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皋[宋][公元1087年-1147年,南宋抗金名将] 河南平顶山市鲁山人物 牛皋,字伯远,汝州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民族英雄,南宋抗金将领。 牛皋于南宋初,在京西聚众抗金。建炎四年(1130年),奇袭金耶律马五西路渡江归师,大获全胜。北方沦陷后,降伪齐。绍兴三年(1133年),起义归宋。后隶岳飞,任中军统制,后改左军统制。绍兴四年(1134年),参与复襄汉六郡之战,败伪齐将李成,复随州、襄阳,又驰援庐州,击退金兵。后从岳飞镇压杨么起义,将杨么擒获。 绍兴十年(1140年),牛皋随岳飞北伐中原,于蔡州焚金兵积聚,进兵至开封附近,屡立战功,升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岳飞被害后,牛皋仍反对宋金和议,绍兴十七年(1147年)三月,被秦桧命田师中毒死。 牛皋(1087年-1147年),字伯远,汝州鲁山(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人,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名将。他一生驰骋疆场,为保卫南宋政权、抵御金军入侵立下赫赫战功,其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深受后世敬仰。以下是对他生平的详细介绍: ### 早年经历 牛皋出生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自幼生活在鲁山地区。他擅长骑射,武艺高强,性格豪爽仗义,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正义感。当时,北宋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北方的金国日益强大,对北宋虎视眈眈。 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南下,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随后,金军继续南下,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牛皋目睹了金军的暴行,义愤填膺,他毅然投身抗金斗争,组织当地民众抗击金军。由于牛皋作战勇敢,指挥有方,他带领的队伍屡次战胜金军,逐渐在当地崭露头角。西道总管翟兴对牛皋的才能十分赏识,将他举荐为保义郎,这是一个初级武官,牛皋由此正式踏上了军事生涯。 ### 崭露头角 建炎二年(1128年),鲁山地区出现了一股叛宋自立的势力,首领杨进盘踞在此,为非作歹。翟兴派牛皋前去讨伐,牛皋不负众望,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才能,三战三胜,成功瓦解了杨进的部众。牛皋因功晋升为荣州(今四川荣县)刺史、中军统领,开始在南宋军界崭露头角。 建炎三年(1129年),金军再次入侵京西一带。牛皋率领军队与金军展开了激烈战斗,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经过十余次交锋,均取得胜利。牛皋因战功卓著,升任同统制兼京西南路提点刑狱,其军事地位进一步提升。 ### 屡立战功 - **宝丰宋村大捷**:建炎四年(1130年)四月,金军进攻江西受挫后,打算从湖北荆门北撤。牛皋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率军埋伏在金军的必经之地——宝丰宋村。当金军进入埋伏圈后,牛皋一声令下,宋军万箭齐发,随后展开激烈拼杀,金军顿时陷入混乱。此役,牛皋一举歼灭金军两万多人,取得了一场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南宋军民的抗金士气。 - **鲁山邓家桥大捷**:宝丰宋村大捷后不久,牛皋的军队又与金孛堇军在鲁山的邓家桥展开大战。牛皋指挥宋军奋勇拼杀,再次击败金军,进一步彰显了其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 - **丹霞伏击战**:金军扶持北宋原济南知府刘豫建立了伪齐政权,伪齐常常勾结金军进攻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冬,伪齐向金请师入侵南宋。牛皋提前派人在丹霞的险要之地设下埋伏,自己则率军驻扎在丹霞等待敌军。当伪齐军进入包围圈后,牛皋指挥宋军前后堵截,金齐联军大败,伪齐将领郑务儿被活捉。牛皋因功晋升为安州(今湖北安陆)观察使,之后又出任蔡州、唐州、信阳军镇抚使,知蔡州,并加爵亲卫大夫,成为南宋的高级将领之一。 ### 加入岳家军 绍兴三年(1133年),牛皋前往临安(今浙江杭州)面见宋高宗赵构,他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认为伪齐皇帝刘豫必败,南宋恢复中原有望。此时,岳飞正受命统管江西、湖北军务,策划从襄汉进军中原,收复失地。赵构于是将牛皋及其部众划归岳飞指挥,牛皋正式加入岳家军。 岳飞对牛皋的加入非常欢迎,他深知牛皋作战勇猛且经验丰富,遂任命牛皋为唐、邓、襄、郢四州的安抚使,后又任其为神武后军中部统领。绍兴四年(1134年),伪齐将领李成、王嵩联合金军侵占襄阳、随州,岳家军部将张宪、徐庆久攻随州不下。岳飞派牛皋前往增援,牛皋仅携带三日粮草,率军迅速向随州进发。他身先士卒,奋勇攻城,不到三日便夺回随州,并将王嵩斩首,还俘获了五千士卒。随后,牛皋又前往襄阳支援,大败李成,成功收复襄阳,为岳家军北进中原打开了大门。 ### 转战南北 - **庐州大捷**:绍兴四年(1134年)冬,金军进攻淮西,连破濠州(今安徽凤阳县)、滁州(今安徽滁县),伪齐皇子刘麟进攻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牛皋奉岳飞之命,率二千骑兵渡江驰援。到达庐州后,牛皋单枪匹马来到阵前,大声喝道:“牛皋在此,尔等怎敢进犯!”金齐联军久闻牛皋威名,竟吓得不战而退。岳飞认为应乘胜追击,牛皋于是挥兵追击三十多里,金齐联军因自相踩踏而死伤无数,金军副都统及千户五人、百户数十人皆被斩杀,牛皋因功进爵中侍大夫。 - **镇压杨幺起义**:绍兴五年(1135年)五月,牛皋跟随岳飞前往洞庭湖,镇压杨幺起义军。杨幺起义军势力强大,占据洞庭湖一带,与南宋朝廷对抗。牛皋在战斗中表现英勇,最终,杨幺被击溃后逃入水中,牛皋下水将其活捉。牛皋因镇压起义有功,晋升为湖北、京西宣抚司左军统制,加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 **中原大战**:绍兴十年(1140年),金人背弃盟约,重新侵占已归还宋朝的河南、陕西等地。岳飞命牛皋出师河南,转战于汴京、许昌之间。牛皋率领军队与金军展开了激烈战斗,他屡战屡胜,成功收复淮宁府(今河南淮阳)、颖昌府(今河南许昌)等地。在郾城、颖昌大破金军都元帅领行台尚书事宗弼的战役中,牛皋战功卓著,位居第一。战后,他升任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成德军承宣使,兼任提举枢密行府事务。 ### 含冤而逝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南宋朝廷力主议和,在秦桧等奸臣的操纵下,赵构下诏撤兵,岳飞、牛皋等将领被迫班师回朝。牛皋改任鄂州驻札御前左军统制,升真定府路马步军副统总管,后又转任宁国军承宣使、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其军事权力被逐渐削弱。 绍兴十七年(1147年),都统制田师中设宴款待将士,牛皋应邀前往。然而,席间牛皋饮下了毒酒,他回到府中后,深知自己命不久矣,感慨地对亲近之人说,自己已活了61岁,官居高位,平生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死在战场,而是要死在床榻之上。次日,牛皋不幸去世。当时有传闻称,这是秦桧指使田师中毒害牛皋,一代抗金名将就这样含冤而逝。 牛皋死后被追赠安德军节度使,下葬于今杭州西湖栖霞岭。宋景定年间,牛皋被追封为辅文侯,其碑前刻有“宋辅文侯牛皋之墓”,以纪念他为南宋政权做出的杰出贡献。 牛皋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身经百战,勇冠三军。他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成为中华民族抵御外敌入侵的精神象征之一,深受后世敬仰和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