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宗 西藏自治区山南加查县人物 央宗,女,藏族,196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玉麦村村委委员、妇女主任。曾荣获“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全国三八红旗手” ,“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敬业奉献模范”,西藏自治区道德模范。 央宗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村民,是爱国守边的时代楷模,与姐姐卓嘎一起,在雪域边陲谱写了动人的爱国篇章。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成长背景 央宗生于1963年6月。她成长在玉麦乡,这里位于祖国西南边陲,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00多米,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极为闭塞。历史上,玉麦人口最多时有20多户300多口人,但随着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的推进,高原各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人不堪忍受玉麦的闭塞和生活的艰苦,陆续迁出。 央宗的父亲桑杰曲巴是玉麦乡的第一任乡长。在父亲的影响下,央宗从小就对家乡这片土地和祖国有着深厚的情感。父亲常常教导她们姐妹,玉麦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守护好这里是他们的责任。 放牧守边岁月 20世纪60年代起,在全乡仅剩央宗一家三人的情况下,央宗跟随父亲桑杰曲巴和姐姐卓嘎,不畏艰难,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以抵边放牧、巡逻的方式守护国土的生涯。 每天凌晨四五点,央宗就会和姐姐一起起床,赶着牛群出门,一边放牧,一边沿着既定的路线巡逻。她们要翻山越岭,走过崎岖的山路,无论严寒酷暑,从未间断。脚下的自制牛皮鞋,一年不知要穿坏几双。在巡逻过程中,她们会仔细查看边境线上的情况,确保没有异常,同时还会将国旗插遍走过的每一条巡边路。 父亲桑杰曲巴深知爱国教育的重要性,他亲手缝制了4面五星红旗,坚持每天升旗,并告诉央宗姐妹这是中国最宝贵的东西,是国旗。从那时起,“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信念便深深扎根在央宗心中。她明白,守护好祖先留下来的这片牧场,守护好国旗,就是守卫国家。 坚守与传承 1988年,姐姐卓嘎从父亲肩上接过玉麦乡乡长的职务,央宗则继续作为乡民,与姐姐一起守护着玉麦。这期间,玉麦的条件逐渐改善,1996年,两户人家从扎日乡回迁到玉麦,隆子县第一次向这里派了两名干部,玉麦由此彻底告别了“三人乡”,还成立了乡党支部。 央宗始终坚守在玉麦,她不仅自己践行着爱国守边的使命,还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下一代。她的儿子索朗顿珠从小就被外公桑杰曲巴带着巡逻,外公希望他长大后参军保家卫国,每次到县里,带回的礼物都是玩具枪。在家人的影响下,索朗顿珠对这片土地充满热爱,2017年,作为玉麦乡的第一个大学生,他本科毕业后遵照母亲的嘱咐,参加了地方公务员考试,选择回到玉麦,继续守护家乡这片山水。 获得关注与荣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玉麦“三人乡”放牧守边的事迹经媒体报道,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2016年,玉麦家家户户都有了Wi - Fi,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央宗和姐姐卓嘎深知这一切都离不开党中央的关怀,于是她们决定写信把这里的喜人变化告诉习近平总书记。 2017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卓嘎、央宗姐妹回信,希望她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这封回信让姐妹俩备受鼓舞,也让玉麦乡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此后,央宗和姐姐卓嘎一起,成为了爱国守边的典型代表,获得了诸多荣誉。2018年3月1日,她们一起当选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2019年9月,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同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2021年10月19日,中央宣传部授予卓嘎、央宗姐妹“时代楷模”称号。 发挥余热与精神传承 近年来,随着年龄增长,央宗视力开始模糊,腿脚也不太灵便,再也走不动巡边路了。但她和姐姐卓嘎为了让后来人牢记总书记的期望和嘱托,继续发挥余热,结合自己一家人爱国守边的经历,先后开展宣讲活动50多次。她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更多人讲述着玉麦的故事,传递着“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坚定信念。 在央宗和姐姐卓嘎的带动下,玉麦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户3人发展到如今的67户234人,2021年,玉麦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万多元。同时,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受到感染,加入到放牧守边的队伍中,爱国守边的“玉麦精神”成为了全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宝贵精神财富。玉麦乡也建起了桑杰曲巴纪念馆,全乡持续开展“重走桑杰曲巴巡边路”等活动,让这种精神不断传承下去。 央宗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祖国的忠诚和对家乡的热爱。她与姐姐卓嘎宛如两朵坚韧的格桑花,扎根在雪域边陲,默默守护着祖国的领土,她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激励着无数人,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