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烈[公元1909年-197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云南曲靖宣威市人物 徐文烈,曾化名何坤,云南省宣威县板桥镇大堡村人,父亲为贫农经济水平,8岁入私塾,读满四年,又入板桥初级小学就读。1923年考入板桥高小读书,1924年1月被叔父接入省立曲靖第三师范附属高小读书,1925年6月因家境所迫辍学。 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各一枚,1959年12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 徐文烈,1909年11月13日出生于云南省宣威市板桥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徐承武,曾用名何坤。以下是他的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 徐文烈8岁入私塾读书,后入板桥初级小学就读,1923年1月考入板桥高级小学,1924年1月被叔父接到省立第三师范附属高小读书,1925年6月因家境所迫辍学。1926年初,他考入省立曲靖第三师范,受进步师生影响,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1928年7月,地下党在校内发动罢考运动,他带头响应。1929年5月,地下党组织以反对学校克扣学生伙食为由的罢课运动,徐文烈是罢课委员会组织委员,并作为学生代表到昆明向省教育厅请愿。虽省教育厅答应撤换校长,但学校当局在曲靖县政府支持下,将徐文烈等人“永远开除学籍”。 此后,徐文烈经昆明地下党员推荐,到陆良县南区碧云小学任教。1930年春,中共云南省委对陆良党组织作出调整,建立陆良中心县委,徐文烈为委员,负责六区(老鸦召一带)的工作。他以学校为据点,开展学运、农运、兵运工作。5月,省临委批准陆良武装暴动计划,确定其武装暂编为红军第38军,徐文烈为第三师负责人。但因对敌情判断有误,暴动计划未能实现。陆良暴动失败后,徐文烈转移到昆明做党的工作,后又回宣威与地下党员在板桥成立党支部,继续革命活动,其间曾到宣威海岱文阁两级小学任教。 1932年2月,徐文烈改名何坤考入东陆大学教育系读书。1933年8月,他被人控告,以“思想左倾”“常看《向导》周报”“有共产党嫌疑”等被捕入狱,两个月后经营救保释出狱,失去党的组织关系。1934年1月,他毕业回宣威县立中学任教,在学生中秘密组织“读书会”,传阅进步书刊,并带领学生进行抗日宣传。 革命生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5年4月26日,红九军团长征进驻宣威板桥,徐文烈参加红军,担任红九军团的宣传干事,并为红军攻占县城作向导。8月,经红九军团宣传部部长王透、刘鹤孔介绍,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3月后,徐文烈先后调任红32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政治部破坏部部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等职务,参加了甘南、徽县、成县地区战斗、环县以西战斗等。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徐文烈调任八路军一二○师河曲工作团主任;1938年8月调任八路军一二○师政治部副部长,1939年1月任部长,先后参加了冀中齐会、黑马、张庄和晋察冀的陈泉战斗及一二○师回晋西北后的各次大的反“扫荡”作战。1941年2月,任八路军一二○师教导团政委;5月,调任晋西北抗大七分校政委。1943年3月,徐文烈调任陕甘宁绥德抗大总校政治部副主任;1945年12月,调任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为党和军队培养了大批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5月底,潘朔端率领国民党滇军184师在海城起义,徐文烈奉命前去改编,组建成东北民主同盟军第一军,并担任该军政治部主任。1948年10月,曾泽生率滇军60军在长春起义。1949年1月2日,中央军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正式宣布改编该军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0军,任命徐文烈为政委。他从东北军区各部队抽调干部充实领导班子,开办积极分子训练班发展党员,对起义军官进行教育改造,还招收青年农民,使部队面貌焕然一新。1949年6月15日,徐文烈与曾泽生率50军誓师入关,投入解放全中国的战斗。10月,率部参加鄂西战役,生俘宋希濂部多名官兵,受到第四野战军首长两次通令表扬。11月下旬,又奉命率50军投入解放大西南的战斗,在成都战役中解放多个县城。 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10月25日,徐文烈率50军入朝作战,先后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战役和渡海攻岛作战。第三次战役中,50军在汉城西北的高阳大破英军第29旅,全歼英军皇家重型坦克营,首先突入汉城。第四次战役中,50军在汉江两岸防御作战50昼夜,打出了军威、国威,受到毛泽东与志愿军总部首长的通报表扬。1951年7月,50军奉命再次入朝作战,历时四年,先后进行大小战斗95次,毙伤敌14052人,俘敌442人,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物资,涌现功臣模范14141人,徐文烈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先后授予一级国旗勋章、二级国旗勋章各一枚。 1954年2月,徐文烈奉调回国,协助刘伯承等领导南京军事学院的工作,任学院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他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各一枚。在南京军事学院工作期间,徐文烈积劳成疾,患上脑血栓,一度偏瘫,但病情稍有好转,他又全力投入到工作中去。1959年12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 “文化大革命”期间,徐文烈受到关押,被开除党籍、军籍,身心遭到严重摧残。1971年3月,被遣送回云南老家。1976年12月28日12时37分,徐文烈因心肌梗塞去世,享年67岁。1978年,徐文烈的冤案得到彻底平反昭雪,恢复了党籍、军籍。 徐文烈将军为中国革命、建设和国防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