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雪三

开国中将

李雪三

李雪三[公元1910年-199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像 河南焦作市修武人物
李雪三(1910年10月14日—1992年12月22日),男,原名李育林,河南修武人,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共和国开国将领。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的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后勤学院副政治委员。著有《新四军3师8旅的成长与发展》、《回忆两淮战役》等回忆录,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军后勤政治工作的回顾》和第39军军史的编写工作。
李雪三是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李雪三将军长期战斗在政治工作的领导岗位上,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军队的建设,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宏伟大业,奋斗了六十多个春秋,贡献了毕生精力。
李雪三:从豫北学子到开国中将的军旅传奇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将领中,李雪三是一位兼具军事指挥才能与政治工作智慧的复合型人才。他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从豫北平原的热血青年成长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其生平不仅折射出中国革命的壮阔历程,更彰显了一代军人“为党为民、矢志不渝”的赤子情怀。


一、少年壮志:从修武学子到革命火种(1910-1931)

1910年10月,李雪三出生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一个耕读世家。修武地处豫北,毗邻太行山,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民间尚武风气浓厚。李雪三的父亲是当地私塾先生,既教儒学经典,也常讲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故事,这种“文武兼修”的家庭教育,为他埋下了家国情怀的种子。

少年时期的李雪三聪慧好学,12岁考入修武县高等小学堂,接触到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与同学组织爱国宣传队,在街头演讲、张贴标语,反对列强侵略与军阀割据。1928年,他考入开封训政学院(后并入河南大学),系统学习政治学与社会学,期间阅读了《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进步刊物,逐渐认识到“只有彻底革命才能救中国”。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东北,举国震动。正在郑州担任小学教员的李雪三悲愤交加,在日记中写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吾辈青年,当执干戈以卫社稷!”同年12月,他毅然辞去教职,奔赴北平,经地下党员介绍加入“反帝大同盟”,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此时的他或许尚未意识到,这一步抉择将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让他从三尺讲台走向烽火战场。


二、烽火淬炼:在红军中成长的政治尖兵(1931-1937)

1932年,李雪三经组织安排,秘密前往中央苏区,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初入红军时,他被分配到红五军团宣传队任队员,凭借扎实的文化功底,很快成为宣传工作的骨干。他擅长用民谣、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革命思想,编写的《红军纪律歌》在部队中广为传唱,极大提升了士气。

1933年,李雪三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调任红五军团政治部宣传科干事。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他冒着枪林弹雨深入前沿阵地,组织火线宣传队,号召战士们“为保卫苏区而战”。战斗间隙,他还负责伤员救护与群众动员,展现出“文武双全”的潜质。1934年,他升任红五军团第34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成为部队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

同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李雪三随红五军团担任后卫,掩护主力突围。在湘江战役中,红五军团与国民党军展开殊死搏斗,34师作为全军后卫,几乎全军覆没。李雪三在激战中左腿中弹,仍坚持组织剩余战士突围,最终在当地群众掩护下追上大部队。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也锤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

长征途中,李雪三先后担任红五军团政治部破坏部部长、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干事等职。尽管历经张国焘分裂主义的干扰,他始终坚定拥护党中央,多次向战士们宣传北上抗日的正确路线。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他进入红军大学学习,系统提升军事理论与政治工作能力,为后续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三、抗倭先锋:在华北战场书写忠诚(1937-1945)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李雪三调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随部队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平型关大捷中,他负责战场宣传与群众动员,在战斗结束后迅速组织力量收集日军暴行证据,编写《平型关胜利纪实》,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1938年,344旅扩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李雪三升任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他积极推动“政治建军”,建立健全党组织,发展优秀战士入党,使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提升。同年冬,他随纵队南下华中,参与创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建设中,他提出“军民一体、鱼水情深”的工作方针,组织部队帮助群众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同时开展减租减息运动,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广泛支持。

1940年,李雪三调任八路军第5纵队第2支队政治部主任,随黄克诚部挺进苏北,与新四军会师后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他任第8旅政治部主任。在苏北抗日根据地,他创造性地开展“立功运动”,设立“战斗英雄”“生产模范”等奖项,激发了官兵的战斗热情与生产积极性。1943年,日军对苏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李雪三协助旅长田守尧组织反“扫荡”战斗,采取“分散游击、集中歼敌”的战术,在三个月内粉碎日军17次进攻,巩固了根据地。

1944年,李雪三升任新四军第3师政治部副主任,参与指挥了阜宁战役等重大战斗。他注重发挥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在战前深入部队做思想动员,战中组织火线入党仪式,战后总结战斗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工作方法。至抗战胜利时,他所在的新四军第3师已从最初的2万余人发展到7万余人,成为华中地区的抗日劲旅,李雪三的政治工作功不可没。


