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杨松

公元1907年-1942年

杨松公元1907年-1942年 湖北孝感市大悟县人物

杨松,1907年11月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四姑镇,1921年考入陈潭秋、董必武等人创建的武汉中学,192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2月受团中央派遣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兼任中山大学政治经济学教员和俄文翻译。1928年出席党的六大。1931年1月被选为团中央委员,随后被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往符拉迪沃斯托克,任太平洋职工会中国部主任。1933年受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指派,负责处理满洲问题,参与东北地区党的领导工作。

1934年,中共吉东局遭到日本侵略军的破坏,杨松按党组织要求,化名吴平,以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的身份回国到东北,成立了中共吉东特委,任特委书记。同年底,密山游击队与人民革命军合并组成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杨松兼任政治委员。

1935年七八月间,杨松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代表,到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其间,他参加了《八一宣言》的起草工作,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汇报党在东北的抗日工作,提出组建统一的东北抗日联军的建议。在《八一宣言》和杨松等人的推动下,从1936年2月开始,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先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此后,杨松留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

1938年2月底,杨松从莫斯科回到延安,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后兼任秘书长和宣传科长,并在中央马列学院任教。同年9―11月,作为东北地方领导干部和抗日联军代表出席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并担任会议秘书,参与文件的起草。1941年3月,中央决定出版党的历史上第一张大型日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杨松被任命为第一任总。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奋斗精神,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与报社同志一起,克服种种困难,为宣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呕心沥血、埋头苦干,使《解放日报》成为党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武器。由于繁重的工作和艰苦的斗争环境,杨松患上了肺结核,终因病情恶化,不幸于1942年11月23日病逝,年仅35岁。毛泽东称赞说:“杨松同志办事认真,有责任心,我们应当记住他,学习他。”

  相关院校:

中山大学

  同名人物:杨松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王修瑞下一篇:王平章
湖南省委原书记
辛亥革命元勋
蓝光地产集团原董事长
原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唐代风水大师
肃宁县人物
开国大校
研究生学历
中国工程院院士
小品演员
解放军少将、空军技术部副部长
开国中将
开国少将
开国少将
开国少将
开国中将
开国少将
开国大校
开国少将
开国大校
开国少将
开国少将
开国中将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