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祜(1926年2月19日—2014年2月19日),河北满城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张宗祜于1948年从北京大学毕业,进入甘肃兰州石油地质勘探处工作,担任实习员;1950年—1951年在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工作;1951年—1955年在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研究生部学习,并获得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1955年—1957年在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工作,担任工程师;1956年进入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工作,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研究员、学术秘书、研究室技术负责和室主任、所技术负责和所总工程师、所长兼党委书记、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张宗祜于1926年2月19日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中学时期,受数学老师多次讲解矿物岩石知识的影响,他对地质产生浓厚兴趣。中学毕业后,他成功考取北京大学地质系。
1948年7月,张宗祜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同年9月,他前往甘肃兰州,在中国石油公司地质勘探处担任工务员,在石油地质先驱孙健初的领导下从事石油地质工作。1950年4月,他调至北京地质调查所。同年,他与钾盐专家李悦言一同进入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沙漠区,开展碱湖天然碱资源地质调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最早的碱湖水文地质和水化学调查研究工作。
1950年末,为完成新中国首条完全由我国自行勘测设计的铁路线——包头至银川线的建设,张宗祜和姜国杰徒步近600千米,开展沿线工程地质调查。他们多次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带、沙地盐碱滩,4次渡过黄河。当时治安状况不佳,尽管有解放军保护,仍3次遭遇武装匪徒袭击,但他们坚持完成了这项系统的铁道工程地质调查任务。
1951年,张宗祜前往山西太原西山,进行石膏矿产资源的地质调查。同年底,他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攻读研究生,导师是苏联工程地质学家И.В.波波夫。考虑到中国黄土分布广泛、厚度大且与工程关系密切,波波夫建议张宗祜选择黄土地区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问题作为研究方向,这也成为他此后30多年的主要研究领域。
1955年,获得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后,张宗祜立即回国,在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任工程师。他先后参与了中苏专家组对长江三峡枢纽的地质鉴定,以及国家计委为制定第二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组织的西北地区工业布局考察工作。1955年3月 - 1957年1月,他在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担任工程师。1956年7月,张宗祜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在该研究所先后担任土质学研究室、工程地质研究室主任,以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所长、名誉所长等职务。
在科研生涯中,张宗祜担任过众多重要职务,如1957年1月,担任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研究室兼科技情报室负责人;1957年,参与编制国家自然科学12年科技发展规划(1956 - 1965)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部分;1963年,担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土质学研究室主任,并参与全国农业科技十年规划制订工作等。他在不同阶段,持续为我国地质科研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014年2月19日凌晨1时48分,张宗祜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8岁。2月22日上午,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云瀚厅举行,亲属、同事及生前好友前往送别。
主要成就
张宗祜自1948年大学毕业后,投身于石油地质、非金属矿地质调查以及铁道工程地质调查工作。1955年回国后,早期参与我国西北地区工业建设布局选址和国内大江大河水利工程建设选址的工程地质调查,之后专注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第四纪地质的科研工作。他对中国黄土高原的区域地质、地层、地貌,以及黄土工程地质性质、土壤侵蚀规律等进行了系统且深入的研究,尤其在黄土微结构与力学性、湿陷性变形、渗透性规律等方面取得诸多创新性认识 。
根据2021年11月中国工程院网站信息,张宗祜著有《中国黄土》《中国第四纪地质》《中国地下水》等专著;主编了《中国黄土高原黄土工程地质图(1:100万)》《中国及毗邻海域第四纪地质图及说明书(1:250万)》等多部著作。他还承担了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如1993 - 1996年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类活动影响下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的演化与发展”;参与“六五”至“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第38项“华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等。凭借出色的科研成果,他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众多奖项。
在荣誉表彰方面,张宗祜收获颇丰。1980年初,获全国地质系统劳动模范称号;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0年,获第一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第三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1994年,成为首届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获第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00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奖);2011年,获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
此外,张宗祜还担任众多社会职务,包括河北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及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同时在多个学术组织和机构任职,并担任多所高校的教授或顾问,还参与众多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
张宗祜幼年时,有较长时间跟随祖父在北京生活。他的祖父是清末秀才,父亲曾从事律师行业,后步入政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