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戴民权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戴民权

戴民权[公元1891年-1940年,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像 河南平顶山市汝州人物
戴民权,名正,字端甫。河南汝州市蟒川镇戴湾村人,中华民国军人,官至中将。他为中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
### 戴民权:豫西抗日名将的铁血人生

戴民权(1891—1940),字瑞甫,河南省汝州市(原临汝县)戴湾村人,是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他出身草莽却心怀家国,从地方武装首领成长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在豫、鄂、皖边区的抗日战场上屡建奇功,最终以身殉国,用生命践行了“守土卫国”的誓言。

#### 一、草莽崛起:乱世中的少年豪杰
1891年,戴民权出生于临汝县戴湾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清末民初的豫西地区,兵匪横行、民不聊生,官府腐败无能,百姓只能自寻出路。戴民权自幼目睹家乡遭匪患蹂躏,性格刚毅的他早早立下“保境安民”之志。

16岁时,戴民权因不满当地劣绅欺压乡邻,失手将其打伤,被迫逃离家乡,投身绿林。他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武艺,很快在豫西一带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组成“保乡队”,专与土匪、恶霸对抗。与其他草莽势力不同,戴民权的队伍纪律严明,从不劫掠百姓,只劫富济贫,因此深得乡邻拥护,势力逐渐壮大。

1913年,河南督军张镇芳派军队清剿豫西地方武装,戴民权审时度势,率部接受招安,被编入河南陆军,任哨官(相当于排长)。此后十余年间,他凭借战功累迁至营长、团长,参与了军阀混战中的多次战役。在直系、皖系、奉系等势力角逐的乱世中,戴民权始终坚守“军人以保民为天职”的原则,所部在驻地秋毫无犯,甚至出资兴修水利、办学堂,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

#### 二、抗日烽火:从剿匪到卫国的觉醒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戴民权的思想发生了深刻转变。他在日记中写道:“昔日打内战,同胞相残,愧对党国;今日国难当头,唯有枪口对外,方为军人本色。”1933年,他主动请缨北上抗日,被编入第二十六路军,参与长城抗战。在喜峰口战役中,他率部与日军血战三昼夜,身中数弹仍坚持指挥,因战功升任旅长。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戴民权任第一战区独立第三十五旅旅长,奉命驻守豫东。他深知豫西是中原屏障,一旦失守,日军可直逼武汉。为此,他在许昌、漯河一带构筑防线,同时大力动员民众参军,提出“保家卫国,人人有责”的口号,短短三个月便组建了一支由豫西子弟组成的抗日民团,与正规军协同作战。

1938年5月,日军攻陷徐州后,沿陇海线西进,直逼豫东。戴民权率部在商丘外围的谢集、张庄一带设防,与日军矶谷师团展开激战。他采取“游击袭扰+阵地固守”的战术,白天依托工事阻击敌人,夜间派小分队偷袭日军营地,破坏其补给线。在一次夜袭中,他亲率敢死队炸毁日军弹药库,迫使敌人暂停进攻。此战虽未能阻止日军推进,却为第一战区主力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戴民权也因此被晋升为陆军少将。

#### 三、转战鄂皖: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9年初,日军攻陷武汉,豫南、鄂北沦为敌后。戴民权奉命率部转入大别山区,任豫鄂皖边区游击总指挥,负责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他深知敌后作战的艰难,提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策略:一方面整顿军纪,严禁部队扰民,提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口号;另一方面联合地方士绅、爱国武装,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在大别山区,戴民权的部队面临日军、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三重压力。他采取“联友抗敌”的方针,与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部达成默契,互不侵犯,共同打击日军。1939年秋,日军调集两个师团对大别山进行“扫荡”,戴民权率部在商城、固始一带与敌周旋,利用山区地形设伏,在武庙集一战中歼灭日军中队长以下3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当地百姓为纪念此战,在武庙集立碑刻文:“戴公率部抗倭,歼敌于此,民感其德,勒石铭记。”

