔向母马;用蚂蚁牵引丝线穿过明珠;将松木投入水中,根重梢轻自然分辨;通过观察文成公主的举止气度(“姿容端丽,神态娴雅”)认出真身;让随从分工合作,饮酒食肉与鞣皮同时进行。唐太宗对其才智大为赞赏,不仅应允和亲,还将琅琊公主的外孙女段氏赐婚于他,足见对其重视。  

641年,禄东赞护送文成公主入藏,全程历时两年,途经青海、西藏等地。他沿途协调吐蕃各部落,修缮道路、建立驿站,确保了和亲队伍的安全。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经卷、农具、工匠与技术,极大推动了吐蕃的农业、手工业与文化发展,而禄东赞作为这一过程的执行者,无疑是吐蕃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者。  

和亲之后,禄东赞持续推动唐蕃友好,他多次出使唐朝,促成双方互市、遣使通好,并参与划定边界。唐太宗去世后,他率吐蕃使团赴长安吊唁,被唐高宗李治授予“右卫大将军”称号,进一步巩固了唐蕃关系。


三、辅政巅峰:吐蕃制度的缔造者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其孙芒松芒赞(མང་སོག་མང་བཙན)继位,因年幼,禄东赞以“大论”身份摄政,成为吐蕃实际掌权者。此后的12年里,他以铁腕手段推行改革,将吐蕃推向了疆域扩张与制度完善的巅峰。  

**1. 政治与法律改革**  
禄东赞深感吐蕃部落制的松散,仿照唐朝制度,在吐蕃推行“告身制度”(以玉、金、银、铜等材质的徽章区分官员等级),明确官僚体系层级;同时修订《吐蕃法律二十条》,规范社会秩序,规定“杀人者偿命,盗窃者加倍赔偿”“君臣有序,贵贱有别”,强化了王权对地方的控制。  

**2. 经济与军事整合**  
他主持清查吐蕃全境的土地与人口,推行“均田制”,将土地按人口分配,同时登记牲畜数量,确保赋税征收;在军事上,实行“大料集”制度,按地域征兵,建立常备军与后备军体系,使吐蕃兵力从松赞干布时期的约10万扩充至20万,为后续扩张奠定基础。  

**3. 疆域扩张**  
摄政期间,禄东赞将吐蕃的扩张重点转向东部与西部:656年征服吐谷浑(今青海一带),控制丝绸之路南道;663年击败白兰羌,势力延伸至四川西部;665年又联合西突厥部落,与唐朝争夺西域控制权。这些举措使吐蕃疆域东起四川,西抵帕米尔高原,南至喜马拉雅山脉,北达河西走廊,成为与唐朝、大食并立的亚洲强权。  


四、权力博弈与家族传承  

禄东赞的强势统治虽巩固了吐蕃,但也引发了贵族集团的忌惮。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667年,禄东赞在征讨西突厥时病逝于青海日布(今青海共和县),临终前指定长子噶尔·赞悉若多布(མགར་བཙན་སོག་རབ་རབ་སོག་སོག)继承大论之位,继续执掌吐蕃政权。  

此后,噶尔氏家族(因禄东赞封号“禄”,又称“禄氏家族”)把持吐蕃朝政达50年之久,其子赞悉若、论钦陵(བཙན་ཆེན་གསལ་བ)等均为吐蕃名将,延续了禄东赞的扩张策略。然而,家族势力的膨胀最终引发了吐蕃王室的警惕。705年,赞普赤德祖赞(ཁྲི་ལེ་ལོ་བཙན)以“谋反”罪名诛杀噶尔氏族人,禄东赞奠定的家族权势才告终结。尽管如此,噶尔氏家族推动的制度改革与疆域扩张,已深刻塑造了吐蕃的历史轨迹。  


五、历史评价:雪域高原的“管仲”  

禄东赞的一生,始终围绕着“吐蕃崛起”这一核心目标。他既是运筹帷幄的政治家,又是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更是连接雪域与中原的文化使者。《新唐书·吐蕃传》评价他“性明毅,善用兵,吐蕃倚之,遂为强国”,而藏族史料《贤者喜宴》则称其“如高山之松,根基深厚,荫蔽四方”。  

从西藏山南隆子县的贵族子弟,到吐蕃王朝的“国之柱石”,禄东赞的生平映射出吐蕃文明从部落联盟走向中央集权的转型之路。他推动的唐蕃和亲,不仅促进了汉藏文化交融,更奠定了西藏与中原地区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他建立的制度体系,为吐蕃王朝的长治久安提供了框架;而他的外交智慧与战略眼光,则让吐蕃在复杂的亚洲地缘格局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时至今日,在西藏山南隆子县的民间传说中,禄东赞仍被视为“智慧与力量的化身”,他的故事通过壁画、唐卡与史诗代代相传。这位雪域高原的传奇人物,用一生的谋略与担当,在7世纪的亚洲舞台上写下了属于吐蕃的辉煌篇章,也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3 10:32
上一篇:俄·洛登喜饶下一篇:央宗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唐朝第二位皇帝
唐宪宗时期殿中侍御史
唐朝第三位皇帝
唐代风水大师
唐朝宰相
唐朝第二十任皇帝
刚正谏臣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初唐文坛革新先驱
唐朝开国皇帝
唐朝第十八代皇帝
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吐蕃王朝一代贤相
原隆子县委书记
全国劳动模范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