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万龄

黄埔军校一期学员

王万龄

王万龄[黄埔军校一期学员] 云南保山腾冲人物
王万龄(1900年-1992年2月8日),字松崖,云南腾越(今腾冲)人,祖籍山西太原。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师师长、第八十五军副军长,退役后任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上海文史馆馆员及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上海市宣传委员会委员。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后参与东征、北伐,历任排长、连长等职。1936年晋升少将并任第四师师长,抗战期间任第八十五军副军长、军政部第七补训处处长。1946年退役后定居上海,从事中学教育工作。1959年起任上海市卢湾区政协委员,1981年受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1988年任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晚年著有《周恩来在黄埔》《王万龄回忆录》等回忆文献.
王万龄(1900 - 1992),别号松崖,云南腾越(今腾冲)人,祖籍山西太原。他是黄埔军校一期学员,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在军事生涯中历经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求学与黄埔岁月
王万龄自幼接受教育,毕业于县立高等小学。1923年冬,他前往广州,进入海军驻粤讲武学校学习,在此期间,他接触到了更多的军事知识和进步思想,为其日后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基础。

1924年,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黄埔军校成立。王万龄经国民党云南省总代表刘国祥、李宗黄介绍,报考了黄埔军校,并于同年5月顺利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四队学习。在黄埔军校,王万龄接受了系统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和战友,受到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熏陶,坚定了投身革命事业的决心。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王万龄被派到机关枪训练班进一步学习专业军事技能。之后,他担任黄埔军校卫兵队第二排排长,负责校本部外围警卫工作。由于表现出色,他随后调往教导一团机关枪连任副连长兼排长,开始参与实际的军事行动。

东征与北伐历程
1925年,王万龄随部队参加了第二次东征。在东征战役中,他奋勇作战,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贡献了力量。

东征胜利后,王万龄继续在国民革命军中服役,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九团第三营九连连长,后升任第三营营长。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王万龄率部参加了这场旨在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他跟随部队一路北上,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屡立战功。

然而,在1926年12月福建建瓯的战斗中,王万龄腿部负伤,不得不暂时离开战场进行治疗。1927年,伤愈后的他前往南京,担任第三师第九团副团长,后调任第九军上校参谋。在此期间,他积累了更多的军事指挥和参谋工作经验,为其后续的军事生涯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军事生涯崛起
1927年,王万龄担任中央军校第六期后三大队大队长,正是在此期间,他与第一大队大队长汤恩伯结识,两人建立了一定的交情,这也为他后来成为汤恩伯系统的重要将领埋下了伏笔。

同年,军校成立教导第二师,王万龄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被任命为第五团团长。当时,杜聿明仅是他手下第五团第一营的营长,可见王万龄在这一时期已在军中有了较高的地位。

1930年,教导第二师改称第四师,王万龄继续在第四师任职,先后担任第十旅二十团团长、第十二旅旅长等职。1934年,第四师与第八十九师编成第十三军,汤恩伯任军长,王万龄成为汤恩伯系统的核心将领之一,在汤恩伯的麾下,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

1936年1月9日,王万龄被授予陆军少将衔。同年4月,他升任第四师中将师长,此时后来名气更大的陈大庆是他的副师长,可见其在军中地位日益重要。

抗战时期贡献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王万龄率部投身抗日战场。同年,他担任第十三军副军长,积极参与抗战军事部署和指挥工作。

1936年8月,王万龄就已率第四师参加了南口抗战。在这场战斗中,第四师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坚守阵地,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张治中的弟弟,第四师第十二旅副旅长张本禹在此役中壮烈牺牲。王万龄带领第四师官兵浴血奋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展现出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精神。

1937年12月10日,王万龄任第八十五军副军长,并参加了徐州会战。他在徐州会战中,参与了一系列作战行动,为保卫祖国领土、抵御日军侵略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贡献。

此后,王万龄还担任过成都中央军校高教班第五期大队长、军政部陕西咸阳新兵训练处中将处长等职。他致力于军事教育和新兵训练工作,为培养抗日军事人才、充实抗日武装力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不过,王万龄在军旅生涯正盛、抗日战争用人之际,于1938年离开了战斗部队,1942年因病辞职。关于其离开战斗部队的原因,有说法认为可能是北伐时腿部旧伤复发拖累,也可能是身体有其他疾病。

晚年生活
抗战胜利后,王万龄逐渐淡出军事一线。新中国成立后,他定居上海。1981年2月,他担任上海文史馆馆员,开始了以文史研究为主的晚年生活。在文史馆期间,他凭借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军事阅历,参与了一些文史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1992年2月18日,王万龄在上海病逝,结束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王万龄从黄埔军校走出,历经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在军事领域有着丰富的经历和较高的成就。他在民族危亡之际,投身抗日战场,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贡献了力量,其军事生涯是中国近代历史,尤其是军事史的一部分,值得后人铭记和研究。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27 16:43
上一篇:陈定下一篇:张天放
中国第二大姓氏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奥运会冠军
国务院原副总理
西汉改革家、政治家、新朝皇帝
纵横家
开国少将
湖北省委书记
香港声名赫赫的导演、编剧、制片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忠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四川省委书记
国务院原副总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无产阶级革命家
开国少将
开国少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开国少将
书法家和爱国民主人士
坚毅无畏的革命先驱
开国大校
法学巨匠
开国中将
中国科学院院士
澳大利亚政治家
中国国民党军高级将领
杰出的人民教育家
书法家、篆刻家、诗人
革命烈士
红岩双枪老太婆的原型
[公元1900年-1985年] 江苏省南京人物
中国近代水利科学的开拓者
民国时期杰出女性
中国作家
革命烈士赵一曼丈夫
中国乒乓球协会原副主席
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
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黄埔军校一期学员
民盟中央委员会原委员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清末爱国士
神经外科专家
近代名士、国民党元老
原云南省林业厅长
云南省知名企业家
革命烈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