四、解放洪流:从东北到华南的征战之路(1945-1949)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李雪三随新四军第3师开赴东北,参与创建东北根据地。他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政治部副主任、辽吉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在剿匪、土改与扩军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针对东北复杂的民族与社会环境,他提出“尊重少数民族习俗、团结一切爱国力量”的政策,成功动员大批东北青年参军,为部队补充了新鲜血液。

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发起夏季攻势,李雪三调任第7纵队政治部主任。在四平攻坚战中,他深入前沿阵地,组织“爆破英雄”“登城先锋”等评选活动,极大激励了战士们的斗志。战后,他总结的《攻城战斗中的政治工作经验》被推广至全军,成为解放战争时期政治工作的典范。

1948年辽沈战役爆发后,李雪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政治部主任,参与围攻锦州、解放沈阳等战役。在锦州攻坚战中,他创新提出“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策略,通过广播喊话、释放俘虏等方式,促使国民党军第6兵团一部起义,减少了部队伤亡。沈阳解放后,他负责城市接收工作,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赢得了市民的信任与支持。

1949年4月,李雪三随第四野战军南下,参与渡江战役和解放华南的战斗。在解放广州的战役中,他任第44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组织部队开展“解放全中国”的动员,同时制定《城市纪律守则》,确保部队进入广州后秋毫无犯。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了肃清华南残匪的战斗,为巩固新生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抗美援朝:铁血丹心映朝晖(1950-1953)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李雪三主动请缨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政治委员。第39军是四野的王牌部队,首批入朝参战。在云山战役中,李雪三与军长吴信泉密切配合,指挥部队歼灭美军骑兵第1师一部,创造了志愿军首次歼灭美军团级单位的战绩。

1951年,李雪三升任志愿军后勤部政治委员,负责前线物资供应与后勤保障。当时美军实施“绞杀战”,对志愿军运输线进行狂轰滥炸,后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他提出“分段负责、夜间运输、群众参与”的对策,组织兵站、汽车部队与朝鲜群众协同作战,在弹痕累累的“钢铁运输线”上确保物资畅通。同时,他注重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团结,推动“爱民运动”,帮助朝鲜群众重建家园,被朝鲜人民称为“中朝友谊的使者”。

1952年,李雪三因积劳成疾回国治疗,但他心系前线,康复后立即重返朝鲜,直到1953年停战协定签署后才随部队回国。在朝期间,他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二级国旗勋章各一枚,成为中朝友谊的见证者。


六、暮年壮心:为军队建设鞠躬尽瘁(1954-1992)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李雪三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此后,他历任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后勤学院副政治委员等职,致力于军队后勤现代化建设。

在总后勤部任职期间,李雪三提出“后勤工作要面向部队、面向实战”的理念,推动建立了适应现代化战争的后勤保障体系。他重视人才培养,主持创办后勤学院政治系,为部队输送了大批后勤政治工作干部。同时,他深入基层调研,针对边防部队的物资供应问题提出多项改进措施,改善了边疆官兵的生活条件。

“文革”期间,李雪三遭到迫害,但他始终坚定信仰,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坚决斗争。1977年恢复工作后,他任总后勤部顾问,不顾年事已高,继续为军队后勤改革建言献策。1988年,他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这是对他一生革命贡献的最高褒奖。

1992年12月22日,李雪三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临终前,他留下遗嘱:“将骨灰撒在我战斗过的华北、东北、朝鲜的土地上,与牺牲的战友们长眠在一起。”他的骨灰最终撒向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土地,践行了“为革命事业奉献终身”的誓言。


结语:赤子之心照汗青

李雪三的一生,是中国革命军人的缩影。他从豫北平原的学子成长为开国中将,历经战火洗礼而初心不改,在政治工作与军事指挥领域均有卓越建树。他的“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素养,他的“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信念,他的“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的精神,至今仍为后人所敬仰。

作为河南焦作修武的杰出人物,李雪三的事迹不仅是家乡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财富。他用一生诠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真谛,其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在强国强军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4 17:38
上一篇:宋学义下一篇:王文英
秦国名将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唐朝第二位皇帝
山西省委原书记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2000年悉尼奥运会冠军
脱口秀演员
唐宪宗时期殿中侍御史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新桂系”领袖
国务院总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原甘肃省委书记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原文化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中华全国总工会原主席
冀东抗日民族英雄、烈士
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
革命烈士
国务院原副总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无产阶级革命家
开国少将
开国少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开国少将
开国中将
坚毅无畏的革命先驱
法学巨匠
书法家和爱国民主人士
开国大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开国中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开国中将
开国中将
开国中将
开国中将
开国中将
开国中将、原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开国中将
开国中将
开国中将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