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绎清公元1831年-1900年 湖南邵阳市武冈市人物 邓绎(1831―1900),字弥之,一字辛眉,清武冈州南乡大甸湾(今大甸乡大甸村)人。系邓辅纶之弟。聪颖强记,五岁能诗,十四岁入州学,17岁就读长沙城南书院,参加“兰陵词社”。与史邓辅纶、王岂运、李徨仙、龙汝霖被时入誉为“湘中五子”。 咸丰二年(1852)省亲南昌,寓居府斋娱园,与王岂运、孙月波、陈希唐联句,成《祭诗》数章。咸丰十年(1860)冬,督乡勇坚守武冈城,抵御太平天国朱依点的进攻。翌年,训练乡勇保胜军1000人,再次抵御太平军石达开的围攻。这期间,邓留心经济,洞察民情,为民鸣不平。撰《守财奴论》,针对爱财如命、掠财如狼的大地主,进行淋漓尽致的讽刺和痛斥,广为流传。又著《无遏粜说》,提倡发展商业和商品自由流通。他说:“百货之在市,贵其流通”,“政之善者,无如通商,而其不善者,无如遏粜”。同治三年(1864)被左宗棠聘为督府幕僚,佐理洋务,积功授浙江候补知府。同治五年(1866)元月,其父邓仁 逝世,辞职还乡服丧。虽僻居乡村,关心时事,作《纪事》诗感慨时局:“沅澧摧烧电线杆,愁胡碧眼暗相看;拨椿守独朱崖勇,江海华夷望岳山。”(原注:英法声言欲立码头于湖南,盖啁疑虚喝之故智也。)又赋《俄国太子游历闽粤江湖之境》,抒发其仇恨俄罗斯帝国的心志:“闻道条支域,戎王遣子来,窥观诚叵测,跋扈宣雄才。岛海新盟喋,川湖旧市开。长城谁共倚,忧国正停杯。”(原注,荆湖督抚宴俄国王子于晴川阁。)邓绎目睹清皇朝政治腐败,国家衰弱,频遭国际列强侵掠,怀着“忧天下之心”,潜心研究经邦强国之道,“ 不能休,十余年不稍怠”,博览群书数十万卷,写成《云山读书记》30卷;继于光绪四年(1878),专程往浙江、江苏、江西三省实地考察时政,又补续两卷,完成“宏简之学”。 光绪八年至十七年(1882―1891),曾先后主讲长沙校经堂、河南致用书院(致用精舍)、武冈州希贤精舍、武昌两湖书院。他总结古今学经验,著有《恳言》、《诵书分目》、《读书说》、《读书诸言》、《藻川堂谭艺》等书。光绪十八年(1892),应两广总督张之洞的聘请,主讲广东河林课吏馆,培训对象为府州、县长官,凡六期,计2000余人。撰课吏馆《惊士铎言》,被张之洞誉为教学指南,通令推广,其门生及社会好学者竞相抄录张贴,影响广泛。 光绪十九年,邓绎还居故里,闻知清道光十三年(1833)知州王景章为扩建州署,筹措资金,于正耗银外,每亩又加征200文,以后相沿连征60余年,农民不堪重负,怨声载道,告状无门。邓乘湖南巡抚陈宝箴来武冈巡视的机会,激烈陈词,备言其害,力主废征,巡抚委令知州丁兰正立即革去。州人士欢呼雀跃,拥至邓府道谢。邓绎治学穷本溯源,日夜不休,著有《藻川堂文集》12卷、《行军杂记》3卷、《约言》1卷及教育专著多种,时称“通儒”。光绪二十六年(1900)卒于大甸湾故居。 同年(公元1831年)出生的名人:王锡三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