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萧来潮

公元1921年-1989年

萧来潮公元1921年-1989年 湖南邵阳市武冈市人物

萧来潮(1921―1989),民国10年(1921)出生于武冈县武陵镇(今县城)。民国36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矿冶系,分配在唐山钢厂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刻苦钻研科学技术。他书写“战士应死在沙场上,作家应死在书桌上,一个真正的人,应该为人民用尽自己的人智、专长和精力,才离开人间”作为自己的座右铭。1950年,他任唐山钢厂工程师,与同事反复试验“转炉――电炉双联炼钢法”,在国内首次获得成功;后又找到我国电炉炼钢原料来源的新途径,经过科学论证,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受到工业区嘉奖。1952年,他领导“倒吹碱性转炉炼钢法”试验成功,被国家科委认定为“国家级发明”,推广全国,为中国的钢铁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他再接再厉,又由空气倒吹改为富气侧吹,再改为氧气顶吹、底吹、顶部复合吹炼等一系列新工艺新技术,都相继获得成功。唐山钢厂从解放前年产1.5万吨钢,至1987年发展到150万吨,由只生产普炭钢发展到能生产122种、130多个规格的高质量的钢材,年创利税达4亿多元,使唐钢成为全国十大重点钢铁企业之一和转炉炼钢的发祥地。195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来到唐钢视察转炉炼钢,在车间里找到总工程师萧来潮,他以满脸灰尘,一身旧工作服的工人形象留在与国家领导人的合影照片上。

萧来潮平生喜欢买书、读书和写书。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他带着儿子,冒着余震的危险有岌岌的楼房里一车车往外抢书,儿子不解地说:“啥时候了,还要书不要命,不怕人家笑话!”他回答说:“这些书好多在图书馆找不到,有用!有用!”1978年,他从北京参加全国科学大会回来,带回好几个大纸箱,邻居以为买的是什么好东西,打开一看,全是书。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形势发展的需要,能经常掌握国际上的最新科技信息,他孜孜学习,不知厌倦,精通英语、日语、德语和俄语。他先后写成《建国以来我国转炉炼钢生产技术的发展与展望》、《世界电炉炼钢生产的发展与前景》、《转炉炼钢法综述》和《浅谈钢渣的开发和利用》等书,被誉为“科技楷模”。

1984年,萧来潮60寿诞,侄女送给他一件呢料衣服,这是他有生以来唯一的高级服装。他生活非常俭朴,但助人为乐,出手大方。家乡青年许连重、许盛松两姐妹上医科大学,家境经济困难,写信向他求援,他慷慨解囊,负责一人的学杂费。有个在大学时的同学叫何伯华,三年级时因病休学回到农村,向萧求援,他一次就寄出一个月的工资。他退居二线时,组织上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工程师刘英妙夫妇跟前有一个女儿,正在上业余大学,一个三岁的外孙要靠老两口照顾,太苦太累,我请求组织上照顾她们,将女婿调来厂,以解决她们的困难。”萧退居二线后,在厂里无偿从事技术咨询工作,来咨询技术的人络绎不绝,非常忙碌,但他不要报酬。他说:“我不要就是不要,不争贡献,只求索取,社会能前进吗”。

萧来潮在唐山钢厂工厂期间,曾先后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唐山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河北省政协委员等十多种公职,又是中共“十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1989年5月9日,河北省炼钢学术委员会在承德召开年会,作为该会主任的萧来潮,不顾心脏病的禁忌和医师的忠告,决心赴会,在作工作报告时,突然心肌梗塞,倒在讲台上,停止心脏跳动,葬冀东烈士陵园。

  同年(公元1921年)出生的名人:于善民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罗茂林下一篇:沈耀寰
华语流行乐男歌手,影视演员,音乐创作人
作家,文学评论家
开国少将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
著名经济学家
革命烈士
中国当代女书法家
辽国皇后,女政治家、军事家
中国作家
梁武帝萧衍之女
中国科学院院士
公元1909年-1985年
湖南邵阳市武冈市人物
公元1916年-1985年
湖南邵阳市武冈市人物
明公元1592年-1657年
湖南邵阳市武冈市人物
公元1910年-1978年
湖南邵阳市武冈市人物
公元1917年-1978年
湖南邵阳市武冈市人物
公元1955年-1979年
湖南邵阳市武冈市人物
公元1909年-1980年
湖南邵阳市武冈市人物
公元1914年-1982年
湖南邵阳市武冈市人物
公元1906年-1985年
湖南邵阳市武冈市人物
公元1883年-1964年
湖南邵阳市武冈市人物
公元1916年-1960年
湖南邵阳市武冈市人物
公元1941年-1968年
湖南邵阳市武冈市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