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岩[公元1903年-1995年] 云南保山市腾冲人物 王少岩(1903年农历1月26日~1995年3月14日)云南省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 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 王少岩(1903年-1995年)是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的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他一生历经风雨,为云南的经济发展、教育事业及政权建设等做出了卓越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商业起步与商号发展 1903年农历1月26日,王少岩出生于云南省腾冲县的工商业家庭。幼年时,他在家乡读私塾,接受了传统的文化教育。17岁时,王少岩进入父亲与友人合伙开设的茂延记商号学做生意,从此踏上了从商之路。 1927年,茂延记商号改组为茂恒商号,王少岩凭借其出色的商业才能,被任命为昆明分号经理。他经营有方,善于把握市场机遇,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在他的努力下,茂恒商号逐渐发展壮大,先后在上海、成都、拉萨、香港、仰光、加尔各答等地区和国家设立了三十余处分支机构,成为云南经营国际贸易的著名商号。后来,茂恒商号总号迁至昆明,王少岩担任董事长,带领商号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稳步前行。 创办实业与民族工业发展 抗日战争中期,王少岩深知发展民族工业对于国家抗战和经济自立的重要性,毅然决定投身工业领域。他创办了拥有两万纱锭的云茂纱厂,并兼任董事长,为云南地方民族工业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他的精心经营下,云茂纱厂逐渐发展成为云南重要的纺织企业,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也满足了战时及战后部分物资需求,对稳定云南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爱国之举与支持革命 在白色恐怖时期,王少岩在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感召下,同情和支持人民革命事业。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商号资源,资助、掩护中国共产党的同志开展革命活动,为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和爱国民主运动做出了积极贡献。 云南解放前夕,局势动荡,有的股东提出将云茂纱厂迁往国外,但王少岩力排众议,坚持将厂址设于昆明,为新中国保留了重要的工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从香港返回昆明,积极投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展现出了坚定的爱国情怀和对新中国的信心。 抗美援朝期间,王少岩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主动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战斗机一架,并带动云南工商界捐款捐物,为保家卫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推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王少岩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1954年1月8日,云茂纱厂在全省率先申请公私合营,成为全省第一家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他积极配合相关工作,在厂内加强党的建设,推行民主改革,千方百计扩大产能,完成了民族资本向社会主义资本的转变,为云南轻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改造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带动了全省工商界人士共同走社会主义道路。 投身新中国建设与担任重要职务 建国以后,王少岩同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真诚合作,先后担任了众多重要职务。他曾担任昆明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委会副主任,云南省第二届人民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工业厅副厅长,云南省轻工厅副厅长,云南省财经委员会委员等职,积极参与云南的经济建设规划和管理工作,为云南工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在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方面,王少岩是中国民主建国会的重要成员,担任民建昆明市委会第一、二届副主委、主委,民建云南省委第一、二届常委、主委,民建中央第一、二、三、四、五届委员、常委、咨议委员会常委。同时,他还担任云南省工商联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届常委、副主委、主委、名誉主委,全国工商联委员、常委等职务,积极团结工商界人士,为推动工商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此外,王少岩还担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云南省第二、三届人民政府副省长,政协云南省第一、二、四届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第二、三、四届委员会委员,全国第一、二、三、四、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云南省第二、五、六、七、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第五、六、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他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为国家和云南的发展建言献策,在不同岗位上为人民政权建设和经济发展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热心教育事业 王少岩十分重视教育事业,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石。六十年代初,国家处于困难时期,他捐献大量资金并带动工商界共同创办了昆明东风中学(现昆明第十中学),为昆明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了力量。此外,他还捐资二十余万元,支持腾冲家乡的教育事业,助力家乡培养人才。 晚年关怀与逝世 晚年的王少岩尽管年老多病,但仍然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云南的建设和发展。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信党的领导,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展现出了一位爱国人士对国家和党的忠诚。 1995年3月14日23时10分,王少岩因病在昆明逝世,享年93岁。他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进步的一生,是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一生。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民族实业家的高尚品格和至真情怀,为云南省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其事迹和精神激励着后世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