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杨扬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杨扬

杨扬[公元1930年-2010年] 云南省保山人物
三级教授,男,担任云南师范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联大青年学者,受聘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兼职博导、客座教授,《中国图象图形学报》青年编委 ,2018年荣获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人体咀嚼系统、智能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地区基金1项、云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在Science、ICCV、IEEE TIP/TFS/TGRS/GRSL/JSTAR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Pattern Recognition、Remote Sens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自动化学报》、《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遥感学报》、《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现为CCF、IEEE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 ,担任TIP、PR、TGRS、P&RS、TM、TSP、《自动化学报》、《遥感学报》、《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人。
杨扬(1930-2010.8.2),笔名云山,云南保山人,是一位在文学领域成果丰硕的作家,为贵州及全国的文学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早年求学与成长
杨扬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保山,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时期,保山也深受时代影响。然而,艰难的环境并未阻挡杨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他勤奋好学,努力在有限的条件下汲取知识养分,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对学习的热爱,顺利完成了基础学业。

1949年,杨扬从昆明市天祥中学毕业。天祥中学具有深厚的进步文化传统,在这样的环境中,杨扬不仅收获了知识,还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培养了他积极向上、关注社会的情怀,为他日后的创作和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投身文艺工作与早期创作
毕业后,杨扬投身于文艺事业,加入云南军区宜良军分区文工队,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并担任文工队指导员。在文工队期间,他深入基层,深入部队生活,用文艺的形式为广大官兵服务,通过舞蹈、戏剧、歌曲等多种艺术形式,丰富了部队的文化生活,鼓舞了官兵们的士气。同时,这段经历也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真实与多彩,培养了他对文艺创作的热情和责任感。

1951年,杨扬开始发表作品。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将自己在部队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文字,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展现了部队官兵的英勇风貌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受到了读者的关注和喜爱,也开启了他漫长而精彩的文学创作之路。

转战贵州,深耕文学领域
后来,杨扬来到贵州,先后在贵州电影制片厂、贵州花灯团担任编剧。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地域风情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源泉。他深入研究贵州的地方文化,将花灯等传统艺术形式与文学创作相结合,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浓郁贵州特色的作品,为贵州地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的编剧作品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既展现了贵州人民的生活百态,又融入了对时代发展的思考,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之后,杨扬担任《遵义文学》杂志主编和《遵义晚报》副总编辑。在《遵义文学》任职期间,他致力于发掘和培养文学新人,为贵州的文学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创作平台。他认真审阅每一篇来稿,对有潜力的作者给予精心指导和鼓励,许多贵州本土作家在他的帮助下崭露头角,逐渐成长为贵州文学的中坚力量。同时,他还注重杂志的内容质量,坚持正确的文学导向,将《遵义文学》打造成了一本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学期刊,推动了遵义乃至贵州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作为《遵义晚报》副总编辑,杨扬注重发挥报纸的文化传播功能,在报纸上开设了多个文学副刊栏目,刊登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让文学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提高了市民的文化素养,也为遵义营造了浓厚的文学氛围。

担任文联主席,推动文艺事业全面发展
杨扬还曾担任遵义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在这一重要岗位上,他肩负起了推动遵义市文艺事业全面发展的重任。他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活动,如文学创作研讨会、艺术展览、文艺演出等,为遵义市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促进了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他重视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为文艺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在他的努力下,遵义市培养和汇聚了一批优秀的文学、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人才,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文艺队伍。同时,他还积极推动遵义市的文艺对外交流,组织遵义的文艺作品参加省内外的展览和比赛,让遵义的文艺成果走出贵州,走向全国,提高了遵义文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杨扬作为中共遵义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主席团成员,积极为遵义市的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将文艺事业的发展纳入到全市发展的大局中进行谋划,为推动遵义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丰硕的创作成果
1994年,杨扬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这是对他文学成就的高度认可。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影视评论、杂文、报告文学、影视文学剧本等多个领域。

其著有影视评论集《银屏拾萃》,书中收录了他对众多影视作品的评论文章。他以专业的视角和独特的审美,对影视作品的剧情、表演、拍摄手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既有对优秀作品的赞赏和解读,也有对一些作品不足之处的客观批评,为读者欣赏影视作品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也为影视创作者提供了借鉴。

杂文集《盾剑集》则体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他以犀利的笔触,针砭时弊,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和错误观念进行了批判,同时也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正能量进行了弘扬,展现了一位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在报告文学方面,杨扬创作了《铁树开花》《山鹰》《同魂共根》等作品。这些作品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为素材,生动地展现了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群众的奋斗历程。他深入采访,挖掘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将普通人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呈现在读者面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此外,他还创作了影视文学剧本《祖冲之》《两个小虎》等。通过剧本创作,他将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搬上荧幕,以生动的影像形式传播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为影视艺术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晚年与离世
晚年的杨扬依然心系文学事业,虽然身体状况逐渐不佳,但他仍然关心着遵义市和保山市的文学发展情况,关注着年轻一代作家的成长。他经常与年轻作家交流创作经验,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希望文学的火种能够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2010年8月2日,杨扬因病离世,结束了他充实而精彩的一生。他的离世是中国文学界的一大损失,但他留下的丰富文学作品和对文学事业的执着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他为保山和贵州的文学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也将被人们铭记,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两地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27 16:54
上一篇:杨继斌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
贵州省委原书记
文化传承的践行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
抗美援朝老军医
落马官员
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务院原副总理
原江西省省委书记
辽宁省委原书记
中国作家
文化传承的践行者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
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公安部第一届咨询委员会主任
中国作曲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作家
解放军将领之一
湖南省委原书记
辛亥革命元勋
原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唐代风水大师
蓝光地产集团原董事长
开国大校
解放军少将、空军技术部副部长
肃宁县人物
国务院原副总理
江苏籍烈士
革命烈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