1940年春,戴民权升任豫南游击纵队司令,晋升陆军中将。此时,他的部队已发展到万余人,控制了大别山东麓的十几个县,成为敌后抗日的重要力量。他在根据地内推行减租减息、开办抗日学校,甚至亲自授课,向百姓宣讲抗日道理。当地青年踊跃参军,部队兵源得到补充,战斗力不断提升。

#### 四、血洒疆场:以身殉国的最后一战
1940年5月,日军为打通平汉线,调集重兵进攻豫南。戴民权奉命驻守确山、信阳一带,掩护第五战区主力转移。他将部队部署在天目山、马鞍山等险要地段,自己亲率指挥部驻守在确山县西南的竹沟镇。

5月12日,日军第三十九师团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向竹沟镇发起猛攻。戴民权登上镇外的炮楼指挥作战,身先士卒。激战中,炮楼被日军炮火击中,他被埋在瓦砾中,部下将其救出后,劝他后撤,他却拒绝道:“我是司令,阵地在此,我死也要死在这儿!”他裹伤继续指挥,组织部队分三路突围。

5月14日凌晨,在掩护大部队突围时,戴民权所率的后卫营被日军包围在竹沟镇北的王老庄。他沉着指挥,与日军展开白刃战,不幸被日军机枪击中腹部,壮烈牺牲,年仅49岁。临终前,他对身边的参谋说:“告诉弟兄们,一定要守住大别山,把鬼子赶出去……”

戴民权牺牲后,遗体被部下抢运至豫西老家汝州安葬。当地百姓自发前来吊唁,送葬队伍绵延数十里。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中将,蒋介石亲自题写挽联:“尽忠报国,血染沙场;壮志未酬,英名永存。”中共方面也对其抗日功绩给予肯定,《新华日报》曾报道:“戴民权将军在敌后孤军奋战,不屈不挠,其爱国精神值得敬佩。”

#### 五、英名永存:豫西人民的抗日记忆
戴民权的一生,是从草莽英雄到抗日名将的蜕变史。他虽出身旧军队,却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无畏,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他的部队纪律严明,与百姓鱼水情深,至今在豫西、鄂皖一带仍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有他为保护村民怒斥部下的故事,有他变卖私产资助伤员的事迹,更有他在战场上与士兵同甘共苦的佳话。

1986年,戴民权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汝州市政府在他的家乡戴湾村修建了纪念碑,碑文写道:“公生于斯,战于斯,殉于国,魂归故里。其抗日功绩,永载史册;其爱国精神,激励后人。”2014年,戴民权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他的名字与杨靖宇、赵尚志等英烈并列,成为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精神象征。

戴民权的一生,如同一支铁血悲歌。他用生命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也为豫西这片土地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抗日记忆。如今,当人们走进汝州烈士陵园,看到那座高耸的纪念碑时,仍能感受到这位抗日名将穿越时空的家国情怀——那是属于中国人的,永不熄灭的爱国火焰。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22 11:19
上一篇:尚志三下一篇:王治军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新桂系”领袖
原阳江县县长
首饰工匠
杰出女性
原广东省政府保安司令
东光县人物
抗日义勇军军长、抗日英烈
原韶关北区善后委员
民国时期女权运动倡导者
抗日英烈
革命烈士
杰出的教育家、文学家和爱国者
开国大校
阜宁人物
清朝兵部尚书
辽宁省委原书记
为政清廉的明朝都察御史
中国工程院院士
五华五才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
宋朝官员
宝安区人物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中国工程院院士
宿城区人物
冀东抗日民族英雄、烈士
抗日英烈
鸳鸯蝴蝶派作家
福建省政和县烈士
澄海人物
光泽县先贤
晚清著名篆刻家、书画家
葫芦岛人物
托克托县工委书记
抗日英烈
黑龙江省籍抗日英烈
书画篆刻家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